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900字

2022-06-15 15:02:41.0 活着 读后感900字 余华小说读后感 536 浏览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900字1


  最近再一次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以至于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当时的感受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依稀记得一点点感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历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老人牵着他的老水牛走在夕阳下的情景,我不为他感到悲伤,我自己很平静。这个暑假我突然又很想看看这本书,这次是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后仍然是一种静谧,一种对大自然对生命的静谧感,时光就那样就躺着,人的生命也一点点消耗着,谁也逃不了最终的结局,都会这样静静地离开……

  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前几天刚看到一票文章叫做“闲暇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工作不应该变成我们生活中唯一重要的部分,我们应该学会虚度光阴,近年来有很多人士开始认识到虚度光阴所带来的幸福感,但社会上更多的还是拼命工作和鼓吹拼命工作的人,这些人们为了工作放弃了一切,包括父母,爱人,子女,无法陪伴他们,无法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曾经有一篇伤情的文章叫做工作了就没法陪伴孩子,看着让很多人唏嘘不已,人类的无奈也正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生活里挣扎。
活着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个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900字2


  活着,是一个普通而充满力量的词语。

  余华在《活着》(韩文版自序)里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诚然,回望福贵的一生:毫无一技之长的他,仗着父辈的资产,在赌场里挥金如土,最后,将房子也输给了别人;妻子被叫回娘家,落魄的他稀里糊涂去参军;步入老年,房子依然是那个可被风吹倒的房子,亲人却一个接一个离开,留下他与一只垂暮之年的牛相依为命。

  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我们只有去忍受。不可一世的福贵,把钱输光后,他在众人嘲笑、戏弄的声音里,步履蹒跚地往回走。他说:“这条回家的路,今天怎样这样短?”他默默忍受着生活给予的苦难,但他在忍受中反省自己,思考自己。如我们的祖国,曾经也在所有人贪婪的目光下退让,可始终没有放弃,在无数先辈的奋斗下,成就了今日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中国。我明白了,忍受不代表妥协,更不代表放弃。而代表着在往后的光阴中奋斗出更好的自己。

  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余华被文学界称为“中国的巴尔扎克。”在《活着》中,更让我明白良心的可贵。

  福贵参军回家,小儿子也到了读小学的年纪。他督促儿子认真学习,可儿子在学校被强行拉去给县长夫人输血,最后输血过多而死。而县长,正是当年和福贵一起参军的朋友。福贵的妻子悲痛欲绝,拒绝了前来致歉的县长及他拿来的钱。可最后,在县长转身时,她还是大声喊道:“你要好好活着,你还欠我家一条人命!”在极度悲痛中,在夺走生命的人面前,还能说出如此感人肺腑的话,使我意识到“生命诚可贵,良心价更高。”

  在这有限的光阴中,要学会与过去释怀,要去原谅那曾经不太完美的自己的他人,要有一颗善良且炽热的心。

  福贵晚年是一位老无所依的老人,唯一的依靠便是那只从商人手里高价买来的老牛。他对自己的生活仍然抱有期望,只是不再幻想。他只是活着,忍受着来自生活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我们所有的光阴,最多不过三万六千余日。面对生活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要学会去接受。从中去打磨一个自己,去成就一个自己。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900字3


  在读这本书之前,早已从友人那里听说主人公命运坎坷、人生凄惨,是一部会令人潸然泪下的悲剧之作。也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感受与友人不太一样:除了淡淡的悲伤,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苦难过后人的坚韧、幸福与释怀。

  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一位坚毅的老渔夫在激流中与马林鱼殊死搏斗,他振臂高呼:“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而与此同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革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主人公徐福贵和千千万万的中国贫苦农民一样,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他也以“中国式”老人与海的口吻答复了命运,向“我”娓娓道来他坎坷苦难却又熠熠生辉的一生。

  就福贵一生的经历而言,的确是一段让人不忍再读的悲剧链:家道中落,爹娘相继离去;小儿子有庆死于抽血过多,大女儿凤霞也因为难产离世;妻子家珍患病后苟延残喘了一段时日后,凄凄惨撒手人间;女婿二喜在工地干活时不幸被水泥板夹死,仅剩下可怜的小外孙苦根也在七岁那年因为吃太多豆子撑死了。每当福贵一家有要过上好日子的苗头时,苦难总会降临,冷酷的死神接连拽走福贵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丝毫不给他喘息的机会。我以为书的开头最该死的福贵,却偏偏像它养的那头老牛,不肯向苦难低头,挣扎着、顽强地活到了最后。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的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你看,命运夺走了他这么多,他却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又精彩地讲述起这一切。他看见过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也看清楚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他一无所有,却依然得意地向世人宣告:他赢得了踏实与安心——不必再操心别人,也不让别人为自己担心。

  苦难坎坷一生,如今的福贵已是满脸皱纹,白发稀疏。爹娘、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这些福贵曾经至亲至爱的人儿,一个接一个地离他而去了。人们总说亲人离世后,活下来的人最痛苦。但福贵却通过自己的回忆与讲述,将那些人的衣着、癖好、神态与动作一五一十地再现,将他们的模样永永远远地铭刻在了自己心中。此时此刻,“他的皱纹里积满了阳光和泥土”,他从命运之神那里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若手掌,可我不知道它是否也宽若大地?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655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