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后感1500字

2022-06-01 15:46:31.0 家庭教育 读后感1500字 家庭教育书籍读后感 627 浏览

家庭教育读后感1500字1


  如诗如画的五月,一切都刚刚好,正是捧书好时节。跟随“叙事者”,走进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鸡汤”文中这样的字句频频出现,自从儿子出生后,我的目光确实更多的停留在家庭教育书籍中,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际的教养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自我拉扯与怀疑中。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无力感,时常有一种“明白所有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无奈。

  如今捧读《家庭教育》之后才发现,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有迹可循的,是我有意无意的教养方式造就了孩子的模样。《家庭教育》这本书虽然写于一九二几年,但是书中的许多观念放到今天依然适合,不但适合于家庭教育中,而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

  《家庭教育》一书并不是纯粹的理论书籍,书中有大量的事例佐证作者的观点,这些事例大多数来自于陈先生的儿子一鸣的故事,是陈先生教养孩子的经验总结。陈先生写此书的一贯主张是“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但我们家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我主张对孩子实行民主式教育,能更多的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孩子,但同时又有些溺爱孩子;昕爸则倾向于“孩子不打不成才”,平时对孩子要求会更加严格,在孩子犯错时轻则批评、挖苦,重则打骂。在这样矛盾的教养方式“双面夹击”之下,昕变得时而自信心“爆棚”,时而自卑到“谷底”。正当我为昕的“极端”性格苦恼时,看到“须知在小孩子面前,做父母的意见不合,不仅使小孩子无所适从,而且会引起他轻视父母之心,所以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不应该在小孩子面前取不统一的态度”,顿时豁然开朗,父母意见统一,孩子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否则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如今二胎、三胎家庭越来越多,多子女家庭的教养难度更大,稍有不慎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陈先生用具体事例给出答案:“‘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我们常常看见做父母的偏爱子女,适足以害子女。所以做父母的,真正爱子女,不应当偏爱子女,不应当偏憎子女,须以公平正直的手段对待子女”。对于子女来说,不管是被偏爱的一方,还是被忽视的一方,都会因为父母的偏爱受到伤害,电视剧《都挺好》就生动地演绎了偏心偏爱对子女的伤害,也许生活中,我们很难“一碗水端平”,那就尽量有一颗公平之心,给孩子均等感受爱的机会吧!
家庭教育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发现一种现象:越是我们禁止孩子去做的事情,他们越是会去做,甚至偷偷摸摸去做,这是什么原因呢?陈先生告诉我们“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同样一件事情,换一种说话方式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孩子是不喜欢被命令的,昕就曾经跟我说过:“本来我打算去做一件事情,但是你一命令我,我就不想去做了。”起初我还以为昕是因为青春期逆反心理才出现这样的想法,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不是青春期的“专利”,而是小孩子们的共性,怪不得陈先生说:“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的语气去指挥小孩子”。

  《家庭教育》这本书中像这样的具体教养细则还有很多,如今看来,依然能够跟上“潮流”,如“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这诸多教养细则背后是陈先生对儿童心理学的熟悉,“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了解了儿童心理学,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明白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却需要一生去治愈”,如今《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把家庭教育推上了法律的高度,父母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能汲取更多教育营养,用浓浓的爱意和合适的方式去温暖孩子,点亮孩子,治愈孩子所有的“伤”!

家庭教育读后感1500字2


  上师范,学习中外教育史时读过陈鹤琴,在中国虽不及蔡元培、陶行知名气大,但是在教育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将儿女的教育过程与心得记录下来,结合儿童心理学原理与儿童发育、成长规律,归纳、总结为101条教导原则,写就了一部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教育传世经典。因此,陈鹤琴也有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的称号。

  全书内容通俗易懂,用家长平常交流的语气谈论孩子的成长历程,在事例中娓娓道来,不生硬也不晦涩,让读者读来不觉有被训斥之感,至少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是不是地点头,或者停顿下来略作思考,这样的谈心谈话时教育著作实在是不错的大众普及读本。

  在其中的一些教育观点,虽然平实可是无不印证了作者的深刻思考,总结的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去学习践行。

  传统的教育孩子,感觉就是作为一个家长的附属品,没有什么章法和规律遵循,是想着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完全不谈教育科学的事,在《家庭教育》中,陈鹤琴认为,教育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点,着眼于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与健全人格,对儿童进行适宜教育。教育要因时而动,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能够揠苗助长。教育的原则离不开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引导好儿童的发展,才能真正地算得上合格的家庭教育。提到这里,我想起以前父母管教我们的事例,在小学生,作为孩童的我很喜欢看动画片,而作为家长没有家庭教育的观念,只有“管”的意识,看动画片这是影响学习的,这就是不对的,就得严厉禁止,于是,这种要看和不准看的矛盾就产生了,拉锯战也就开始了,也是不让看就越偷偷地看,就像歌曲《童年》中唱的那样,“诸葛四郎到底抢没抢走那只宝剑?”,心神不定的成了常态,这样反而更加影响了学习。那是的父母就不知道教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发展的科学,每个孩子在童年时候就是喜欢看动画片这个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天性的东西硬硬压制是不大好的,合理的方法应该是了解天性然后利用天性去引导孩子,也就是常说的“疏导”比“堵塞”要更有效。

  在陈鹤琴看来,家庭教育不仅是伦理、责任,是“科学”,也同样是“艺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教,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急于求成,恨不得把字典塞进孩子头脑中,让孩子一转眼就成了“学识渊博”的学霸,更有甚者,会去辅导班学习一些“旁门左道”“特异功能”,以便让孩子快速成才。这样需求“速成”的思想很多程度上剥夺了教育的艺术,用“短平快”取代了孩子的自由探索,抹杀了孩子成为孩子的“先天条件”。

  陈鹤琴重视教育的规律,也关注孩子的教育艺术,他提出缺乏见识与经验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做人”也不会成功。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些相关知识,做父母的应该讲究艺术,比如可以经常带儿童到街上去看看,以此丰富、增进儿童的知识与经验。他的儿子喜欢敲钉子,他就提供小锤子、钉子等物什,使他能敲钉;他的儿子喜欢剪纸,他就指导儿子剪成鸟兽人物形象。陈鹤琴写道:“小孩子不玩雪,则不知道雪是冷的,雪是遇热而融化的;不玩沙石,则不知道沙石是硬的;不剪纸、不敲钉,则不知道钉和纸的性质,锤和剪的用法。所以小孩子试验物质可以得到许多经验,长进许多知识。”这种教育方式看起来拙朴。其实却是蕴藏着教育的大智慧,让孩子探索事物,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阳光,让孩子自己去生长,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也是今天教育者所匮乏的一项坚持,这教育是真正的艺术。

  在《家庭教育》中,陈鹤琴对家长在教育中承担的重要作用直言不讳,认为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他提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要重要。”陈鹤琴所指“人的环境”,首先是“父母的环境”。现在的家长也在追求好的教育环境,追求名校,追求好班,这没有错,但是有些时候本末倒置,追求了外界的环境,对自己的教育作用反而忽视了。家长的素养决定了孩子能够走多远,拿身边的例子说吧,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在班里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对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相反有教养的孩子,不用猜家长也是温文尔雅。“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论证太多了,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从2005年工作以来,从接触的学生情况来看,家长也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越来越看重,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希望每个人能够从孩子的起点教育抓起,关注家庭教育,共同提升国民的素质。

1 2

书籍简介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陈鹤琴教育 546人浏览

      《家庭教育(彩色绘图本)》是2012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鹤琴。  《家庭教育(彩色绘图本)》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家庭教育(彩色绘图本)》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讨论,后10章都是那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