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发声读后感1500字

2022-10-06 15:55:41.0 少年发声 读后感1500字 儿童文学读后感1500字 1428 浏览

  《少年发声》是在假期读完的书。通过与青少年成人式的访谈,作者陈瑜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少年们丰富的内心画卷。

  首先要有主体,才有主体关系。作为教育主体的少年们,在教育议题中缺席,他们的主体、边界被家长,教师单向规制和施压。教育工作中儿童的失声逐渐变成一个严重问题,这本书是孩子们倾吐的树洞,送给躲在房间里的孩子和敲不开门的父母。

  人被记忆塑造,被认知改变。我们的大环境,强调学习功利的目的,却又忽视了学习给人带来的开阔眼界和稳定情绪。出现现在的各种问题是意料之中的事,本书提供给成人独特的少年视角,少年们在突破局限的父母帮助下,从更深处去了解自我,建立自我的锚点。作者说孩子们的感受和思考,理当被听见,被尊重。

  少年小黎说“努力”是我的护身符。作者问她:“你一直在强调“努力”,在你看来,什么才叫努力呢?”小黎说:“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都应该在学习。”作者说:“机器才这样吧?”小黎说:“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做过的。很开心,开心得要死,完全没有累的感觉,因为终于可以赶上他们的脚步了,甚至觉得我应该比他们更努力。”作者又问:“对你来说,“更努力”的定义,就是花更多时间?”小黎说:“做更多的作业,做更多的题。”
少年发声
  这个状态在小黎身上持续了2个半月,然后就炸了,有一次她作业做错了,被老师点名批评,说她太粗心没有认真做题才会出错。被老师点名批评后,一直在挨妈妈的骂。直到再也不想学了,再提笔就会呕吐。

  一位被妈妈一直强化:“你要承认,你有多么糟糕”的少年在访谈中说:“如果没有解决家长自身的心理问题。只教他们如何教孩子,有用吗?根本没有用。”

  打击孩子最狠的往往是母亲,母亲是为孩子的生命托底的人,任何人对孩子的打击,都不及母亲来得深重。倘若母亲容不得孩子的短板和过失,一路否定贬损、辱骂孩子,那么大概率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小米是个快乐的孩子,她每天上学的心情都欢乐无比,作者问她:“在你看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应对这样多变的社会?”

  小米说:“首先你不能玻璃心,还要有个open的态度要勇于接受,不能死脑筋。”作者又问:“是因为爸爸妈妈从小对你的教育,使得你有这样的思考,还是其他的原因?”小米说:“我觉得家庭环境很重要,我爸爸注重硬性教育,不是应试教育。硬性教育是指培养一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包括烧饭、炒菜、安全教育等等。我学跆拳道,每次回来,他就说“来来来,趁热打铁”,然后他就跟我一起练。”

  什么样的学生会真正热爱学习?对世界抱有满满好奇的学生,获得新知和启迪思考所带来的真正愉悦,会让我们对学习产生恒久的热忱。

  学习有什么错?为何要被厌恶?只有当学习被严重窄化和功利化后,才变得面目可憎,这样的学习不是学习本身。

  小米身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学习自信。这样的孩子具备“降维打击”的能力,他们学习的疆域不受考纲所囿,能自由拓展和探索。好成绩不是他们启动自我学习的目标,而是随之而来的结果,这样的孩子才真正有后劲。有眼光,有本事的大人要千方白计地保护孩子的兴趣和自信。不在“内卷”时代被摧毁。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家长只是帮手,参谋,给他们学习方法上的建议。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生活即教育,体验是最有效的学习,少评价,多等待,身教为主,言传为辅。

  作者说不盲目跟风的家长,心里都有“锚”。知道该把孩子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孩子也会变得从容而游刃有余,有更大的可能在时间表里腾出属于自己的“留白”时间。

  孩子自主开发的小天地里潜藏着真正的竞争力,只是看家长有没有格局,能摁得住焦虑,让孩子拥有排名之外的开阔视野和珍贵体验。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