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600字
2022-09-29 15:22:47.0 乡土中国 读书笔记1600字 人文书籍读书笔记1600字 554 浏览
《乡土中国》的最为精彩之处莫过于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熟人社会”等概念的提炼;我认为,固然极富概括力与解释力,然而这些概念得以展开的基础实际上是费孝通先生对“家”“家风”的阐释。也就是说只有小家与家风在乡土中稳定的发展与传承,才能保持“大家”的繁荣昌盛。
费孝通认为,中国的家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组织”,因其首要目的是抚育后代,因此在家庭关系中重父子而轻夫妻。在《生育制度》中费孝通对此做了更加细致的分析:婚姻的主要意义是在确立向孩子的抚育的责任。抚育本身是一件相当繁重的事务,在一个以匮乏为基本特征的农耕社会,两性之间为着将下一代抚养长大,需要生产上“男耕女织”的配合;为了使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力,需要父母对其进行生产技能和处世规范的教育;这样“家风”也就得以延续。但实际是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在面对天灾人祸时需要家族的支持,因此来说家庭秩序的稳定、家风的继承是农村社会得以运转的前提。
而“差序格局”正是从最近的父母子女等直系血亲推及其他近亲属,再到远房亲属、同族同宗;也是从根本的家庭伦理出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节”“长惠幼顺”。这就是费孝通所说的“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在一个社会变迁的速率很慢,“社会变迁可以吸收在社会继替之中”的社会中,通过家长行使教化权力来不断使社会的新分子形成对传统的服膺,这显然比以国家法制维持社会秩序成本更加低廉,因为它一方面较少地动用“横暴权力”,另一方面将自身的合法性建立在一种至高的道德意义之上。对于功能论的费孝通来说,“传统”也就是不断继承创新的家风正是在其对社会秩序的有效维系。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家门和顺,虽饔飧(拼音:yōng sūn做饭,也指早饭和晚饭;)不济,亦有余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毫无疑问,从家风角度切入,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家在家风“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家风滋养个人德行心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优良家风能够滋养高尚人格,曾国藩在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其次,家风影响社会文明进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健康的社会“肌体”源自健康的家庭“细胞”。家风与社会风气相通互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过良好家风熏陶的人,进入社会会传递正能量。家风好的家庭声望高,也发挥着引领感召作用。再次,家风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而家风就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一言以蔽之,殊出而同归,它们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种道德的支撑。是激励一个人前行的力量,是牵引一个民族成长的标杆,是引领一个国家成熟的方向!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正能量。
上一篇:少年扑啦啦飞读后感700字
下一篇:追风筝的人小说读后感10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乡土中国
费孝通社会学 781人浏览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