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感悟900字

2023-11-28 活着 读后感900字 小说读书感悟900字 399 浏览

活着读书感悟900字1


  用了三周,读完了余华的《活着》。那是女儿买的书,之前借过来看,但看着看着,看了个开头,就不太想看了,我觉得那个叫富贵的男人也太坏了。于是,书放着,没再翻开。

  最近,读了几遍稻盛和夫的《活法》后,发现其实每个人每个时期都有他自己的活法。而余华的《活着》恰好和《活法》只差一个字,我想作为他的代表作,一定有值得品读的。于是,在某个夜晚,听着轻音乐,再读这本书时,有了新的感悟。

  富贵的一生,遇到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可他却一直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吧!他开始时的挥霍,也是那个环境造就了那个时期的他,有钱,有人使唤,又没啥事干,这不就不懂珍惜,那是他那个时期的因果,虽然我不能认同,但站在他的角度,也似乎也可以理解,又怎么能草率的用一个“坏”字来形容呢?但他挥霍光家产后,爸爸被气死了,家产也被抵押了,他们一家终于住到了茅草屋里,对他维命是从的仆人也不得不离他而去时,甚至后来妻子也被接走了,他似乎幡然醒悟。开始学会了打柴,做农活,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和妈妈相依为命,终于等回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正因为家道末落,他逃过了一死,谁说又不是因祸得富呢?后来去城里,不幸抓去充军,那么多人被活活打死,可他却支撑到了最后,等来了八路军,厉经长途跋涉,回到了家,却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女儿也再不能说话了,物是人非。我想此时此刻,他一定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吧!生活的艰辛真的能磨练人的心志,也让人有了更多的活下去的勇气,当一家人在苦难中还能不离不弃,携手与共,谁说又不是一种幸福呢?抛开种种不幸,他有一个那么全心全意为他付出的妻子,有一个那么聪明懂事的女儿,有一个那么善良有爱的儿子,这又怎能不是一种很深的福分。即使到最后,当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时,他还为他死去的外孙买回了一头牛,一头叫“富贵”的垂垂老矣的牛,陪伴着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在那个时代,他总能在那样困苦的日子,做好自己可以做的,活在当下。既懂得了宽恕自己,也懂得了饶恕别人,或者也是一种人生领悟。
活着
  也许正如作者余华在序言中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我想富贵的每个阶段都那样鲜活的活过,他总是努力地活好他本身,这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

  这又让我想起稻盛和夫先生说的话:“活着就要说谢谢!”其实很多事,或者活着活着就通透了,豁达了呢?

活着读书感悟900字2


  董宇辉说:读《活着》让我泪流满面,看见福贵就像是看见了自己。苦难文学不是为了让人沉溺其中,而是要从中汲取力量。和苦难“和解”的涵义,就是在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只能面对。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倒霉了一辈子,一生看了7次死亡,父亲被他气死,母亲来不及救治,儿子被无良医生抽干了血,女儿难产,妻子生病,女婿在工地遇难,小孙子吃多了豆子被撑死,他无助的看着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自己,这就是《活着》这本书的意义。

  余华说:不要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人活着就得忍受生命给予的责任和现实给予的种种心情。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面对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是啊,生活好像就是这样,永远都是问题叠着问题。但是这又怎么样呢?那些让你头疼的泥泞,总会被雨后的阳光晒干,那些让你头疼的问题,也会随着时间变淡。

  生活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只有跨不完的坎,就算经历过暴风雨之后也不一定能见到彩虹。

  我们长大成人了,就会明白:人生总有眼泪也冲刷不干净的巨大悲伤,总有难忘的痛苦让我们即便想哭也不能流泪。

  所以真正坚强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声,怀揣着痛苦和悲伤,即使如此,也要带上它们笑着前行。

  人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人世间有幸福,有悲痛,有欲望,有牵绊,但是为了活着,一切都可以放下,也只能放下。

  福贵的整个人生催人泪下,但是福贵平静地承受了命运的安排,并且依然平静的活着,稻田里也依然能听到福贵的笑声。

  《活着》里说: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

  有人说,余华的《活着》是每个人的人生,而文中的福贵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

  有的人命运不至于像福贵那样凄惨,一生顺遂,没有大风大浪,很难理解“福贵就是我们的缩影”这样的话;而另外一些人所经历的挫折颇多,人生百味都给尝了个遍,最后看见福贵时就像是看见了自己,眼泪突然就决了堤。

  《活着》这本书,不同的人看总有不同的收获,可是每个看完的人,大抵都会细想,到底什么是活着?

活着读书感悟900字3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

  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那么活着的意义呢?作者说:“人是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其他任何事而活着”。我不太理解。

  福贵出生时便是富贵人家的少爷,爹娘疼爱,衣食,长大也娶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书中年轻的福贵对自己说:“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日子不过,去想光宗耀祖这些累人的事”。想来,能一生都过好好的日子倒真是不错。

  可人生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且不说沉迷赌博的福贵终日不思进取,即便是拼尽全力生活的人,也难得过一生的好日子。

  福贵的后半生是由小小的希望和苦难堆砌起来的。

  赌博输光了家产,搬进茅草房的第一天爹就去世了;还好家珍回来,一家人算是团圆了,福贵又在去给娘买药的路上被抓了壮丁;一去两年,从死人堆里爬回来后,娘死了,凤霞哑了;后来有庆上学,还成了跑步冠军,却没想到给区长老婆献血,被抽血给抽死了,这个区长还是当年的战友春生;

  凤霞算是运气不错,遇见了真心待她的二喜,风风光光的出嫁,结婚不久便怀孕,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却不曾想在生孩子时死掉了;女婿二喜也是个老实人,对福贵依旧孝顺,一边打工一边还要照顾苦根,后来在工地发生了意外;苦根确实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一出生娘就死了,也没过过一天的好日子,以至于吃美味的豆子吃到撑死。

  光是这一件件的祸事就足够让人绝望,更不必说这一件件祸事前还有那一点点让人温暖的希望。

  “如果就在此刻死去,那也可以”,我一直这样想着。

  可福贵每一次都选择了活下去,到最后只剩下自己和一头老牛,他仍选择好好活着。春生想死时,他说:“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福贵是一个敬畏生命的人,尽管他一直在面对生命的逝去。

  我看书的时候,总会觉得作者残忍得不留一丝余地。相比较起来,电影温柔多了,镜头最后停留在谈笑的饭桌前,给人极大的心理安慰。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是会有苦难,还是会有生离死别,但我知道,他们都会努力的好好活着。

  我敬佩那些拿着悲情剧本却依旧努力生活的人;敬佩那些过着重复日子却依旧注重细节的人;敬佩那些生活在阳光中认真大哭大笑的人;敬佩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比如我们的爸爸妈妈。

  他们是会发光的人,当我靠近他们时,感受到的是光亮和温暖。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发光呢?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710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