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读后感1000字

2022-08-22 19:13:35.0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 读后感1000字 教师读后感1000字 683 浏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为什么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会成为负担呢?这负担的产生,有作业总量、作业难度、作业质量等作业本身的问题,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了研究作业这个客观因素,我们更要从教育对象出发,深入探寻学生的作业心理,了解他们的作业过程以及影响他们作业心理负担的因素,这样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作业。

  怎样才可以得知学生是否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对待作业的真正态度、作业时的心理?《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研究途径。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
  一是面向学生,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渠道真实了解学生眼中的作业信息。书中提到2010年9月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与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共同启动的关于学生作业心理机制的研究,调查结果与老师们的猜想大相径庭,如:学生们每天的作业时长远超老师的预估,有的甚至长达3-4小时;学生们普遍喜欢的作业批改方式是“早上交上去,当天发下来”;学生们喜欢上“副课”但讨厌做作业等等。由此可见,虽然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但学生对于作业的真实态度和实际作业情况还是知之甚少,只有走进学生中,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作业,才能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对症下药。

  二是基于一周作业扫描进行喜好度分析。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负担,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实地分析学生所做的作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待这些作业的真实感受,通过学生的真实反馈去调整和布置作业。如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简单基础”类作业,这出于教师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追求,同时学生在做作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解题的成就感,追求正确率。

  三是用教师作业札记研究学生作业心理。《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提到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作业表现,对作业布置进行反思、修正,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访谈学生对作业的感受,收集作业问题,在作业现象的跟踪探索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调整作业布置的策略。在布置作业后,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作业本进行分析,了解大多数学生的作业行为心理。

  孩子的作业关系到孩子是否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童年。作业设计,从倾听孩子的作业心声开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