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2022-04-19 14:50:07.0 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心得1500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532 浏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1


  春节期间在打扫整理屋子的时候,从书架当中翻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依稀记得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买的,经过几次搬家竟然依旧保留,让我感到些许意外。书买来已久,再次翻读,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陌生是因为里面的很多内容模糊了,熟悉源于有些理论和思想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我的脑海。

  作者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方面的专家,他列举了一百个教育案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和精辟的理论分析,拓展了教师眼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部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著,使人受益匪浅。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带给我很大的共鸣。这个问题不仅是作者当时的问题,也是几十年后依旧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这份职业需要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作业、参加教研、填写各种数据表格等,忙忙碌碌却感觉收获不大,教师们在不断地反思与追问“时间都去哪了”?这本书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强调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往往说自己忙,事情太多,时间太少,却忽略自己在追剧、购物等事情上所浪费的时间,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点滴时间来充实自己,研读文本教材,构建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沉淀人生智慧,不断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夯实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淬炼教师自身素质的成色。

  自从当了班主任,可以说为了班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操碎了心,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督促他们背书,使他们掌握知识,直到我认为他们懂了会了才算满意,这种方式使我身心俱疲,但效果甚微。书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使我茅塞顿开。书中的“费佳”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作者专门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只教给了她阅读和思考,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思维能够得到觉醒,进而促进孩子持续的学习,长足的进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的班级有一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还想学好,因此一直很苦恼,我也抽出了时间帮他补习功课,但成绩上升得不太明显,这和我对他的转化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孩子只要遇到稍微难一些的问题就跑来问我,我稍微给他一点拨他也能自行解决问题,不过无形之间助长了学习的惰性,使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不能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影响了孩子潜力的挖掘和可持续发展,这点是值得我反思的。

  书中还多次提到了劳动教育,这和当前我国提倡的劳动教育很多相似的地方,作者不是把学生会劳动当成最终目标,而是当做一种手段,通过制造“意外事件”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使学生的小火苗变成熊熊烈火。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没有长篇的理论陈述,好似老友聊天,侃侃而谈,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与你娓娓道来,他善于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方法都是基于孩子成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作者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2


  每到新的学期,加入新的年级,就总能在办公室听到这样的言论:“现在的学生啊,真是越来越难教了,一届不如一届!”说这些话的老师往往都是有着资深教龄,且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更有甚者是学校的骨干。一开始,我想,可能新接的班级确实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学生,老师们因为感到工作的困难而沮丧可以理解。可是,从教二十多年来,这种言论似乎就如同一脉传承般在办公室里延续着,复制粘贴,未曾改口。而我也不禁进行了反思,在我从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农村学校呆过11年,在城区学校呆过11年,带过不下5届学生,难道真的一届不如一届吗?

  而这个困惑,在我翻阅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要改成“现在的学生啊,真是一届不同一届!”不如和不同,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包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却截然不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但他们都灿烂了春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儿童,但他们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世界。《建议》中关于后进生、学困生、发展暂时受阻的儿童的教育话题描述的较多,跨越一个世纪的教育思想依然在现有的教育殿堂上熠熠生辉,那是因为他的教育经验是符合人的生长规律的。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是在93章里面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作文总是得两分的米哈伊尔,她的老师含泪发自内心的那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们做老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二是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是的,亲爱的同事们,我们没有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大写的“人”,我们的主要过失就在这里。”(474页)

  是啊,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是不同的可教育的人。在习惯了人云亦云的“一届不如一届”的问题归他的思维下,在没有教育智力积累的加持下,在多年的职业倦怠和自我经验满足下,又有多少老师愿意去反向内省,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是不同的,都是可教育的。如果我们忽视了因材施教,没有给后进生制定不能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感,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主动性,那么,一届不如一届就会如同咒语一般伴随你的教育生涯而不会有任何的教育美好。
给教师的建议
  第二个故事,一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奥麦柯尔爷爷因为精心挑选种子忘记了耕地,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讽刺许多教育学家和教学法专家做的事情就像倒霉的奥麦尔柯爷爷一样。借用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考虑我们将要做些什么。而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我么将要去做的这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们的心灵里折射和反映出来。(476页)

  当下,我们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大家讨论最多的是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却极少去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很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也往往被班里的后进生搞得晕头转向。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了解儿童这块土地的性质,再好的种子也无法再上面生根发芽。走进儿童,了解儿童,引领儿童,相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可教育的”,才能把教育做到实处。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很多解决有关后进生问题的办法,但是提的最多一个方法是阅读。“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21页)”。我想,不仅是学习困难的儿童要阅读,在教学工作中碰到困难的老师更应该阅读。就像书中所说的,“要掌握教育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102页)”。

  亲爱的同仁们,变“不如”为“不同”,就从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开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3


  茫茫书海,幸得广东省彭才华名师工作室的赠送,我终于拥有了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给教师的建议》。刚拿到这本书,我简直就像是一头跋涉在沙漠里的骆驼遇到了绿洲,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书中的养分。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相信所有教师们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教育名言,他的名言更是众多教师论文论著的支点。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书中的100条建议几乎能解答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疑惑——总是抱怨学生调皮、不专心上课的教师们,细细品读《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你就会发现,原来问题出现在自己没有因材施教;经常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的教师们,好好阅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你就会惭愧,原来是自己缺乏教育技巧;经常教低年级的教师们,好好看看《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你就会让你的学生把知识的“地基”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面对学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感到头疼的教师们,请读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你就要进行自我反省,是你没有尽力为你的学生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埋怨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师们,读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你就会知道如何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思维的引火线”;准备接手一年级的教师们,读读《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你就会深切体会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认为识字教学是老大难的教师们,读读《识字教学应当与图画紧密结合起来》,你就会带领学生们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对于急需给自己“充电”的我,不管随手翻开书中的哪一页,都如同磁铁般把我的目光、思绪深深吸引住。

  苏霍姆林斯基虽说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但我在品读书中的建议时,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拜读的教育经典理论过气了,反而还觉得特别接地气,可以拎来就用。其中《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让我感悟颇深。印象中,俄语应该如“привет(你好)”这样,更接近英文的写法,怎么会跟图画结合呢?而我们汉字中的象形字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山、石、田、土等,借助图画来识记,会记忆深刻。哪怕是会意字,如休、梁、岸等,也可以借助图画来识记。虽说有些字的偏旁在整个字里没什么作用,但是只要通过老师的聪明才智,再牵强的理由都可以解释得合情合理。俄语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汉字呢!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科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因为他们备课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这是因为,教师注意的只是教材的内容,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各种细节。教师使足力气去回想讲述的过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内容上。而学生的领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老师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情感,所以学生就不感兴趣。如果老师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会就会情感鲜明,学生就能津津有味地听课。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所以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教育素养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如果教师的语言是混乱的,没有逻辑顺序的,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第一次感知知识的学生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孩子感到疲劳、烦闷的原因正在于此。“读书,读书,再读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作为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陪伴之下,让教育的困惑云开雾散,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学工作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4


  教师,是专业性、专门化人员,教育人,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长,而且是非常特殊的人员,是其他任何工作不能不能相提并论的职业,因为,我们是和“人”打交道的,而且这个“人”,是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她们未来的地位和作用,她们未来的幸福,都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结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的灌输或许可以达到这一点,但育人工作却只能来日方长。在孩子们潜在的内心里,在未来某一个时刻,或是瞬间的,或是永恒的,这是无形的。所以,育人者,大可不必为了自己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没有见效而感到失落,你要知道,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必须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引导,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或许你不得而知,这并不要紧,因为,教师,被人们称赞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我们的教育行为。不要以为我们的一点点鼓励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学生,更不要以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鼓励的,有一些学生也需要当头棒喝。我们要做的是神农尝百草一般,尝试各种教育方式,尽力而为,无愧于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人师者,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根据他的成绩好坏,也不是家庭背景。然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有些教师,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几次的教育之后,无奈放弃,视之如同空气,让其放任自由。若干年过去,当学生心智成熟之后,难免不对之心怀痛恨与厌恶。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评价一个老师好坏的标准,学生的口碑是最真实的,而不是各种级别的奖状。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性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冯梦龙《情史》。

  由此可见,师者,绝不能是冷漠无情的人,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人,是鲜活的个体和生命,过于重理性而轻情感教育的教师,儿童不仅不喜欢,而且在他面前绝不会吐露自己的心思,所以,我们要做有情感,有温度的教师,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孩子,正如著名班主任于洁老师说的那样,“我真的不能把他怎么样了,我只能把他当自己的儿子了。”如此以来,学生每天都是有收获的,或是情感,或是认知,或是自豪感,或是成就感,或是对于生命的热爱,在他未来的生命当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算得上是功德一件。

  此外,师者,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更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的不如意借机将脾气发到学生身上。做一个情绪平和的老师,课堂就是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忽略掉绝大多数学生,和某个学生斗智斗勇。就算你赢了,你也输掉了课堂。时刻牢记,一时的发怒,或许能震慑到学生,但学生也只不过是处于弱势情形下的一种自保,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我们可以采纳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采取暂缓的解决办法,理智对待学生的问题。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需要去培养的能力,这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敏锐、有效。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师者,必须深入儿童的心灵,仔细研究他们的思想,以变化的观点看待儿童,跟上时代形式,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把教育学生变成研究学生,把单一枯燥的口头教育变成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用一颗平静的、真诚的、善良的心去真正地接纳一个学生、爱一个学生,不仅仅爱“好学生”,更能发自内心的去爱有问题的学生,这是我们每个老师走进学生内心的必由之路,也是最难能可贵之处。

  渡人先渡己,修行先修心。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要经受这类热诚的锻炼,在不断摸索中丰富和完善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具备教师的才能,牢固掌握教育事业中最细腻的东西,假以时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学能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5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他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切身感受得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这是一本对一线教师极具帮助的书,书中不仅包含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就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

  书中还提到:为什么一些一年级就落伍或者不达标的学生到了二三年级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是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关注到与其他孩子脑力发展的差距,这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缺陷。我们照顾到的永远是集体,而总是忽视这些个体。其实正是这样的一些个体,才是我们教育者最应该去关注的。

  本书中有多条建议都关注到了对后进生的教育。所谓的“后进生”,在我们教师的眼里的他可能某些方面不达标,而教育专家们是不容许有“不达标”这个概念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开篇所说,他们只是与他人存在一些差异而已。教师要在这些差异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导致后进生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原因较多。不仅是孩子本身的一些差异,也取决于教师的后天作用。为什么同是一位学生,在不同老师的课堂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呢?成绩为什么也会有差别呢?这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模式、对作业的反馈等等。而在苏霍姆林斯基亲身的经历中,他遇到过不少的后进生,也举了一个关于“费同学”真实的例子。后进生比起别人,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障碍更多,那么扫除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给我们指出,那就是阅读。阅读能教会他们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多了,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更敏锐。而对于教师来说,想要翻越在教育生涯中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后进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那样善于思考,相信在我们教师生涯中,这样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少。

  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会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不可或缺的、有“精神底子”的教师。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6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在刚入行时偶尔听人说起过,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个苏联教育家。后来又听说《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应该是初做教师的新手必看的,惭愧的是从教20年的我,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细想来有些荒唐,也足见自己阅读的贫乏。但一拿到这本书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所谈的现象我深有同感,书中所提的观点促我深思。

  尊重的理念

  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听课走神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上你讲的滔滔不绝,他的思想早已到了九霄云外。对于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更妥当?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你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我劝你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自己在解决同类问题时的粗暴和武断,现在想来那出于“为了你好”的初衷而做出的不符合儿童天性的做法曾经是多么深的伤害了一个幼小的心灵。也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班里的一个孩子在老师讲课时睡着了,这位老师没有大声呵责,而是温柔地帮她按摩肩膀,女生醒来非常感动又不好意思,这位老师的智慧和温情让网友大赞。

  要做一个尊重孩子天性的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阅读的魅力

  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如何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苏霍姆林斯基的答案是:“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生的第一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化学),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读到此处,我想到了莎士比亚的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想到了给书籍涂上蜂蜜的犹太人。阅读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语文学习上,它对人的终生都有好处。所谓”开卷有益”。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没有阅读的校园是沉寂的,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乏味的。做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爱上阅读,与阅读同行,与书香为伴。

  爱上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合理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还能帮他们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上课时学生走神是常见的现象,“当你开始给少年讲解一些枯燥的、并无有趣的知识,而他的头脑里却正在想着别的什么有趣的、吸引人的、激动人心的东西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提前推荐学生读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书。这样,“当我讲解那部分初看起来毫无趣味的教材时,我的话针对着学生的思想,我好像在触动他们的思想,于是我所讲解的东西就在学生的意识里引起兴趣。这种兴趣首先是靠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而引起的;学生过去在阅读时头脑里留下的思想,这时候好像又苏醒了,更新了,它竭力向我的思想靠拢。”(《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阅读的魅力无处不在啊,无趣的知识可以通过有趣的书来“唤醒”学生。

  那么有趣的知识是否就不需要阅读来“唤醒”了?恰恰相反,对于有趣的知识,我们要借助课内的趣味点,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语文部编教材的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正是基于此。教材就像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是的,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明白什么样的人生称得上是完美无憾。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感悟和思考,远不止此。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曾说:“我永远没有长大,但我永远没有停止生长。”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我会一直保持努力生长的姿态。

1 2

书籍简介

  •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853人浏览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7年。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