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2023-03-19 20:54:56.0 人生的智慧 读后感1000字 叔本华作品读后感1000字 422 浏览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1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三种(第一,人的自身;第二,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第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幸福与否的要素。

  1.痛苦与幸福

  快乐永远都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是比较悲观的,他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幸福,只会远离痛苦,而人生是在痛苦与无聊中摇摆的。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也慢慢回忆我的成长之路,好像总是被各种人的评价而牵动着自己的悲喜,小学初中的时候因为某一次考试考的好被老师夸奖而开心远离痛苦、因为回家主动完成作业父母夸奖而高兴;高中时期由于刚从镇里的中学考到市里的中学总是带着若有似无的自卑感,在班级里也总是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就感到受伤;而到现在我也总是被外界的声音牵着走,从来都没有去认真审视一下自己,我的快乐来源于什么、痛苦又来自于哪里,叔本华的思想可能偏向于悲观主义但是我并不能理解太多,我的快乐还是来自于我珍视的人、我热爱的事,一次成功或进步,而我的痛苦呢?

  2.工作与人际关系

  到现在我认为我感受到所有让我不那么高兴的事情就是这两项工作和人际关系。
人生的智慧
  首先关于工作叔本华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去做他们擅长的工作,他们天赋所指向的工作。如果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外界的环境迫使他必须坐下来从事一种他不擅长的精细、琐碎的手工工作,那一定是极为痛苦的,相反如果一个脑袋非常聪明的人被强迫去从事力气活,去搬砖,那一定也是极为不合适的。我明白通过发现自己的长处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这一定是能让自己幸福感最高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却也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摇摆,在选择工作时我认为更应该多去尝试,才能更加了解自己。

  关于社交关系,不只是在这本书中,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找到比书中体现的观点我更认同,任何社交关系如果考虑不到你的感受和理解时,那么我们就要及时止损。善良如果开不出花,那就让它长出刺,至少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远离痛苦。我最近也在上一堂公选课——《沟通心理学》,课上老师提到一个自我保护的“不求不助”原则,我认为也是在社交中远离痛苦的一种方式。

  而关于孤独,叔本华说“青年人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忍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宁的源泉。在孤独中发现和塑造自我的能力,那么,独处就不再会让我们感觉到不快了。”而对于现在的青年学生来说孤独仿佛是一件不能忍受的事,网上有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社恐是社交恐惧症,但当一个社恐的人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那就是“引起社会恐慌”了,所以在读过书之后我更注重培养自己在孤独中提升自身,感受自我的能力,这也是我认为读过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2


  哲学书我一直看的很少,因为觉得全是大白话,道理翻来覆去的说。初看,哇,好有道理,自己想想,又觉得貌似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在逻辑上的论述,都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最后的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做判断。

  最近马马虎虎地看完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对叔本华并不了解,是看到了有推荐这本书的,正好想看书了,就决定看一看。

  这本书内容很少,但是精炼,有深意。对于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到没有直接去说,只是围绕着“人”来讲一些道理,讲到了人,幸福、不同层次的需要、别人眼中的人,人的一生幼青老阶段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作者的看法和人生建议。对“人”从里到外,从以前到现在,从内窥自身到外审整体,从财产、技术到精神、幸福都谈论到了。基于目前的阅历,我能得到的思考可能不多,但文中有两处内容,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这句话,咋一看其实就是一句白话,更像是一晚陈年鸡汤。我们或许会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你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就是幸福的,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我们或许会说,你总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相比,又怎么会感到幸福呢。这些话我也拿来去安慰过朋友,宽慰过自己,但始终没有说服自己,因为一段时间后,我又会陷入不自觉的比较、难过、不幸福的感觉中。叔本华的想法是说服了我。他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不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的幸福,那么感官麻痹后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事物去刺激感官。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会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感到非常兴奋,那么他对于其他人或者事所表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漠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东西。我并不觉得追求精神或者追求物质有不同或者高低之分,只是真正明白了内心深处了想法,才会明白怎样满足自己,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以前的我,总是希望事情尽善尽美,多听一些意见,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及计划,多尽量避开一些“坑”,甚至想过,我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避免掉这些。但同时,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万一我的孩子不愿意听我的,执意为之,我是要坚持,还是要放下。现在,我想我会放手,我会给孩子建议,让他明白任何事情是立体的,多面的,不是填空题而是多选题,但是最终判断在他,最终选择在他。我并不是惧怕不幸所以这样。不幸是主观的,不同的人的不幸是不一样的。我能想到的一个情形,就是早恋。青春期的时候,懵懂多情,在乎一切,但是我们被教导的是压抑,并不是有效的疏导。长大了呢,不止一个人对我说,回想过往,最遗憾的是校园期间没有一段值得回忆的懵懂情感。他们不幸吗,有人觉得,有人不觉得,但是他们的确缺失了人生中不能再重来的一部分,经历或者认知。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读一遍,或许到时候会得出其他的想法吧。好书值得多读。

1 2

书籍简介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哲学 346人浏览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