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200字

2023-03-01 15:43:43.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读后感1200字 人文书籍读后感1200字 720 浏览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200字1


  随着冷战的结束,原来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划分的国际体系已不再重要,人们正在寻求并迫切需要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新的思维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

  本书的中心论点:文明的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主要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在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不再成为国际关系体系的衡量标准,相反,文明将作为国际关系的重建的标准。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世界正在日趋向着多文明的结构前进。

  接着作者探讨了国际关系中的几种基本范式:理想主义的和谐世界,两个世界的划分我们和他们,国家主义范式,完全混乱的世界。以上四个范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缺点,于是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符合逻辑并符合现实情况的的范式:文明的范式。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文明是对人最高的文化归类,是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文明主要是依据语言、宗教、历史、习俗及主管自我认同来界定的。文明持久但终有终结,它们是人类最持久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亨廷顿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七或八个文明,包括:中华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人们对于文明、社会和种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加剧了,全球的普世文明并不存在。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和伊斯兰文明正在复兴并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作者从“权力、文化与宗教”三个层面描述了西方。文章指出西方正在缓慢的衰落:20世纪成为西方文明权力的顶峰,然后相对于其他文明开始衰落。西方主宰天下的时代正在终结,全球本土化和非西方宗教的复兴使非西方社会拒绝西方,敌视西方。继而明确指出西方的挑战者文明:亚洲和伊斯兰文明。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各国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不同文明间融合的可能性较小。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却加剧分裂和冲突。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各国都在寻求认同,而认同在作者那意味着不仅确定自己,而且还需要树立敌人。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冲突,而其中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与本书书名相呼应,即:文明的冲突需要重建世界秩序。

  通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亨廷顿先生在几十年前就预言了中国和美国冲突的不可避免。

  在最近几年中,中美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不断升级,摩擦不断,现阶段中美矛盾还主要集中在利益冲突和轻微的意识形态冲突阶段,尚未达到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直接冲突。而在亨廷顿的观点中,文明的冲突是根本的、没有妥协余地,而利益的冲突是可以调和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美国认识到这一点,合理管控分歧、求同存异,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并解决冲突。

  同时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和平不是呼吁出来的,不是通过道德谴责出来的,更不是摇尾乞怜讨要来的。冲突永远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具备应对各种外部冲击和外部打击的能力,才更有可能降低冲突的概率,提高和平的可能!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200字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因其倡导的“文明冲突论”享誉全球。掩卷沉思,一幅全新的国际地缘政治地图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接下来,我将对本书行文进行梳理、我自身对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性思考、反观当下国际局势和中国发展现状,反思亨廷顿的理论范式对于我们当代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全书主要按照五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多文明共存的国际现状出现的背景:冷战结束,世界的冲突逐渐地由意识形态领域转变为文明和文化的领域,美苏两国争霸的结束使得两极格局瓦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的力量自然凸显出来。世界基本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作者强调西化不等同于现代化,从波士顿矩阵图可以看出:拒绝主义、痛苦过程、改良主义、基马尔主义。比较极端是既西化又现代化的基马尔主义,而既不西化也不现代化是拒绝主义。作者认为现代化的总要因素是文化和宗教复兴。

  第二部分展示了变动中的世界。西方文明呈傲慢的衰落趋势,这一前提是权力、文化和宗教的衰落。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文明的崛起,其中亚洲的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思考伊斯兰文明不稳定因素的形成,人口增长这一条件决不可忽视,与人口的急剧增长相伴而生的是好战性、军国主义、移民热潮。西方文明是双核心的同心圆结构,即:以美国为核心国家的政治同心圆和以法德为首的欧盟为核心的政治同心圆,同心圆中的各国因为文化亲缘关系走到一起,核心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维持秩序、调节利益的作用。然而伊斯兰文明无核心国家,这正是其对其他文明的威胁的根源所在,同时这也意味着谈判往往难以落实,战争也难以休止,符合作者的断层线战争的观点。总之,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语言和宗教这两个重要因素促使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联合,在其内部,自我认同和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以欧盟最为典型。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冲突。具有相同国家利益的国家组成联盟。特别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联系日渐紧密,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之间的共性甚至还不及与西方文明的共性。但面对共同的对手,双方呈现合作关系,被作者总结为“儒-伊联盟”。西方推行的普世主义在非西方文明眼中与帝国主义无异。引发美国激烈反应的因素可以总结为三个:武器扩散、人权与民主、移民。均势派被认为是中美冲突的潜在原因和根本分歧。

  第五部分展望未来。西方文明的真正价值所在是独特性而非普世性。为了使冲突最小化,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避免原则、共同协调原则、求同原则。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个人觉得作者的一些观点和角度失之偏颇。比如,作者为了强调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将文化差异视为国际冲突最根本的促进力。然而在我看来,文化差异只是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种。过分突出文明和文化因素未免过于理想化。此外,以儒家传统的等级和专制为理由认为中国崛起后将实行霸权主义的预测也不攻自破。

  当代中国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在多文明框架下,坚持对话合作、平等协商等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2

书籍简介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萨缪尔·亨廷顿政治 452人浏览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创作的政治类著作,于1996年首次出版。  该书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