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00字
2022-05-26 15:44:20.0 爱心与教育 读后感1500字 教师读后感1500字 543 浏览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00字1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这本书前几年我在图书馆里看过,但当时这个题目并没有多么吸引我。爱心?教育跟爱心有什么关系,干嘛要把爱心摘出来说?在我教书育人的这些年里,与其讲爱心,倒不如说是年轻时刚工作一腔热情,然而激情褪去后,我和学生们之间剩下的顶多也只能算是爱恨相杀了。虽说心里满怀疑问,但毕竟这是要完成的阅读任务,还是认真的翻开了书页。不料读进去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很多教师读了这本书后,会被深深的震撼,进而认真地自省,从此改变了教育与生活的态度,甚至影响了人生。
与其说我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故事,不如说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我自己的教育历程,更是在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情结。我深深感悟着、思索着,未来的路似乎更加宽广,也更加明晰了,还增添了更多的期待。
教育是一种爱,爱是一种责任,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李镇西老师娓娓道来的教育故事中,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就是一种爱的教育,要教会学生懂得爱并传递爱。李老师认为,爱是一种依恋,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智慧,爱是一种的传奇,他就是这样从多方面、多角度向我们诠释了爱的内涵。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在他书中列举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张张生动的照片给了我的巨大的震撼。三十年风雨历程汇聚成师生共同的珍藏,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幸福。李镇西老师是一位有名的教育专家,但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对每一个学生都那么用心,他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而他的学生也因为李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用内涵丰富的爱去迎接孩子的扑面而来,这才是我们的理想教育。
伴随着李老师的教育故事,我也慢慢梳理了我的教育情结,十六年的教师生涯,在点点滴滴中回忆着我的心路历程,有些印象不那么清晰了,我的思绪也有些凌乱了,“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从教16年,你要是问我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还真的答不上来。
各位老师肯定和我有同样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我究竟要怎样才能培养好一个学生。
李镇西老师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让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经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学校啊,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每每想到这句话,我感到很不安,甚至有些心虚,我们在“应试之风”中迷失了方向,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我们轻易的就将那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弄丢了。一路走来,我是否在用心做教育,我是否领悟到什么,我是否让我的学生懂得爱并传递爱,我是否让我的学生感觉到人们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留给他的学生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我相信他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想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理解,这种幸福感是双赢的,作为老师,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学生,让他感受到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那么,怎样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有一颗包容学生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必须有一颗敏锐细致的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必须有一颗开拓创新的心,引领学生的航向。
在这样的反思引领下,我会以此为目标不断鼓舞自己、激励自己。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把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带给我的学生们,然后静静地等待——向阳花开。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00字2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我在两年前就拜读过。当时,对李老师一心向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学习,要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的愿望就十分赞赏与钦佩。今天,我又一次细细翻看李老师的这本教育手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爱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当我感动于他对学生的细致入微的关怀时,会很多次地看到这样的话语,“我这是在还债呀!”李老师说:“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但我应该也必须还这笔债。”越往下读,越发觉得李老师的人格特别高尚,也就更多地将李老师作为一面镜子,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于是也越发引起自己心中的震撼。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特殊力量的奉献,教师要用美好的爱,用对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来塑造人。”是啊,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认为,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老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课间,当我换上球鞋,和孩子们在操场上一起活动时,他们一个个朝我递上了手中的毽子,只为我能用他们的毽子来锻炼。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被孩子们纯真的爱包围着。孩子是多么慷慨,作为老师的我,当然再也不能吝啬地表达自己的爱了。课堂上,当孩子们有精彩的发言时,我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把孩子们美得一个个小脸通红;课间,当孩子们不经意摊坐在地上玩耍时,我用调侃的话语代替了严厉的斥责,“瞧,xx成小狗了!”孩子们会马上领会我的意思,从地上爬起,羞红了脸?我突然发现,原来,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在这么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而且效果出奇地好。我坚信: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老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已经现出成功的曙光!
为了迎接这成功的教育曙光,我会坚持向李老师学习,以爱育人,让爱滋润童心,以爱为马,不负时光。以爱为梦,御风而行。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00字3
久仰李镇西老师的大名已久,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位朴素可敬的学者型老师。所以我在闲暇之时经常关注他的微博微信,认真拜读他更新的每篇文章,每每读来都很受启发和感动。在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中看不得华丽做作的词藻,感受不到束之高阁的理论知识,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认真书写着教育生活中的平凡事,这些点滴平凡事让读者读来是那么的真实可靠,那么的真挚感人。《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正是基于这种真实和这份感动的基础上,通过手记的形式,向读者叙述一个个真实而又充满温情的故事,这些故事丰满了李镇西老师整个教育生涯,用李镇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爱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很喜欢老子《道德经》中这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我在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中,仿佛看到了这种最接近于“道”的教育,那就是李镇西老师对后进生万同的转化手记。全书用近五十页的篇幅阐述了这一转化过程。万同来自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臭名远昭”。面对这样的孩子,李镇西老师倾注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爱心,付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正如抓住教育有利契机经常与万同聊天;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远离社会游荡人员;为抑制他课堂上的好动行为,李镇西老师独具匠心地布置给他手抄长篇小说的任务;根据万同的知识掌握实际水平,因材施教等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镇西老师用如水般的绵柔教育,滋润了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最终在李镇西老师的智慧行动下,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万同最终成了全校国旗下的讲演者,更为重要的是万同充分体会到了李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看完万同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扪心自问,我能有多少爱心和耐心去转化班上像万同这样难教难管的学生。刚接手培智三年级时,曾有老师对我说:“你班上的张晓添是个“老大难”,通俗一点说就是一坨糊不上墙的烂泥。”我当时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一直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观点。对于其他老师的“友情提醒”满腹狐疑。可等我真正深入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张晓添的种种行径弄得我筋疲力尽。懒惰散漫、偷拿东西、以搞破坏为乐等等不良行为,把我满腔的信心消磨殆尽。我面对张晓添这样的孩子并不缺乏爱心,甚至想着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张晓添缺乏母爱呵护的受伤心灵。可最后对张晓添的转化教育却并没有成功,是因为我缺乏像李老师那样面对万同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而不放弃对万同教育的耐心,缺乏李老师那种坚信只有爱才能造就奇迹的恒心。我对张晓添的教育太过急功近利,如若能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的“善如水”和“细无声”,沉下心来反思教育过程中的点滴变化,我想在爱心的坚持下也能创造属于张晓添的奇迹。
在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爱的气息,可以说是爱让书中的每个字都能深邃到读者的心灵。对待后进上万同是“上善若水”般的绵柔之爱,对待生病中的周慧是“父爱如山”般的深沉之爱;对待家庭贫困的伍建是“莫逆之交”般的情谊之爱。无论是哪种爱都是那无私、无价、无限的师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正如大爱如歌。
上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400字
下一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0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教育 720人浏览
《爱心与教育》是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镇西。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