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书心得1200字
2023-09-18 14:43:28.0 教育的情调 读后感1200字 教育读书心得1200字 305 浏览
教育的情调读书心得1200字1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有教育情怀,懂得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使学校各方面取得不断发展。上行下效,学着这样的校长,教师也会渐渐地有教育情怀。做有情怀的教师,做一位幸福的教师。
到底什么是教育的情调?这本书读了一遍,又做了一遍摘抄,沉静下来思考,一直不敢下笔写读后感。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的回答是:情怀是信念、信仰或者理想吧。情调,就是做教育这件事时,遵循的路线,体现出来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的格调。首先,富有爱、充满情做教育。其次,调就是基调,有一定的价值标准、有广阔的胸怀、敏锐眼光去做“大先生”的教育。最后,这样有情有调的做教育就是有情调的教育。但这样的词难免虚空,不知道怎么去把握、锻炼或者培养教育的情怀情调。
手捧《教育的情调》一书,你会不自觉想到《小王子》这本书。同样的深蓝色封面,同样大小的版本,你立刻会心情放轻松地想要仔细地去读它。“对孩子们而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亲、母亲和老师。”书的封皮上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特别是“希望”二字。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候,老师难免会带着生活中的情绪上课,学生不经意间的一个小举动,老师却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心情瞬间被烟云笼罩。
一天,我批改学生的课外书阅读笔记,大部分学生字体工整,摘抄好词好句,感想也很真实,态度很端正。批改到最后两本,一本上这两篇阅读笔记前一篇撕去了做笔记的日期,可能本想用以前做的笔记充当应付一下批改检查,觉得不妥吧,又在后面字体潦草地重新写了两篇。而最后一本上,毫无顾虑地涂改了两篇阅读笔记的日期,直接交上了。批改完,恰好轮到我上课,我抱着这些本子到了班里。我挨个表扬了字体工整,态度端正的学生,阅读一定很有收获。而当我说到有同学篡改阅读笔记日记充当今天的作业,令我生气。
那个学生朝我投来期待的目光,我明明知道学生的用意,却狠心地读出了那个学生的名字。放学后,学生几乎都走了,那个学生后面的孩子走到我身边告诉我,沈同学放学后非常理直气壮地说“就是不补!”,我听后心里很难过,嘱咐他这件事情不要再说给别人。
回到家,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喊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批评适可而止,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怎么狠心地一点希望也不给孩子留呢?如果换成我是学生,也会赌气这样做吧。
这学期,校长要求全校师生学习第九套广播体操,有一些女孩子学得快,被老师派到站在全体学生前面,示范引领大家尽快学会。跳完体操之后,有学生跑过来说“张老师,在前面做,被老师说做得全都不对,感觉很丢人。”能站在全体学生前面做,说明学生做得相当好,非常不简单了。本来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怎么却带给孩子那么糟糕的体会呢?老师引领学生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应该让孩子觉得很自信、充满希望,不断地努力能争取更大的进步,事实却不是这样,说到底还是我们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发展自己。
从教育理想到教学实际,中间最重要的一环,是教师。阅读大量提升思想境界的书籍,并在鲜活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行走,锻造练就教育的情怀吧。教师有发展,学生才能真进步。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慢走啊,欣赏啊,总能发现美吧。别让幼苗缺少呵护,没有了收获的期待。别让含苞待放的花蕾,经受太多的“倒春寒”,再也开放不出来属于自己的花。
教育的情调读书心得1200字2
《教育的情调》是加拿大教育专家范梅南于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澳门教育专家李树英2015年改写并在国内出版的一本教育专著。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顾明远教授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情调》的核心思想,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
本书仅177页,但值得教育者思考的地方太多。合上书本,一个个镜头从脑海中掠过,那个拒绝当告密者的13岁男孩,那个在祖父母的“陪伴”中被忽视的小乔伊,那个孤独地在街上跳绳的黛安娜……作者结合这些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那些真正懂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合格的教育者。
全书共1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独立的主题,却又围绕着关键词“敏感”“机智”,告诉读者生长不等于成长,要用同理心感受儿童,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是“生命在场”的,用积极心理学去关照儿童的“私密空间”,教育的情调自然而然就有了。
现实的教育往往是怎样的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带着过度的期望去教育孩子,亦或是“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一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将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压力之下赶赴辅导班,牺牲周末,拼命学习,唯分数论,“教学”的地位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变得单调、冷漠、粗暴,教育的过程充斥着谩骂、侮辱、诋毁,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矛盾变得极为紧张,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反观自己,我们在教育中是否扮演了正确的角色?我们是不是像书中提到的那个高高在上的校长,用道德和责任去绑架孩子?是不是如小乔伊的祖父母一样,打着“陪伴”的幌子,却在做着漠视孩子的事?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在“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这一章节中,作者提到: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在体验生命,同时也在体验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这时,教育者就会出现两种不同情形。关爱孩子的教育者会由于孩子的出现而萌发出生活的希望,甚至因为孩子而审视和改造自己的生活,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者也在进步,成就孩子的同时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但是,有些教育者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完美的,试图把一套自认为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在大人面前,孩子是没有发言权的,更别提去倾听孩子们的话了。也有些教育者人虽在,心却不在,他们沉溺在自私的需求和欲望之中,忽视孩子,甚至恐吓、否定、抛弃他们,他们太专注于自己而放弃了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机会,他们的孩子却可能需要用一生来弥补自己不幸的童年。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牢牢记住,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具有独特性,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他们的世界,用心去呵护,用情去倾注。就像书中《扔海星的人》的主人公一样,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海星生存艰难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对生命心存敬畏,用心去尊重生命,用行动去拯救生命,不放弃、不悲观,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微不足道,尽自己的所能捡拾起一个个海星,让他们回到大海的怀抱。
面对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孩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差异,包容他们的不足,理解他们的感受,呵护他们的成长,而不是按照教育者的标准来“制造”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合格的教育者,才能带着孩子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上一篇:孤注一掷观后感700字
下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2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教育的情调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 544人浏览
《教育的情调》是马克斯·范梅南编著的图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