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600字

2022-10-03 20:52:59.0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 读后感1600字 教育读后感1600字 595 浏览

  谈起苏霍姆林斯基,还是在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知道的,现在脑海中都记得他的观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代表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是把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他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关于“难教儿童”“问题学生”的内容。其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我第一就想到了学校的“八行少年”的评比——文明行、阅读行、学习行、感恩行、劳动行、健体行、雅美行、交友行。我们班的张雪颖是通过劳动获得八行少年的荣誉,我们班的杨奕琛是通过阅读,尤其是阅读成果作品获得八行少年的荣誉。所以不仅仅是让有优异成绩的孩子获得幸福,还要让不能在分数上展示自己的孩子同样获得幸福感。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都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比如张雪颖这个孩子,她当劳动委员时我就特别放心,工作细致到位,人员安排有序,每次的检查都十分合我心意,我也常常在班会上夸奖她,奖励她。而且通过劳动,她的学习竟渐渐有了起色,到后期甚至达到了优秀的行列。为什么呢?通过劳动让“困难学生”突破自己,读这一篇章,我顿时豁然开朗。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成绩不是很好,就应该给他补习功课。比如语文不好就补语文,数学不好就补数学,但往往收效甚微。因为我们忽略了转化一个困难儿童的重要力量——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劳动中感受到自身的尊严,任何教育都是无能为力的。确实如此,拿我的感觉来说,通常会发现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好像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习靠后的学生貌似其他方面也不优秀。所以说劳动教育在转化“学习困难学生”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先不说让一个自卑的儿童通过劳动成为一个自信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起码他能通过劳动产生高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继而有可能维持和保护住持久的学习愿望。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
  在书中还有一些观点很新颖,甚至是和我们平时所接触的理论是截然相反的。在要不要和学生打成一片的问题上,我曾经也是挺苦恼的。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李镇西老师答案,李镇西老师又将答案传递给大家,只要注意环境、场合,只要把握准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任何“过分”的亲切、幽默、嬉戏都不会是多余的,这只会让学生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来接纳。彼此充满信任的关系,正是教育的方向,有时候甚至就是教育本身。有这样的理念就有相应的行动,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会带着学生去探险,李镇西老师会带着学生到河边玩耍,摔跤、斗鸡,甚至一个暑假带着学生下重庆、去江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从事教师职业之前,我接触的是企业工作,那时在工作上常常感到烦躁,没有什么成就感。自从成为一名教师,我越来越觉得喜欢这份职业,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在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感染他们,也常常和他们一起做各种快乐的游戏。每周的班会课上,用抽奖的方式给予他们奖励。

  上一届已经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其中有一个女孩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她我又认识了她们班很多小伙伴,有次她带着她们班的同学来我们班教室,一个女生看到教室的讲台都用粉红色的贴纸装饰的,就说:“老师,你心里住着一个小仙女吧,瞧,讲台都是粉红色的。”我回答着“你在老师心里也是一个小仙女”。在这简单的一言一句中,我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悦和热情,在和老师小事情的沟通中,学生获得了自信与自我肯定。有次她和班级同学之间闹了矛盾,跑来询问我处理事情的方法。我耐心讲解,宽慰。学生离开时满脸的愁云全都散去。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一直在践行着,也将不断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带着爱出发,于劳动中挖掘亮点,让他们成为有幸福感的学生。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