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后感1500字

2022-06-12 致教师 读后感1500字 教师读后感1500字 575 浏览

致教师读后感1500字1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学校给我们青年老师每人赠送了一本教育类书籍。借着这次机会,我利用空余时间细细品读手中的这本书——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

  翻开书,我一下子被书的前言所吸引:“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已化为灰烬作代价,一次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故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我是教师,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我这里形成,让人如履薄冰;我是教师,心底里喜怒哀乐翻滚,黑板上天高地远开阔,脚板下三尺讲台扎根;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志业;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我是教师,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内容所吸引,好像这短小的诗句,把我七年来对教师这一个词的困惑全都剖析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有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我们班上有一位名叫小泽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里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他注意力差,容易分心,在生活中也没有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晨诵时读书,不是找不到书,就是翻不对页;课堂上练习写生字,他的铅笔、橡皮这些文具仿佛总在跟他捉迷藏,等他好不容易准备写了,其他的同学已经写的差不多了……

  除了这些,小泽的嘴还特别碎,话多,思维活跃,又缺乏条理性,和他沟通,很不容易。不仅如此,他纪律还特别差。无论他坐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重灾区。久而久之,班里的同学几乎都不愿意跟他坐同桌了。那段时间,我也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和自己生闷气,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时候实在是憋闷的不行,就到操场上绕着跑道转圈子,一圈一圈又一圈,然而在此期间,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小泽。
致教师
  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想办法让小泽坐在我讲桌旁边,美其名曰:老师和你做同桌。我下定恒心,一定要培养好小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驯服他这个“刺猬球”,吃掉他这个“热嘴的山芋”。刚开始我就从极小的目标,每堂课规定只让他坐住五分钟,前几天对他来说,真是特别难,就像是刚出世的“齐天大圣”学坐桩,每分每秒对他、对我、甚至是对我们班级都是一种莫大的考验,好不容易熬过了第一个星期,然后是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慢慢的,情况突然开始好转。

  二年级上半学期期末的最后一次班队会分享课上,在跟大家分享本学期最大的收获时,小泽是这样说的:“我发现,我越来越棒了,书读的也越来越熟练了。”在那一刻,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值得夸耀、感动的,莫过于此。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让老师很费心。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老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教育的新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致教师读后感1500字2


  新教育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呈燎原之势,我很感兴趣。就像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必须深谙《共产党宣言》,信仰基督的人必会精读《圣经》一样,每一种理念的落地、推行都需要追根溯源,到本源处寻宗问道。我选择了朱永新的《致教师》来读。

  朱永新老师曾言新教育是在追寻教育的“乌托邦”。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一种理想。”教育面对的是最深邃的世界——人的心灵。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和理想心有戚戚,念念在兹的的执着和专注,就不可能对最深邃的世界开展工作,更不要提做好它。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有教育的理想,这份工作不仅是我们的职业、事业、更是我们的的志业,是值得坚守,也必须坚守的一份事儿。

  在朱永新老师的理念中,教师是一份有思想,有信仰,有爱心,有格局,有幸福,有诗意的职业,这份职业既有超然于滚滚红尘的清雅和深刻,也有潜入人间最底层的柔情和温暖。这是一份雅俗共存的事业,就像一杯咖啡和大碗茶在不断地碰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生活的羁绊,环境的违拗,我们既不能沉于生活的琐屑,湮灭在口腹之欲的庸俗,又不能躲进书斋成一统,一心只教圣贤书。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既可以有为稻粱谋的生动、鲜活、朴实,又要有为天下事的高尚与纯粹。

  朱老师推崇教师通过专业的阅读开阔其眼界、深刻其思想、广博其胸怀、增长其智慧、坚定其心志,通过专业团队的引领、带动,在专业写作中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确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感受深化为内心的实践洞察。在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契合的过程中,老师日复一日打磨自身,提高自己,成就自己。读写结合的成长之路,教师不仅做的精彩、写的精彩而且有了思考深度、广度和速度。

  长期身在学校管理第一线,经历过千奇百怪的事,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教育过各种各样的学生、相处过性格各异的老师,这其中值得反思的宝贵案例不可谓不多,但很多案例都是随事情的结束而逝去,没有用专业的眼光去剖析其背后的专业提升价值,充其量只是成为经验沉淀自己的认知结构里。经验是璞,是藏玉之石,是未经雕琢之玉。如果不能将其打磨、雕琢,璞和石头就没有太大区别。有时觉得日复一日认真做事,却没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为经验没有得到提升。我想,真生的思考应该是从写作开始的。

  朱老师说,教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做被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种是做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种是做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种是做让历史铭记的老师。用一个什么标准来丈量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价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大问题,不逊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组从诞生到现在都无解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朱老师给广大读者划定了做老师的底线和层次,我深以为然。要让学生瞧得起,教师的学识和品格就是鹏鸟缺一不可的双翼;要做让自己心安的老师,老师须追求“慎独”的境界,有无需提醒的自觉和根植于内心的自省,这样的老师是要有敢于直面自己的良知,勇敢的剖析自己,无畏的剔除内心病患的“壮士断腕”的果敢和坚毅,唯有如此,才能见贤思齐、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为师的第三个层次已经跳出了小我的境界,开始把自己的生命与外界联系在一起,着眼与人活于世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让学校骄傲是老师对学校的意义,对此地的空间价值;让历史铭记是着眼于教师的在历史的价值,比如孔孟,千秋推崇。在空间价值和历史价值纵横交错间就是教师的“三观”坐标。也许,我们还很多教师达不到这个层次,但是作为引领职业生涯的一面旗帜,还是足够鲜艳夺目、鼓舞人心的。

  《致教师》一书用书信体的形式全面生动解读了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朱永新老师的每一封书信都是深植在教育沃土的根须,零距离的体味着教师和学生内心的寒冷和温暖,清醒和迷茫。;朱永新老师的每一封书信都是站在云端的智者,俯察教育工作的角角落落,讲透了教学生活中每个细节的本质,给出了高远的建议。

1 2

书籍简介

  • 致教师

    致教师

    朱永新教育 614人浏览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全新力作《致教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教育生活中,各类繁琐的问题究竟有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教师成长中,优秀的教师是否有迅速拔节的诀窍?朱永新先生在书中,为您一一解答。  关注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日子、每一个课程是一间教室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缘由之一。而这间教室里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