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

2022-05-26 草船借箭 读后感600字 四大名著读后感600字 559 浏览

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1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映照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上,我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的故事精彩纷呈,动人心弦,然而,让我感触最深刻的还是《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处之于死地而后快。一日,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从中可以看出周瑜嫉妒心强,而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满口答应了。趁着大雾漫天,诸葛亮将事先编织好的草船和草人,放在了江中,用假象迷惑曹军,顺利地“借”到了十万只箭,使周瑜的计谋彻底失败,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善识人心,通晓天文地理,令我膜拜。然而静下心来细想,之所以诸葛亮能神机妙算,预测第三天大雾漫天,能确定曹操多疑,定不敢出兵,定会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这些智慧并不是他天生的,而是他博览群书,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结果。只有诸葛亮做了充分的积累和准备后,才能够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

  是啊,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想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去年,那时临近期末考试,妈妈催促我认真复习,我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结果当我静坐考场,手捧试卷,好几个古诗的题目我都填不上来,我后悔莫及。结果可想而知,当我拿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回到家里,看着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妈妈时,我懊悔不已。我默默深思:平时不努力,考试徒伤悲,平时不准备,考试定吃亏。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人智慧,读书使人明智。读完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我深深地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积累,不打无准备的仗,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强者。

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2


草船借箭

  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的感想很多。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篇章,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料事如神,于是就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是箭按时交给了周瑜,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自叹不如。

  学完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还感受到了周瑜的狭窄、面善心毒、小肚鸡肠。周瑜看见诸葛亮的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力追赶别人,而是不择手段地陷害别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周瑜赶紧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肯定完不成这个任务,到时候就可以用军法来处置他,但是周瑜太小看诸葛亮了。其实他的险恶用心早就被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诸葛亮不过是将计就计。他算好了天气,又算准了哪天有大风,也算好了收箭的方法,也算好了人,这几方面的综合因素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

  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气;他懂心理,才能打心理仗。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经过长期苦读潜心研究才得到的。

  从《草船借箭》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巧妙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比我成绩好,我不嫉妒他,而是虚心,勤于学习,刻苦努力,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不管多困难的任务,都有可能完成!

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3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作品介绍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和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草船借箭》就选自其中的一篇,读了之后,令我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的时期,刘备派诸葛亮去支援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而周瑜由于嫉妒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让他在短期内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将计就计,利用自己的智慧挫败了周瑜的计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深感其中的玄机深奥。周瑜争强好胜,嫉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一心为公。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就在诸葛亮的一笑一言中,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借”箭任务。

  文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一度让我佩服至极。早在周瑜起了杀心之时,诸葛亮就看出了端倪,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挑战,这是何等的潇洒与勇敢,如果没有底气,没有通盘的打算,他怎能痛快地以项上人头作保呢?这叫他情何以堪呢?

  既来之则安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要完成它。做好这项工作的过程滴水不漏,谋划周密。尤其是“第三天四更时分……五更时分……天快亮的时候……”时间安排如此恰当,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最终让10万余支箭稳稳地落在鲁肃的船上,妥妥地向周瑜交了一份高分试卷。

  诸葛亮,神一般的人物,也许就只配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做不了诸葛亮,我也愿意去学习他顾全大局,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更愿做一个像他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英才!

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4


  在最近学的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令我忍不住想要写一些我的感想。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并保证三天造好。三天后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十分厉害,有许多优秀品质,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他完美的规划。在诸葛亮答应周瑜之前,他脑海中就已浮现出了对策,并在动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这样的合理规划,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一个没安排好事情而受到教训的典型例子。

  那是一个星期五,我一回到家便想着玩耍,结果玩到很晚才睡。第二天一直在上网课,终于到了晚上才空闲下来,正准备写作业,可又想到:反正明天是周日,今天累了一天也该放松一下。不知不觉就看起了手机,美好的晚上就这样过去了。

  谁知星期天一早有亲戚来访,爸妈忙着照顾客人没心思管我,我便跟小表弟玩了起来。到了晚上,饭后送走了亲戚,这时我才一拍脑袋想起来:我作业还没有完成!

  一周的作业虽已在笔下一点点减去,但面对妈妈的责骂和作业的压力,作业写得又慢又没质量,且到了很晚才睡。

  现在看了《草船借箭》里诸葛亮周密的计划,知道了做什么事要提前制定计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个道理。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就是让我知道了好好规划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多多阅读,并在学习与生活中加以运用,使自己更加进步!

1 2

书籍简介

  •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罗贯中课文 775人浏览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