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活着读书笔记1500字

2022-07-29 14:05:22.0 活着 读书笔记1500字 余华小说读书笔记1500字 675 浏览

余华小说活着读书笔记1500字1


  像一把折扇,扇面是福贵老汉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扇骨是散漫穿插的作者身影,这就是余华《活着》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作者在书中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让福贵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他荒唐的大半生。中间偶尔转换叙事视角,让现实和回忆交织:“那天下午,我一直和这位老人待在一起,当他和那头牛歇够了,下到地里耕田时,我丝毫没有离开的想法,我像个哨兵一样在那棵树下守着他。”“后来,我们又一起坐在了树荫里,我请他继续讲述自己,他有些感激地看着我,仿佛是我正在为他做些什么,他因为自己的身世受到别人重视,显示出了喜悦之情。”这样的叙述方式,让荒唐的福贵反倒没有那么令人生厌,让人对他心生同情和感慨。

  他是时代被动的目睹者,也是命运主动的参与者。传统农村的封闭宁静,小康家庭的富足殷实,旧社会赌场的人心叵测,战争的残酷血腥,大炼钢铁的荒唐滑稽,“文化大革命”的命运捉弄,他一一见证。同时他又是不可救药的浑蛋,在过去的岁月中,他或是走路都要别人背的小少爷,或是流连妓院的“乌龟王八蛋”,或是辱骂丈人的赖女婿,或是输光田产的赌徒。

  他是爱折腾的害人者,也是被折腾的受害者。家境好时,他嫖他赌,折腾尽家产。当他在又苦又累的日子里开始反省时,命运对他的折腾开始了。他被抓壮丁,母亲病故,女儿聋哑。再后来,妻子得了软骨病卧床不起,儿子为产妇献血过多丧命。女儿生子难产,女婿死于工地事故,仅留的外孙苦根也被撑死。少年时玩木偶的人,中年后却成了命运的玩偶。

  他是悲痛的经历者,也是欢喜的叙述者。他亲眼看到了父亲被自己气死,经历了母亲病死,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全都意外亡故,所有能使他幸福的元素都被现实残酷瓦解。但他的生活中也不乏短暂的欢喜,在他的叙述中,母亲的宽厚乐观、慈爱护犊,妻子家珍的温柔持家,儿子跑步得第一时的喜悦激动,女儿嫁个好女婿时的幸福欢乐,穿透时光,飞出纸面,打动了读者的心,让读者暂时忘掉了他的苦和痛。
活着
  他是不幸者,也是幸运者。他不幸输光了田产、房屋,却在土改中成了安然无事的贫农。当初靠诈赌赢他田产、房屋的龙二却成了恶霸地主,替他挨了枪子。他不幸成了国民党军队强抓的壮丁,却在将死的时刻做了解放军的俘虏,享受宽大政策,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中。他和妻子耽误时间导致铁锅爆炸,却成了大炼钢铁的功臣。前期的他朽木难雕,却娶了个贤惠的好妻子;后期的他目睹亲人一个个死去,自己却活了下来,成了一个“老不死的”。生活宛如戏剧,荒诞又无比真实。

  整本书的主题是“活着”,却贯穿着死亡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二喜出事后,福贵的反应——“我一听说二喜出事了被送到医院里,马上就哭了,我对那人喊:“快把二喜抬出去,不能去医院。’有庆、凤霞都死在那家医院里,没想到二喜到头来也死在了那里。你想想,我这辈子三次看到那间躺死人的小屋子,里面三次躺过我的亲人。我老了,受不住这些。”到这般地步,是何等的凄凉。从前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只剩下一老一小,“心里苦得连叹息都没有了”,可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就此打住,唯一的小外孙苦根,也出了意外。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这本书快要结尾的时候,作者写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算是福贵一生的自我总结了吧,让人不免唏嘘。

  福贵老汉姓徐,没有福,也不贵,但一直活着。活着于他,是历经沧桑,从少不更事到经历世事艰难,从衣着光鲜到破衣烂衫。活着于他,也是无尽承受,从无知到敏感,从轻狂到自责。生老病死,构成人生的轮回。悲欢离合,装点人生厚重的卷帙。欢笑与眼泪,谱写着生活激荡的乐章。人类最深层的情感和体验,应该是相通的,也许这就是《活着》能够感动中外读者的原因。

余华小说活着读书笔记1500字2


  第一次看到余华先生所著《活着》这本书,还是十多岁时表姐赠送我时,当时由它给我的震撼现在还能感受得到,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一本书竟有这么大的威力,让我当时幼小的心灵第一次触及生活本质,久久不能忘怀。这次通过开展“我们一起读书吧”活动,让我重温了这本《活着》,身临其境般游走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晚年时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平静、洒脱、自然……

  它语言很平实,可以说是有些词句会比较“粗俗”,但就是这份“粗俗”让我不用刻意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书的思想会平缓的向你娓娓道来。我暗叹余华的写作才华,他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甚至以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它主要讲诉了地主少爷福贵崎岖的一生,从衣食无忧的大少爷通过自己的不断“作”败光了家产,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妻子、儿女、孙子相继离他而去,最后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一头老黄牛,艰难孤单的活在世上。

  以多数人的想法看来,他最后的命运一定不是疯就是自杀。可福贵依然乐观地活着,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全书的亮点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我想,余华写这篇小说,并不是想让我们因此而悲伤,而是如小说名一样"活着"。生命中其实没有幸运和不幸运,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就是去忍受,忍受那些悲喜,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然后坚强地活下来,因为活着就有希望。

  读完《活着》,我想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所以要懂得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就应该学会知足。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物质条件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感有增加吗?我觉得没有,相反会觉得没有以前开心。手机微信、电脑网络基本覆盖了人的生活,“自闭症”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不想走出去,都想呆在自己的空间独自对着冰冷的高科技,就算朋友难得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机,毫无以前大家谈天说地的畅快感觉。

  大家现在想吃什么基本都可以满足,全球各地的风味都可以购买得到,让人真正喜欢的却很少,我现在觉得我小时候家门口的那家粉店的米粉让人留恋,还有娃娃头冰淇淋能在回忆中勾起我的味蕾。那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人自身的问题,富足的物质条件虽然提高了,但也会将幸福的需求度提高,也就是会膨胀人的欲望,幸福感总在上方,无法触及。人总是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波又一波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保夕的日子,你还会不满足如今的美好生活吗?

  有时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余华在《活着》的前言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本身就是寻找活着的意义的过程,痛苦和幸福都只是活着的一段感受,绝大部分都只是平淡的。人生有苦难,才有了去感受幸福的体验。人的幸福从对比中得到,学会感恩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体验真正的幸福。人生不会一路平坦,暂时的苦难会是你寻找幸福的过河石。活在当下,活得自信坦然,就可以追求幸福美好的明天!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660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