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1500字

2022-07-18 15:13:30.0 活着 读后感1500字 余华小说读后感1500字 516 浏览

  《活着》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时代的浪潮和接踵而至的苦难,到最后家人都先后离开,只剩一头老牛和他相依为命。余华用冷峻到近乎无情的笔触,在极尽所能地渲染苦难。福贵的一生都在与死亡相伴而行,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揭示命运的无奈和生命的意义。

  01、苦难

  苦难并不是由某种社会现实带来的必然,而更像是一种带有偶然性的宿命。

  可以说,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经历了苦难。福贵的父亲因儿子输光家产,由一个地主变成一贫如洗的贫农,最后被龙二讨要房契时气死;母亲因病来不及救治而死;生性善良、乐于助人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勤劳质朴的女儿凤霞幼年因病变成哑巴,后来生产时大出血死亡;妻子家珍一生尽职尽责地做一个贤妻良母,最后还是因软骨病而死;淳朴善良的女婿二喜,却因极小概率的工地事故被水泥板夹死;可爱单纯的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主人公福贵用一生的青丝送走所有亲人,这何尝不是更大的苦难?
活着
  福贵,一生贵散福无;家珍,出闺无人再视掌中珍宝;凤霞,凤冠霞帔后便化为香魂;有庆,却无余生可庆……

  读的过程中,有几处让我哽咽啜泣。

  有庆知道自己的血型对上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跑到门口对外面的人叫道:“要抽我的血啦。”到最后嘴唇发白,才哆嗦着说:“我头晕。”有庆骨子里的那份善良乐观并没有唤醒那个冷漠医生的良知,他死后,医生都只是淡淡地问福贵“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短短的十个字,浓缩了旁观者的冷血,当事人的痛苦无助,读者的悲愤。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另一处是凤霞死后,福贵的自述: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很平静的叙述,却掩盖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苦难。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

  一儿一女的死亡,作者余华用“盐”和“雪”来渲染气氛,清冷的色调,刺骨的寒冬让苦难更具悲剧色彩。

  我对福贵的感情从憎恶到怜悯,苦难的展现让我一点点接受了他,开始为他伤心难过,或者说单纯地为人类伤心难过。我们这漫长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可能会面对先天性疾病、不完整的家庭、拐卖、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校园霸凌、不良嗜好的诱惑、天灾人祸……面对苦难,我们如何自处?如果人类的命运是苦难,终点是死亡,我们该如何活着?

  02、希望

  正因为有苦难做底色,希望与力量才显得弥足珍贵。

  尽管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但悲惨之下仍有一束光照亮着福贵的生活,照亮你我的生活。

  福贵的爹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福贵就是凭借这样的生活智慧,去对抗人生的悲剧。有时候对生活的期待不必很远大,只需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最接近生活带给我们的希望,才能与苦难和解。福贵到最后真的买了一头老牛,看到这头垂垂老矣的老牛,仿佛看到了垂垂老矣的自己,为了活着,鞠躬尽瘁。

  活着的本质就是去珍惜,珍惜感受生命的力量,珍惜每一个小小的希望,在艰难困苦中仍然选择继续前行。

  苦难不是人生的意义,活着才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最伟大的事。所以,活着的时候,再勇敢些,再果断些,不为人生留遗憾。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687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