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改作为方法读后感1500字
2023-07-22 把课改作为方法 读后感1500字 教育读后感1500字 544 浏览
教育的愿景与行动之间存在着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课改”。课改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对旧有经验的打破。在打破中自有容易识别和被寻见的美丽。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宏观的课改理念是需要学习和接受的,而微观的教学才是需要改变的。当过去和未来都汇聚到当下,课改人当真诚响应自己理想的召唤,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用行动抵抗“经验的黄昏”。
这是褚清源主编的《把课改作为方法》中“打破教学的贫困”这一辑中的序言,仅仅几句话却为我们指明了课改的方法——从教学中改变,作为课改人,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方法,才是真正的践行课改理念。接下来,我将谈谈我的阅读收获。
一、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师
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是教师立德树人的沃土,学生是教师倍加呵护的对象。学校、学生紧密联系,教育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教育的美好在这里呈现。师爱是一种崇高的爱,是教育的基石,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爱的方法,研究爱的语言如何准确表达,研究爱的故事如何发现并传播。
以温暖解难题,以真情促成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加以鼓励。我所教的一名学生学习并不扎实,但思维活跃、聪明伶俐。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前,我不断鼓励他,并通过辅导让他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后,他克服了以往的浮躁心态,踏实学习,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而另一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基础薄弱,知识点掌握的也不扎实。我便鼓励他每天来办公室两次,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导,聊聊他的生活细节。慢慢地,他就开朗起来,变得自信了,课堂上勇于发言,成绩也随之提高了,也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其实,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只有真诚的爱,才能照亮学生的心灵。
二、以变为目标,做创新型的教师
“改课”改到深处是改关系,即改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这两对关系恰恰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从“不讲”到“满堂讲”的转变,强调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二次转变是从“满堂讲”到“精讲多练”。其实,在两次转变的基础上,教学关系还呈现出了第三种样子——混合式学习,有时候是以教为中心的,通过教促进更好地学,比如:数学中解决问题,教师应多说、多讲,这样能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有时候是以学为中心的,例如:收集与整理信息、展开想象、表达观点等,应让自主学习成为核心,这种教学关系实现了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样态。
而这种教学关系的课堂则需要一种文化来涵养,这种文化是既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做支撑,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来奠基。它可以有效放大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的特征,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设计师---即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和高,并想象一下,如果要使自己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而在了解了每平方米的用料量及涂料价格的基础上,计算一下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做创新型的教师要我们敢于走出教室,教学的阵地不仅仅限于教室,我们应让教学随时、随地发生,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在“圆柱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等有关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内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物体,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实物和模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等,结合生活物形感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总之,通过学生的寻找、判断、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新事物,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以变为目标,做创新型的教师,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实际行动,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方能谱写课堂新篇章。
心怀炽热,未来有光。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带着平常心,踏实走好每一步,愿我们在这场温暖的修行中,都能有所收获。
上一篇:木兰诗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七色花读后感400字三篇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把课改作为方法
褚清源教育 598人浏览
课改走过二十年后,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启。下一个十年,课改要注意什么,如何避免课改的“翻烧饼”现象,怎样处理课改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对此,资深教育媒体人褚清源的新作《把课改作为方法》中做了回答。 本书呈现的是《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