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700字

2022-04-30 17:34:19.0 活着 读后感700字 余华小说读后感 611 浏览

活着读后感700字1


  《活着》在问世后的数些年间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而我最先接触的并不是书,而是2005年根据原著拍的的电视剧《福贵》,当时我年龄尚小,甚至不能完全分清电视剧中是真是假,所以这部剧在当时偷走了一个七八岁孩子许多的眼泪,但他仍是每天早早守到那台最早版的落后老式彩色电视机前,等着每天播放的两集。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妥妥的小剧迷。剧里的悲剧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而又荒诞合理,让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能如此艰难坎坷。我也是后年间读书才知道,原著中描写的悲剧更为沉闷痛苦,剧已做了许多改动。所以我也偶尔庆幸当时自己也不认识这么多字,没有机会读原著,否则会被偷走更多眼泪。

  每次回忆到这本书,首先想到的多是福贵和老黄牛和“我”说话时的场景,只有这时候跳脱故事之外,仿佛有田间地头听福贵讲他一生故事的感觉。而每次进入故事中,总是被巨大的悲伤不安裹挟。福贵被抓住壮丁充军,战场上抢大饼吃;有庆喂羊吃草,羊被公社杀了吃;每个地方都鲜活到脑海浮现出画面。尤其是生离死别之处,毫不壮烈但却钻心入骨。

  这本书对于生命和生命力的描述让我感到震惊,余华的文字普通平实却似乎带有某种魔力,总能够时刻牵动读者心弦。《活着》自始至终的悲剧都是以死亡为发力点,而且每一次都是有着极为巧合的现实依据,荒诞却又经得住推敲。后面每次拿起这本书,总难有别的事情能打断对这本书的阅读,即使情节都已熟悉,仍是深深共情难以自制。

  活着本身的意义已不止是活着,即使死亡也不能终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平凡的活着已经很伟大,平凡的《活着》亦是如此!

活着读后感700字2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人们更偏爱去一些社交平台阅读碎片化的新闻,或通过短视频来消磨闲暇时间。生活和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不妨慢下来,静静地阅读一本书籍。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贫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
  这本书故事很简单,篇幅也不长,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福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就像是一艘破烂的小船挣扎在狂风暴雨的大海里。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忍不住感叹:“真的有这么惨吗?”但在那个时代下,像福贵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任何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那个时候的人们,正如文中所说:“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见了人生的悲苦,却也看见了福贵的乐观与坚强,看见了生命的柔韧,也看见了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在那个时代,活着就可以当做人生目标,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来世上一遭,要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前进。

  当遇到了挫折,觉得过不去的时候,不妨看看这本书,看看福贵遭遇了数次亲人离世后仍然保乐观积极的心态。虽说痛苦不值得歌颂,但更不能被痛苦打倒,毕竟世事无常,只要坚持下去,总能拨云见日。就像鲁迅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和没有尽头的苦难,活着便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后感700字3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我”在年轻时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时遇到的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所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

  福贵出生于地主家庭,年轻时是个喜好吃喝嫖赌的浪荡公子,后来中了圈套,在一次赌局中输光了家产,沦落为一贫如洗的穷人,活活气死了他的父亲。在给母亲抓药的路上,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回了家。才知道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之后的数年,至亲的家人一个个离去,儿子有庆被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女儿凤霞在产后大出血中死去,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女婿二喜死于一次事故,家中只剩下福贵和他的小孙子苦根相依为命,几年之后苦根竟在吃豆子时活活撑死,偌大一个家只剩下福贵一人和一头老牛艰难而平静地活着余生。

  合上书,心中感慨万千。福贵的一生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在绝望与崩溃的边缘徘徊,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单拎出来都足以让一个人崩溃,但福贵没有,他挺过来了,他忍受着命运的无常,就那样平静的活着,依然乐观豁达,在风烛残年之时,与一头老牛作伴。

  活着,多么简单而艰难的事,但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奔向了死亡。人们却似乎总是畏惧死亡,但殊不知活着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头一歪,腿一蹬,一切的苦难都留给了活着的人,问题仍未解决,不过徒增悲伤罢了。

  想到这里便愈发钦佩福贵了,他经受苦难后的淡然和乐观显得如此可贵。再想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烦恼的琐事,便觉得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况且同富贵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再一想,便只觉得自己软弱,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我们要学习福贵面对苦难那般如常的心态。

活着读后感700字4


  《活着》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大。读完后,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福贵的一生,说他不幸,他却经历了苦难的黑夜后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7个他最亲的人,年老了,也只有一头比他还老的病牛陪伴。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福贵看似悲惨的一生。福贵原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可他好吃喝嫖赌,把家里的钱都输光了,在还债的路上又被抓去当兵,几年战争后,他死里逃生,回到家时,发现女儿因发烧耽误医治变成哑巴了,不久父亲又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女儿、妻子、女婿,甚至自己的孙子也逝去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最后,只剩福贵一个人与老牛相伴。

  在许多人眼里,福贵的一生是极其悲惨的,让人们不禁为他叹息、流泪,可他没有抱怨、仇恨,而是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抱着乐观的态度活着,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谛---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序言里有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家人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他仍然活着,乐观地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俄乌战争,人们的生命虽然脆弱,时刻忍受着炮火的轰鸣,但他们仍顽强地活着,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更让我看到活着的意义,只有活着,才有未来,才能有机会实现理想!

  福贵的一生在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不足为奇,但却有一种让人惊叹的力量,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经历了风雨后仍然乐观的力量。生活中总是有挫折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的体验,我们活得才更加精彩。

  活着本身就很难,正因为异常艰难,它才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

  无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努力地活着,永不言败,因为,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读后感700字5


  当我翻开《活着》时有个疑问从我脑中蹦出:人为什么活着?

  主人公福贵一辈子都在思考为什么要活着。因为自己嗜赌成性.输掉一百多亩的家产,从纨绔子弟论落成穷困潦倒的农民,父亲、母亲去世时,自己也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和孙子也接连撒手人寰,只剩一头老牛和自己相依为命。福贵有无数次无法坚持活下去的念头。但不一次次劝导自己,寻找活下去的希望。他的一生,一直在活着与死亡之间的交叉口徘徊,最后仍选择了活着。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福贵得知儿子有庆死时的片段。刚开始有庆抽血前十分头奋的样子与后面冰冷的尸体形成鲜明的对比,福贵看到儿子的尸体时的愤怒让我的心揪住,不禁绞在一起。“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清冷的光照在福贵的身上,耳边时不时回荡着儿子的欢笑声。福贵内心有无数的苦楚:对儿子突然去世的不可置信,对再见春生的感慨,对生活流露出的绝望……看到这句话时,一个布满皱纹被岁月摧残的中年男子的脸浮现在脑海中,我从他的脸上感受到说不尽绝望与无奈,黯然的目光中透出了当时社会:劳苦人民的微不足道与话着的不易。

  但书中还要生番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还活着。福贵的一生跌宕坎坷,但他总是有着一份信念和勇气,努力寻找希望的曙光。在那个世事更替的年代里,福贵被迫接受事实,但无论生活对待他有多么残忍,却依然迎接明天的太阳。用悲惨剧的人生,诠释着“活着”二字---活着,不是生活不是苟活,只是活着。

  再回到现实中,福贵代表着太多人了,有的人认为命运不公,有的人自暴自弃,都无法找到活着原来的意义,其实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人赋予的,在不幸面前,福贵选择了坚持,承担责任,而不是一昧地逃避。“明天与意外不知道谁先到”人总有一死,不如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爱的人而话,为自己活着,坦然面对生活百态,为真正活着”而活着。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687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