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000字

2024-10-11 15:37:44.0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后感1000字 迟子建小说读后感1000字 82 浏览

  在董宇辉的推荐下,我读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不愧是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让人感觉磅礴大气,酣畅淋漓,就像一曲叩人心扉的命运交响曲,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激昂震撼,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跟随着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仿佛走入了鄂温克民族生活居住的大森林,感受着他们为了生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着书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无常命运和充满了爱恨情仇的真挚情感,为一个弱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而发出深深地感慨。

  作品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主人公用平静的口吻叙述和故事情节的铺展,闪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精干深爱着妻子的林克,勤劳善舞的达玛拉,温厚隐忍的尼都萨满,心灵扭曲的依芙琳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关于依芙琳的刻画,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既让人同情她婚姻的不幸,同时又让人反感她尖酸的语言和变态的行为,她将其唯一的儿子逼上了绝路,好在最终她的怨气有所化解,语言行为又转向善的一面来……一个个人物形象的生动展现,让人叹服作者巧妙的文学构思与深厚的写作笔力。
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展现了鄂温克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与生存信念。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信奉萨满教,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在严寒、猛兽、瘟疫等等的侵害下生存,在日本的侵略、“文革”的阴云笼罩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与残酷的命运作殊死抗争。生活原本就很困难,在某个时期居然还要面临着日本人的侵略,而此时的他们无力反抗,剩下的就只有生存信念,以及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作品的通篇思想内涵里回荡着真善美的主旋律。如萨满妮浩的博爱胸怀与自我牺牲的精神让人为之震撼。救活别人,就要失去自己的一个孩子,这是怎样惨痛的代价!可是身为萨满,妮浩却义无反顾地披上法衣去跳神。最后,她的小女儿贝尔娜因害怕死亡而逃走,直到妮浩临死也没见上最后一面。妮浩的行为与命运既让人强烈地感动,又让人为之深深地心痛。颚温克人的社会没有虚伪、尔虞我诈等现代文明社会所有的那些东西,我想这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小说的语言十分精彩美妙,耐人寻味。描写景物时想象力丰富而新奇。如“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看老了”。通过这些生动形象而充满感情色彩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对山、水、树的热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作者精美的文字,让我走进书中体会了一个全新的鄂温克人的世界,对他们民族的命运进行了关注,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和彰扬的一些思想。同时发自内心地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1 2

书籍简介

  •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小说 494人浏览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