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2023-07-20 14:46:53.0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读书心得2000字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455 浏览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1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和加博尔•马泰合著,也是由武志红主编“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系列中的其中一本,全文由四个部分共18个章节的内容组成。这本书帮助我们认识到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先带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依恋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为我们介绍了不被父母看见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接着,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体方法,帮助我们培养好依恋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见。

  看见孩子,满足成长的需要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

  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

  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最终就会变成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卡尔•荣格说过:“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亲子关系一旦有所缺失,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最为严重的创伤。”我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爱,这也是源于心理上最基础的需要,对孩子来说,除了家庭教育,老师们同样承担着指导他们打开这个美好世界的责任。“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

  温暖回应,唤醒教养的直觉

  在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泼,机灵的小朋友,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各自的成长密码,要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按各自的生长方式拔节劲长,实现高品质的发展,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样貌。

  一、“回应”每一个孩子

  人与人相处,有一个细节极为重要却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积极回应对方。积极回应不只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德,甚至是一种修养。回应,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在乎,从而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教育世界里,面对孩子们的热情问候,我们回问一声或是点一下头,他们都会有小小的满足感;面对孩子们咿咿呀呀诉说自己的幸福和得意,我们耐心倾听配合以表情,他们就会有种小小的幸福感。教育中,我都是积极回应孩子们,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在乎,从而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力求及时回应,不让孩子们久等,等久了,热情便会渐渐冷却。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二、“点亮”每一个孩子

  在我们眼里,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帮助实现这种可能性,让他们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但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亮点”,要更懂得用智慧去“点亮”。“点亮”孩子的心灯,让孩子们内心充满阳光。

  三、“看见”每一个孩子

  一个班级里,调皮的和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好像不知不觉中会关注的多一些,往往那些不太爱表达的孩子容易被忽视。“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到”,而真正的看到是从“心”出发的尊重与理解。有时也许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握手,一个适切的评价。早上的一句“早上好”,中午的一句“午安”,一个关切的“摸头杀”,放学时的一句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独属于他自己的“评价”,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被“关注”“被看见”,是无穷的力量。

  在教育的世界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含积极意义的细节,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搞怪的表情,都有可能是拉近心理距离的秘密武器。

  “看见”,是一种发乎内心的关注,表达的是一种无言的陪伴,能开辟出新的精神发展领域。在教育的世界里,“看见”也是一种生产力。

  彼此守护,奔赴前行的征程

  读完此书,我也豁然开朗,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是很难补救的。无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

  正如书中所讲“一个人的意愿,是价值观形成的种子,是责任感的前身。”意愿是行动的初心,积极的意愿不一定都有圆满的结果,但却是优秀行为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多给孩子一些足够的尊重吧,有时候他们不受拘束的思维往往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迪,而这,也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最美丽的财富。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2


  自从当了母亲以后,慢慢地都快变成育儿专家了,因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这也就是俗称的母爱泛滥吧。我一直都在思索,怎样能成为一个好妈妈,平时的时候经常会看一些关于教育类的书籍。其中有很多都是大道理一堆,但不是很实用的书,很感激我们幼教中心组织了这样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读书漂流”活动,让我看到了这本对我启发极大、感触极深的书。

  这本书从全方位分析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地相处。很多的家长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其实是存在一种误区,自己的孩子就真的会是自己最了解的吗?最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小孩子出现自残、自杀的,比比皆是,这是什么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他内心深处真正需求的东西。即使是呀呀学语的小孩,一两岁还穿着开裆裤的这种孩子。他们依然会有自己内心的一种想法,但往往都是被大人忽略的,因为很多的家长都会觉得你这么小,你懂得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更严重的是忽略孩子的一些成绩,尤其是在小孩子玩的时候她非常开心,他会去叫自己的父母,这时候他希望的是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但这种情况,就会被一些父母认为比较烦而忽略掉,这就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很大地伤害。尤其是从很小的时候,如果说经常去忽略掉他的一些想法,可能在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不健全的影响。这种隔阂会随着他年龄地增长越来越大,在他叛逆期青春期的时候会一下子爆发,这时候的父母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的感觉。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对于一些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较迷茫的家长,可以拿来读一下,或多或少都会给自己一些清晰的思路。但是也诚心希望家长们别固步自封,多吸收一些专家们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看了书,反省自己,有时候就是犯了这些错误,甚至因为生活工作等在外的因素而不自觉的对待孩子的口气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是不应该,非常的不应该。

  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有几次因为加班回家晚,看到孩子还在看电视,其实也不是生气,就是随口而来“怎么老是在看电视,说好的周末再看都不算数”,甚至有时候,也因为老人的互相传话而产生的判断失误,认为是因为孩子的原因,而直接说孩子说谎。

  每次孩子都是那种睁大满含泪水的双眼,愤怒又不敢言地看着自己,在辩解着“我没有”。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是不懂孩子,凭什么觉得孩子不会委屈呢,凭什么你可以这样说孩子,他一样是独立的,是个体,不是一个母亲,甚至一个家庭的依附他是他自己,他有权解释,他同样的需要尊重。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在婴儿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可是不代表着这是永远的,原生依恋的破裂,就会出现了依恋空缺,而孩子是无法忍受的,那么就会有另外的依恋对象产生。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更容易受伤,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天生的力量源泉和自信心,没有了抵御伤害和疼痛的情感屏障。稳定的依恋关系是教养的根基,一旦关系被破坏,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复,与孩子重新建立起情感连接。

  都说为人父母不容易,那么为人子女者又容易了么,在这些繁杂的情绪中,成人是需要怎么样的意志力呢?

  其实这本书读完后,除了想到自己家里的孩子,还让我不禁想到班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自己本身就是名幼教工作者,从业5年,接触过了各种各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做老师的真的不能只在你认为的优秀孩子身上下功夫,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孩子们,他们才更需要被关注,被发现。除了父母,孩子们平时接触最多、最信任的也就是他的老师了,希望今后我可以对得起他们的信任,用目光、用爱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父母的反应来看见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自己。

  虽然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却因为语气和动作,导致孩子认为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孩子本身,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被看见,感受到来自父母、来自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

  回应,让关系变得柔和且融洽。让我们一起看见孩子,回应孩子,让光照耀着每个孩子的内心。

1 2

书籍简介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戈登·诺伊费尔德教育 573人浏览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