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000字

2022-05-03 16:01:31.0 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笔记1000字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 492 浏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000字1


  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教授方法、传递知识、回答问题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但是是否这些任务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我一直在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直到最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建议》第五条中说道“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这一条对我的启示很大。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老师们“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的划分出来”,从而就有了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设法让课外阅读跟必须熟记的每一个新概念相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阅读的材料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相匹配。对比我们平时总是苦于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东西都消化,怎么才能把所有知识都一股脑的倒给学生,这条建议显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知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从中挑选出那些重要的“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然后为学生推荐那些匹配最近所学知识相关的书籍去阅读,首先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自己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望表现的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从而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自主的去构建,填充知识蓝图,促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十九条“怎样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中也谈到了相近的观点: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那么这些常识从哪里来呢?还是要多读书。只有当学生脑中有与今天课堂相关的知识背景,才能在老师讲到新知识的时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新旧知识形成链接。而只有当学生觉得自己在主动汲取知识时,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另外,在很多条建议中,都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对于老师来说,只有不断的补充自己的学科知识,才能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在讲课过程中有能力去关注学生的思维情况;只有使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领入书籍的世界,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思想;只有每天不间断的读书,才能使自身知识的小溪拥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在备课时游刃有余,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课堂,是教师教育的主阵地,但学生不应被束缚于这方寸之地,他们应该到生活的广袤天地中探索,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我们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经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开拓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生活与书籍,才是学生们一生学习的课堂。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000字2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最近,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也解除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困惑。里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那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制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也需要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一切可能的潜力。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每时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作为年轻教师,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000字3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认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学生所说,也是对老师的要求。

  身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关怀,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始终和我的学生说着这样的话:“天底下,除了父母,唯有教师不求回报地希望你越来越好。”当我们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严厉批评他们,但更多地是提出必要的办法去挽救他,因为只用惩罚是不能挽救人的。作为老师对待学生也是如此,这便是关怀。我们总是希望他能向好,向善。

  01.如何培养学生

  首先,老师需要做到要关怀人,我们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保持一份敏感。一个开心的人儿来到我们身旁,我们开心她的开心;一个悲伤失落的人儿来我们面前,我们难过她的难过。唯有这份细腻,让我们用心灵去认识人,了解世界,才让我们敏感于这个世界,才让我们对他人施于善良!

  作为老师,把小学生教得会感觉出他所遇到的人内心沉重、有某种悲痛,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

  02.如何教给学生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认识人,对他人的事情虽做不到感同身受,但务必给予尊重。

  有一次,隔壁班级的一个学生抱怨自己的语文老师作业布置多,甚至用肮脏的语言谩骂老师。他不知道自己的语文老师此时正生着病,嗓子都哑了,还是坚持给他们上课。他没看到老师愁苦的面容,抱恙的身体,他没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

  总之,他没有善待自己的老师,更没学会善意对待其他人。这是教育的悲哀,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善意对待别人,没有用心灵去认识人,没有用心灵去感受他人的感受。用心灵认识人,是很重要的情感教育。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但是不去教育就很难感受心灵。

  03.如何教会学生

  很简单,我们让学生去到商场,去到公园,去到路边,看看是不是一个又一个从自己身边经过的人。

  看看一个人的脸色和眼神,感觉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一个人对现实生活感到很高兴,第二个人在思考一个难解的问题,第三个人满脸愁容,可能生活很艰难……一个一个去观察,去感觉他人的内心世界,慢慢地,儿童的情感“修养”,就这样培育起来了。

  这个过程细致而长久,需要教师很懂得分寸、细心、会思考问题,并深知每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变得以善待人。儿童变得铁石心肠,因为他缺乏情感教育,没有学会用心灵认识人。学生懂得了用心灵认识人,学生用心灵感受了老师的那份善意,是有可能创造奇迹的。

  教师的善意是为了学生进行更好地脑力劳动,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以此为前提,学生就有可能让自己成为那个更好的人,直到他个人产生自尊心并不断发展。

  学生个人的自尊心决定于他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则决定了教师的关怀,在这样相辅相成之下,教师的关怀尤为重要,尤为可贵!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仅要求学生尊重教师,也要求我们善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希望学生成为栋梁之才!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000字4


  人是世界上最具有独特性的生物。每个人因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阅历,形成出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每个人成长的发展时间也不同,所以有的孩子2岁就会弹琴,而有孩子也许才刚会走路,这一切都与人的个体差异息息相关。因为独特性和差异性,我们的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人生才会充满无限可能。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已有的轨道上收获到新的知识、新的能力,重塑并充实脑中的知识框架,在原有的道路上踏步向前。

  在我刚当教师时候,心比天高,认为自己具备用知识改变学生命运的能力,只要我能把英语教好,学生就一定可以学好!因此总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在乎学生差异性,课堂是我的一言堂,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孩子。每天埋头备课低头教学,不管孩子接受情况,不观察孩子上课状态。慢慢的,我一次次碰壁,自认为很精彩的部分学生无法感知,自认为很简单的地方却一次次成为孩子们的拦路虎。那段时间,我在教学中总是感到疲惫和绝望。之后在多年的不断总结和学习后我渐渐发现:对待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特别切合的解释了我彻头彻尾失败。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提出,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还会遇到无药可救,老师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缘故。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是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所以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一个学生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并且承认孩子的差异性,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本来就是由基础、天赋、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而绝非只一个方法或是一个技巧就能解决的。

  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是他享受到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所需的时间,都应该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孩子之所以被称之为孩子,是因为他们意味着无限可能,意味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隐藏的可塑性。每个孩子都是埋在贝壳里的砂砾,正确的打磨并加以时日都会有璀璨的一天。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颗砂砾,找到属于他的贝壳,用最适合他的方法耐心细致的打磨、等待。

  今天这段小小的文字,用以向曾经没有在我课堂上汲取到养料的孩子们道歉,同时时刻勉励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和耐心,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差异性,让不同阶段的孩子都能因为我的存在而对英语学习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在英语课堂上有更好的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000字5


  《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个站在教师的各个角度获取经验的学者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读书,就是和大师对话,每当读一条建议时,心生顿悟,原来可以这样教啊!一百多条建议层层递进,让我阅读之后犹如醍醐灌,对于教育学生的理解更上一层台阶。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后进生,如何教育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对于班上那些成绩总是不理想又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我也很头疼。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一段话:“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我是这样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惊奇、赞叹”就是一种大爱,后进生是更需要爱的,而且是大爱。对后进生不另眼相看的教师,一定是心中有真爱的人。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这就是: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给一点表现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后进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赏识教育的理念”。我们应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触动很大,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呵护与珍爱每个孩子幸福的童年。

1 2

书籍简介

  •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853人浏览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7年。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