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2023-05-05 13:46:25.0 静悄悄的革命 读书心得1500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525 浏览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1
一、打造一间用心倾听的教室
打造一个用心倾听的教室,而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室。只有通过倾听,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则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一个很淳朴的道理,却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够接受。一方面,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大声的发言,“大声一点会更好”,“读书时大声一点”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语,善于发言的学生总是能够得到老师比较高的评价,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却总是被给与希望积极发言的建议,“某某班级早读声音洪亮”是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室的评价,那些低声读书的班级会被认定为缺少激情。我们也会认定一个老师声音洪亮,富有激情,能够感染学生,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比起老师们靠麦克风的音效制造出来的声音洪亮的课堂氛围,学生更喜欢倾听一个老师娓娓道来,也更喜欢能够倾听学生发言的老师。和我同时教授一个班级的数学学科每次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而且班内的学生也特别的内卷数学,为了学习数学老师的秘籍,我特意的多次听数学老师的课堂,发现课堂上学生大多数时候在静静的伸张了脖子听着数学老师在轻声细雨的讲题,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刻意的活动安排,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就是探究每一道数学题的奥妙所在,遇到不同的看法,学生可以站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即使老师不在,学生也会沉浸于讲题的快乐中。这样的教室就是思考和情感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倾听。
二、打造一间开放的教室
佐藤说,关起门来上课的老师,只是将教室、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师这一职业私有化而已。在教室之间相对封闭的学校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淡薄,而且教师们很容易按照教师观和人生关的不同聚合成一些小团体,对彼此之间的工作都恪守着“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结果就是每个老师都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张自己的工作,由于没有建立起根本的合作关系,每个人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才会越来越淡薄。教室的墙壁和学科的隔阂,是校园内部的运作最强有力的权力,如果不敞开大门,从内部打破,学校的氛围就不会改变。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教学,这种心照不宣得规则存在一天,这个学校就难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因此,有效的听评课,开放教室,教师们必须从以下陋习中剥离出来,如从对自己的教学中的问题避而不谈,却无所顾忌的批判别人的陋习中剥离出来;从不愿被别人背后指指点点,把自己封闭包裹起来的陋习中剥离出来;从只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肯听别人意见的陋习中剥离出来。
刚走出校门的时候,对公开教学没有惧怕的情绪,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随着从教时间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公开研讨似乎越来越害怕,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在佐藤学教授看来,为什么教师们都一丝不让地死按住门把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教师的文化,第二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研讨往往是集中在评价课的好坏上,加上评课人又带着各自的标准和立场,这使得教师们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恐慌之中。
经过佐藤学先生的教诲,我明白了“只要平时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认真地培育他们的学习方法,那么根本不需要害怕。就算当天的授课以失败而告终了,我们要传递的信息也传递出去了。”在听取别人的公开教学时,我们应该抱着“无论从哪次活动我们都能学习到什么”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后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孩子中间,这样才不至于只看得到教师的“表现”,被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束缚住自己的眼睛。分享和谈论活动中的乐趣和困难,进一步地形成同事间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从研讨会上获得乐趣和收益,不会再对公开课感到惧怕,主动要求开放自己日常的课堂。
“心”改变,方“革命”。我认为,如果成为一名优秀的一线教师,就需要从“心”改变,让点点滴滴的探索发现、思考和行动静默默地出现,最终演变成一场伟大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2
在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当中,讲到了老师的倾听。对,没错,是老师的倾听,不是学生的倾听。
我最喜欢给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书中说到:人们观摩一节录像课例时,发现教师总会针对此一个一个学生的发言一一进行补充。
为什么教师要对学生的一个个发言一一附和帮腔,一一评价,一一概括其意思呢?
当我读到这个质疑的时候,我悚然一惊,我也经常这样做。难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是存在问题的?
回想一下自己上课时,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有备过课,对于课堂的节奏,对于课的重要知识点,都是心中有数的。一边倾听学生的发言,我会一边想:他有没有讲到点子上?他的理解是否到位?与我的预设是否一致?如果偏离,我该如何引导到我需要的答案上去?
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下子就答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你就会省时省力,觉得特别顺畅。至于学生是否顺畅,理解是否顺畅,是否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理解,可能我就没有想那么多了。
有时候听公开课,也会发老师们在拼命地捕捉自己需要的答案。抽几个学生回答,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会很着急,甚至会乱了方寸。会不停地抽下去,期待着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旦听到某个学生的回答沾了边,就会想方设法的启发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终于找到了自己要的答案,然后心满意足地将答案写到黑板板书的相应位置。好啦,终于顺利通关。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有没有经历过?有没有启而不发的尴尬?
想想有时候,老师引导的语言又不是特别的明确,或者要理解的内容刚好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到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我们听课的教师都感到着急:是不是就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老师讲解讲授不可以吗?
似乎由老师讲解出来就是老师的失败一般。其实不然。
书中写到:不少老师是这样想的,上课时常有这种感觉,觉得教室里如果沉默的话蛮可怕的;另外一位老师也说我也害怕沉默,我想也许那种可怕感与不能等待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
所以,我又想到前两天读的教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改教案为学案。有一些课文的学习不能一味地运用对话方式来完成。有时候,需要设置一份高质量的导学单,让学生围绕导学单上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阅读,然后组内交流探讨提出新的问题。
最后全班同学围绕每一个组提出的有价值的两三个问题,再进行新一轮的探讨交流,或者由学生自己回答别的组提出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课堂展开的方式就是学生围绕导读单子来讨论交流分享。
一问一答对话式教学,在有一些课程当中是有好处的,但也并不是说这一种有好处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下别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更多是从老师的所知所感出发,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导到老师的认知水平上来,素不知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要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认知。
佐藤学在书中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课堂问答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本。
然而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因此说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头球纷纷落地的确不为过,还有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自己没有接到球,还让学生去替他捡,像这样的活动如果持续的话,那些投不好球的学生就会变得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
换一种说法,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对话时,我们老师要变成一个移动的篮筐,当学生准确地把球投进篮筐的时候,他就能够找到一种成功感。老师的理解与配合,就是对学生理解的尊重,就是对学生积极投身课堂的最大的支持。
这一个行为已经让学生感到欣喜若狂,已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就是一种乐趣。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再对那些不能答出自己心中答案的对话,进行一些负面的评价和点评,那可想而知,今后学生就不会在阅读理解与分享交流这一块再做更多努力了。
惊悚。可能哪一种角色我自己都扮演过。
尝试着做一个“接球”高手。在课堂上,让我们善于倾听,陶醉于“接球”的状态,那就是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3
读书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之一。这个暑假,我静静地感悟了日本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
作者佐藤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
“静悄悄的革命”
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完美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透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文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静静地回想着这本书,书中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追求并要到达的目标。我想到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我知道,将自己的课堂转变为我理想中的开放的、个性的、多彩的课堂是我今后工作的主要追求。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曾几何,我梦想着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学生能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收获知识,增长能力,但理想与现实似乎总隔着千山万水。课堂上不管我有多殷勤切切、长袖善舞,总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无动于衷。书中佐藤学先生也提到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样现象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创设“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学的课程”,创设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书中列举一些日本学校所进行综合学习的课程的实践,像“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了解羊栖菜”“海洋中的生命……”学生们兴趣高昂,连老师都很“愉快”!在这样的主题探索中,学生学习到了“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的,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但《静悄悄的革命》已悄然为我们点燃了理想之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之。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让我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之间真实的声音。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关注课堂里的革命。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让我们持续清醒的头脑,胸怀一颗尊重儿童的心,多一点坚定,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从小小的个体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李娜)
上一篇: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
下一篇:要领读后感20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教育 510人浏览
本书是国际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年,在日本、美国近万间教室进行实践观察研究的总结。 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作者拜访了世界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和护理学校,和老师们一道,探讨对课堂和学校进行改革。他推动着教室里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的实现,促进着学校里老师们互相成长、同事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