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后感1500字

2023-06-14 14:29:51.0 教育的情调 读后感1500字 教育读后感1500字 472 浏览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1500字1


  本月我们共读的书目是马克斯.范美南和李树英合著的《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以丰富的故事、精炼的语句将枯燥的教育原理简单化,其中又饱含着珍贵的教育经验,启示着读者去考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拥有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对孩子具有一种独特的关注力——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个体的生活世界。

  “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的,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教育的意义在于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的东西和真正受到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让学生的成长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习成绩以及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等。在书中作者提出“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注重孩子的内心体验,寻找教育的情调。在教育学生时,仅仅关注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关注他们个体的生命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得到全面的发展。

  书中说道:“一位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仅热爱阅读、写作,会情不自禁地用诗歌去表现世界,通过文字的魔力来思考人类的种种体验。”这样我相信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感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出来的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现象学所做的,是希望唤醒人们对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体验的敏感性,给感兴趣的教育者施加一种影响。”由此看来,教师需要将学科与生活结合,把教学引向生活本身,帮助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将生活资源转换为教育资源。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教育是有温度的,教师要用爱去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真正的需求。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教育不必须就是专制,不是轻易命令。当孩子蜕变至一定年龄,命令就无法再发挥作用。一本正经地嘲弄也收效甚微,所以最出色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之前必须存有自我教育,我们要当好孩子的榜样。
教育的情调
  书中还提到教育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教育机智。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还是教育者并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因此也就无法共情,无法换位思考,缺乏敏感性。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小孩对周遭的环境有很大的好奇心,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大人没有去理会。

  孩子的好奇心必须获得维护。直观蛮横的答案或者心不在焉的答案都有可能助长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能保持好奇心,就是培育孩子积极探索精神的一种途径。

  每一个孩子都必须被老师看见,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不懈努力高度关注孩子,使孩子感觉到老师的关怀。教育者通过观察就可以更好地介绍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必须多表彰引导学生。

  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能够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许多家长就是很畏惧孩子具有秘密的,认为孩子存有秘密一定就是一件坏事。为了杜绝坏事的出现,家长们可以想方设法回去窥视孩子的秘密,例如偷窥孩子的日记、偷偷追踪孩子等等。这些窥视的行为一旦曝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危害,孩子可以存有一种被侵害感和不信任感。家长必须把孩子具有秘密当作正常蜕变经历对待,不必过分紧绷。

  读了这本书,不管是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还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以家长的身份,都有很大的启示和收获。我会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希望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永葆独特的、健康的、丰富的内心,做一个独特的人!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1500字2


  “情调”二字听起来很迷人,“教育的情调”五个字更是让我想起了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我永远的初恋情人。我想,他们一定都是热烈浪漫的人吧,不然怎么会有如此诗意的想法呢?所以,拿到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情调?

  开篇,顾明远教授就给予了这个问题最恰当的解释: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

  那教育之爱到底是什么?文中用不同事例说明教育之爱就在于教育过程中于细微之处的敏感与机智。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林语觉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开学第一天,林先生姗姗来迟,还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林先生把花生发给学生后,开始讲课,大讲吃花生之妙。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请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方幸。”

  为师之道,应是春风化雨。正如书中所言:教育的敏感性在于一种周全的、充分体贴他人的思想。

  读完这本书很快,读完后我在想:其实自己很爱孩子,但是总感觉哪里做得不够好呢?直到看到霸占热搜的冬奥健儿们,结合书中讲到的,我慢慢有了感受:是以往的自己没有转变观念,只是一味地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这些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吗?这些发展了孩子的个性吗?

  我想起谷爱凌透露她保持状态的秘诀是“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中,10个小时睡眠时间是小学生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谷爱凌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实现了“五育并举”,还考进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奥会冠军……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深思。“双减'政策实施刚过半年,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改变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让孩子们的明天拥有更多选择,不要再拿我们的“标准”来限制孩子。

  苏翊鸣和谷爱凌,都是z时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的年轻人。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更多的还没有走向大众的视野。苏和谷的努力,与其说是年青一代的代表,倒不如说是年青一代的缩影。所谓的Z时代、00后,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赛道里拼尽全力。那些在边疆顶风冒雪的,那些在互联网公司办公室争分夺秒的,那些在高考考场奋笔疾书的,那些在艺术培训室辛苦练琴的,哪一块缺少了z世代的年轻人?

  我们曾经对他们充满误解。我们曾把他们的探索,当作莽撞;我们曾把他们“躺平”的自嘲,当作颓废的写照;我们曾把他们自得其乐的小圈子,当作脱离社会的孤僻……其实,我们无需以贫苦年代的坚韧为坐标,苛求他们。因为他们生在富强时代,却依然努力,这需要更大的内生动力。

  写到这里,问问自己:最好的教育是什么?爱的教育。什么是爱的教育?我想,应该是尊重和期望吧。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在心里给孩子画了一个“模型”,我希望他们成绩好,我希望他们不调皮,我希望他们专注,我希望他们完成作业……竟然忽视了每个孩子的可能性。歌德曾说过:“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是时候了,放下自己的那颗功利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兴趣,教孩子乐享生活的同时,学会为自己负责。

  爱不是高压,也不是纵容,而是关切和期望。当一个人的兴趣一直被呵护和支持,他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世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放下包袱,放下功利心,转变教育方式,尊重个性,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多种可能。年轻就是机会,在最有活力的时候,应该尝试更多东西,找到自己的热爱。去拼、去搏、去突破自我、去打破不可能,如翻滚的浪花,奔涌向前。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1 2

书籍简介

  • 教育的情调

    教育的情调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 544人浏览

      《教育的情调》是马克斯·范梅南编著的图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