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2500字

2022-09-12 15:52:12.0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后感2500字 小说读后感2500字 966 浏览

  不知不觉中,秋天已款款而来,有人说秋天适合思念,我说,秋天最适合见面。下午,带着这份欢喜和期盼,我们一起徜徉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共赴这场秋天的约定。

  《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来源于作者迟子建好友寄给她的一份报纸,她被报纸上鄂温克族画家柳芭的故事吸引,从而进行深入采访,创作了这篇小说。这是中国第一部描述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因为喜欢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迟子建也将此书分为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四个篇幅来讲述,很有史诗的感觉。

  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董宇辉诚挚向大家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他说,“看了这本书,心里燃起了对遥远的地方、可爱的人们,对他们生活的一种尊重和期待。忽然就想要有一天去大山大河看一看,不一定非得是大兴安岭,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桃花源。在生活苦闷的时候;在事业遇到挫折的时候;在口袋里的钱交不起三个月房租的时候……这都会成为支撑他走下去的勇气。”因为喜欢董宇辉,所以对他向往的那些河流、山川、湖泊也充满了无限向往。带着这种向往,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书。小董说,他喜欢这本书,他要把这本书卖出150万本,然后把这句话刻在墓碑上。而我把这本书通读三遍之后,才知小董同学并非妄言。

  额尔古纳河,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西的额尔古纳右旗恩和哈达附近,它从大兴安岭山脉流出,在干旱的人间流淌了千百年。一群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人,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日出打猎,日落归家,生活无比惬意。这种惬意,不仅仅是小董同学响彻直播间的力量、生命、森林、流水、落叶、日月、清风的呼唤,更是一种来自于自然界的、最原始的气息和风声在呼唤。在这呼唤声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从诞生到繁华再到衰退的历史变迁,使我对遥远的远方、陌生的土地上,那些最原始的东西和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额尔古纳河右岸
  虽然我从未去过那里,但那里的秋一定是极美的,那里的夏一定是热烈的,那里的冬一定是极寒却又孕育着春的……就像书中描述的这样:“太阳已经落了一半,他把向西的水面染黄了,所以那条河看上去好像一分为二,一面是青蓝色的,一面是乳黄色的。”

  我惊叹于世间那天造的美景,那里有像梵高星空一样旋转的夜空;那里有穿着古怪的萨满,在月光下充满力量地跳舞;我迷恋麋鹿走过的深林,看它们轻轻地吃着白蘑菇;我迷恋堪达罕游过的夜山,它们在水中嬉戏,就像是乐之生灵;我向往落在铁皮风箱前的黄蝴蝶和林间披着白色袈裟的白桦树,它体内流着新鲜甘美的汁液,这是林之纯洁。

  我惊叹于那个古老民族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情感的洒脱与率真、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对他人的关怀与热情。他们,与山、与水长在一起,与麋鹿在风雪中坚守,与饿狼在月夜搏斗。那里的人心是炙热的、他们虽然贫瘠,却爱憎分明。他们对婚丧嫁娶给予了最高的礼遇,他们对爱情也如火焰般赤诚,他们有信仰,并愿意为此付出一生……

  在鄂温克族人眼中,清风明月,日月星辰不仅是知音、伴侣,更是他们的前世和来生。这群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人,他们世世代代在风声中降生,又埋藏于风中。他们像花、像草,像树,像石头……他们不惧岁月,带着使命在风中飘来又在风中消逝。活着,他们用力亲吻着森林河流;逝去,将生命交给风去纵宠。他们信奉萨满,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他们从《额尔古纳河右岸》走出,驻留在一个叫“时代”的地方,茫然不知所措,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虽有万般无奈,却将生命的韧性描摹地淋漓尽致。这是额尔古纳河的《百年孤独》,也是鄂温克人的《活着》,读此,不免扪心自问:我们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书中的故事离我们相当遥远,但如果你脚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切都变得可以理解。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她把一生献给爱情和信仰;而那个叫达西的古怪老头,他曾经是最凶猛的猎人,最能打恶狼,却被狼咬伤了一条腿,他训练了一只鹰,最终他和鹰与伤了他的狼同归于尽;书中有两个萨满,一个是主人公的伯父,在对他深爱女人的思念中悲伤死去;一个是她弟媳,不断地在救人的路上舍弃掉自己孩子的性命;主人公的姑姑,和不爱她的丈夫怄气扼杀了腹中无辜的小生命;她的表弟,为了违抗母命拒娶不爱的人,将自己吊死在一棵枯树上;那位老妇人,也是她的妈妈,为了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穿着恋人送的羽毛裙,在儿子婚礼上舞蹈直至生命的凋亡……

  月亮升起的时候,故事得到了尾声,回到了初始的和谐与安宁。合上书,总会让我们为那些坚韧、温暖的故事感动。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族和驯鹿的故事世代相传,这精灵的神鹿,深情守候着这方圣土,陪伴着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圣洁行走。此刻,我们再次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或许就是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和远方无数个未知的目的地。

  读这本书,你会发现,生活的本身就如大自然一样,郁闷了,就去风中站上片刻,它就会吹散心底的愁云;心烦了,就到河畔去听流水的声音,它们会带来安宁的心境。“剪水为衣,抟山为钵”,一切都是那么美。仿佛是不可触碰的梦境,又仿佛是一觉醒来就能到达的归处。而这本书一样,一旦打开就停不下来,你会因为它而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拥有不断走向新生的智慧!

  时移世易,脚下的这片土地和人民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走过了百年沧桑,看老了风霜雪雨。在人生长河中,总会有一些柔软的角落贮藏着我们的回忆。或许,回忆里的那些人早已作古,或许早已物是人非,就像《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收藏进博物馆的那些古老的服饰,属于它们的世界已经关闭,那段记忆只有在他人的讲述中才会清晰……

  写至此,突然就想到了迟子建和萧红,这大约是因为他们都是那片黑土地上的骄傲吧。但我觉得萧红是彼岸,迟子建是此岸。两个人的落笔大不相同。萧红笔下的黑土地,寒冷彻骨,饥寒交迫,而迟子建落笔有爱,人间有情。

  如果有机会漫步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让我们一起放空自己,静心聆听茫茫林海中生灵的呼吸,体会纯白雪原上天空的宁静,坦然面对这原本平凡的人间和平凡的自己。这时,你就会感觉到,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1 2

书籍简介

  •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小说 494人浏览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