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20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2022-08-05 552人浏览外国小说读后感2000字
大多数人了解到这本书,起初来源于这样一句洗脑的文案:“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了月亮。”近百年过去了,这本书依旧畅销,它带来的启示适合任何年代,这些启示关于生活、关于自我、也关于理想。 这本书的作者,毛姆,这位英国的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毛姆极其擅长人物的刻画,就像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2000字
2022-08-02 574人浏览心理学书籍读后感2000字
若不是小朋友极力推荐,这本书是不会出现在我的阅读书单,但没想到开卷一读就手不释卷,不断打开一个个新视野。它不仅仅是一本成人童话书,更是一本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它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根据自己多年心理咨询经验而撰写的一本书。 翻开书来,一个个鲜活可爱的动物作主角,来演绎和诠释一个心......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读后感2000字
2022-07-31 522人浏览教师读后感2000字
读《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一书,感受颇多。书中大部分篇章讲述的是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疑惑进行陈述或表达看法。有医生谈到自己对孩子的心理行为的矫正与干预,有家长谈到自己的育儿经验,有教育工作者谈到孩子日常成长中的感悟,浅显易懂,发人深思。 毋庸置疑,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什么样......
-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2000字
2022-07-25 537人浏览教师读后感2000字
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推荐给每位老师的阅读,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读闫学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觉充满诗意,她的文笔优美、叙事流畅、内容真切,我只用了十个黄......
-
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2000字左右
2022-07-24 1003人浏览外国小说读后感2000字左右
最近拜读了哈珀·李的成名作《杀死一只知更鸟》,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奥巴马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样的:“她通过孩子不会堕落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复杂,以及在生活、社会和国家中追求公正的重要性。坚持你的良心和正义,即使是与大多数人不同,也要坚持你的信仰。因为,我们曾经都是眼神清澈如水的孩子,所以......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000字
2022-07-20 581人浏览叔本华作品读后感
近来偶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一书,感触颇多,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享。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1850年所著《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的作品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哲学思想,但早期的作品并不受同行待见和理解,......
-
爱弥儿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2022-07-18 887人浏览外国名著读后感2000字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1 《爱弥儿》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著名教育家卢梭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作者认为的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书共分五......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0字
2022-07-17 784人浏览余秋雨作品读后感20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0字1 “我无法不老,但我永远年轻,我不敢对我们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余秋雨为《文化苦旅》注入古老的中华血脉,由中国引向世界,由历史沧桑感引发人生沧桑感。跋山涉水间,他用自己的粗线条勾勒出人生的边界,用......
-
童年爱上一本书
童年爱上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2022-07-15 593人浏览教师读后感2000字
童年爱上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1 周益民老师的这本书正因为是做出来的,所以它更接地气,更符合一线老师的阅读期待。 书名“童年,爱上一本书”,这体现老师带来孩子阅读整本书的意义所在。从实际情况来看,儿童生活可怜地异化了,而文学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应有之义,因为它给儿童带来的是天真童年的呵护、生命意义的......
-
语文的生命意蕴
语文的生命意蕴读后感2000字
2022-07-11 545人浏览教师读后感2000字
假期里再读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这已经是第二次读了,初读时茫然、崇拜,再读时已然有所悟、有所得,果然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我相信,当我再读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一次次和王老师的“对话”中,仿佛王老师就在我身边......
-
名作细读
名作细读读后感2000字
2022-07-09 600人浏览教师读后感2000字
名作细读读后感2000字1 《名作细读》是读书班五六月份的共读书籍。它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所编写,孙教授深切关注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基于个案分析,创建了独特的名著细读的方法。 孙绍振教授说:“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恐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这句话让我身有同感的同时......
-
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2000字
2022-07-08 1347人浏览金一南作品读后感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2000字1 《为什么是中国》是由军旅作家——金一南教授所著的一部纪实性通俗作品,与高深晦涩的学术著作不同,此书既有严谨生动的史实、精彩深刻的剖析,同时也不乏热血澎湃的表达。 全书共八章,从1840年鸦片战争,写到了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且宏大的历......
-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2000字
2022-07-06 1619人浏览陶行知作品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2000字1 从自己走上三尺讲台这些年来,早就对陶行知先生有所耳闻。说来惭愧,由于繁忙的教学工作迟迟没有拜读过陶行知先生的作品。在这个寒假,我们工作室组织阅读经典名著活动,促使终于捧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集......
-
活着
活着读后感2000字
2022-07-04 744人浏览余华作品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2000字1 余华的《活着》以宏伟的时间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质朴却有内涵的语言,吸引了大批读者,使得我们在读书中感悟生与死的含义。 从文章语言上说,语言简约,但绝不简单。 余华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故事,但是却从不缺乏幽默的艺术。小说中写地主龙二的嚣张得意――“龙二常常穿着丝绸衣衫,右手......
-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2000字
2022-07-04 601人浏览教育书籍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2000字1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的作者余文森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曾参与过国家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订工作,在国内核心素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不断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不断生成对话,有助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进而优化教学。 一、......
-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后感2000字
2022-06-28 635人浏览教育书籍读后感2000字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后感2000字1 近期粗略的读了《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这本书,深有启发。其实所谓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一场人与人的格斗。就像有了强大的对手才会有精彩的比赛一样,有了大写的教师,才会有大写的学生。以特立独行的教学一举颠覆了升学率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固有联系,创造出奇迹般教育成果的......
-
一线带班
一线带班读后感2000字
2022-06-27 1363人浏览教师读后感2000字
一线带班读后感2000字1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接地气,里面没有高深的理论,专业的术语,娓娓道来,全是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琐碎。全书的介绍对于一线教师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意义的书,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班主任老师来说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专业指导书籍。......
-
白鹿原
白鹿原读后感2000字
2022-06-20 613人浏览小说读后感2000字
白鹿原读后感2000字1 很久没有读过这么长的书了,但是读起来却比想象得轻松很多,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本书的故事本身引人入胜,而故事的推进节奏非常的合我的阅读习惯。故事徐徐展开,每一章都会有事情发生,要么是重要的事情,要么是没想到的事情,但故事由没有过于用力,因此不会让人急迫地想要翻完,以至于由于丧失......
-
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2000字
2022-06-17 863人浏览小说读后感2000字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2000字1 在大学之前,我曾在书店无数次见过这本书,但是因为这个诡异的书名和内容简介“当两个孩子生活陷入两桩离奇命案,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命案”,一直误以为这个只是本畅销的恐怖小说,直到如今才好好看了,深受震撼。 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讲述的是关于爱、勇敢和偏见......
-
勇于管教
勇于管教读后感2000字
2022-06-12 712人浏览教育读后感2000字
勇于管教读后感2000字1 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从“严惩教育”到“爱的教育”、“赏识教育”,世人的教育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说这种变化是绝对的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变化是利与弊并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