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1000字
2022-08-22 19:14:30.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书笔记1000字 心理学书籍读书笔记1000字 564 浏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姐姐推荐给我的,最初被吸引的点是它被定位为以童话为载体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在喜马拉雅上听读这本书时,被蛤蟆先生那种无力的愤怒所触动。在暑期选择一本书为自己充电时,我毫不犹豫的又选择了它,我试图跟着蛤蟆先生一起去理解他的成长,也想要在其中找到某些时刻我无名愤怒的缘由。
蛤蟆先生在人生坐标的划分范围里,无疑是属于“我不好,你好”这一类别。在他原有的人生信念里,自己是很差劲的,没有价值,别人在任何方面都比他好,他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对他都那么的不友好。他整个人被悲伤的情绪所包围着,在主导和上演着“受害者的游戏”(这在蛤蟆先生理解的意思也就是他在主动选择让自己变得悲惨)。
朋友们发现了“糟糕”的蛤蟆,并且为他预约了苍鹭先生的咨询,却被告知“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时,我们才能真正合作。”此时蛤蟆才意识到,他在这场咨询中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苍鹭先生通过倾听和不断发问“这件事情,你怎么看?”“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会怎么做?”“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能学到什么?”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他开始觉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着从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
他认识到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自然型儿童和适应性儿童),了解了朋友獾的父母自我状态(挑剔型父母),逐渐能够在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能够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够客观的去看待,并且开始慢慢的理解为什么有的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在咨询时与苍鹭先生的依赖关系到反抗依赖,最后走向独立,蛤蟆找回了他的成人自我状态,学习更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蛤蟆先生在这11次的咨询过程中完成了他的心理成长过程,迎来新生,我也在这短短的16章文字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在人生坐标中,我不能被明确的划分为某一类别,更准确的说我是在四类坐标里徘徊。我开始重新认识了我偶有的郁闷、拖延和退缩,那种面对“养育型父母”姿态的带着内疚和无力的愤怒感。我理解了当时的自己,期待着这种强烈情绪再到来之时,我也可以和它有个联结。
我期待着,也相信我能够勇敢的把自己留在“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里,靠着行为和态度持续的对自己和别人展现出来,让它变成我存在的底层架构,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确认和支持这一信念和预期。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心理学 669人浏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 该书借用《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讲述了他接受心理咨询的故事。作者通过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蛤蟆先生爱炫耀、自卑性格和抑郁情绪的来源,指出童年经历会对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