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
2023-08-21 15:49:16.0 悉达多 读后感1000字 小说读后感1000字 340 浏览
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1
“而现在,他仅仅是觉醒了的悉达多而已。”
我们谁都不会是悉达多,可我们,又何尝不是悉达多。那条名为人生之河的浪潮里,每一片波光都是迷惘与寻觅的碰撞。
悉达多,一位出身极为高贵、英俊聪慧的青年,却因为始终无法找到最深处的“自我”而怅然,他质疑“如此渊博的父亲,就能拥有内心永恒的幸福和平静吗?他不也同样是位渴望者、探索者?”他发现自己“充满渴望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满”,焦渴的灵魂需要被满足,畏惧的心灵需要被抚慰。因此他毅然决定放弃和抛弃所有,走上了寻找自我、安宁和圆满的悉达多之路。
这就是悉达多的想法,也是他的渴望,他的痛苦。“时候到了,悉达多要去走自己的路。”我们又该如何称呼他的这条路,是不归之路,还是穷尽的归途?总之这条路,悉达多走得异常艰苦,甚至惊世骇俗。他曾经历过沙门苦行,风餐露宿;也曾迷失在纸醉金迷中,放浪形骸。悲欣交集,笑泪丛生,悉达多将大起大落的一生浓缩在了数年沉浮起落中,在宏大而现实的浮世绘中,终得一声“唵”叹(即圆满之意),从而获得开悟。
我这样以简短的语言浓缩这条悉达多之路,实在不敬。因为这条路绝非无痛呻吟、异想天开,而是凝结了人生之途的精妙哲思。我们未淌的激流,先哲已以肉体之躯替我们潜沉过;我们未经的阴暗,先哲更以痛苦的思辨替我们品尝过。
“一只苍鹭飞越竹林时,他将灵魂嵌入苍鹭之躯。他化为苍鹭,飞越森林和山峦,吞食鲜肉,忍苍鹭之饥,啼苍鹭之哀鸣,死苍鹭之死。”这是文中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悉达多的人生之路古怪曲折,一味脱离世俗的苦修、思考和禅定并没有使他得到解脱,必须经历厌恶、失望、痛苦,甚至失去精神家园、走投无路、堕入深渊,才能发掘到精神世界的究极欢笑和圆满。这条泥泞不堪的圣人之路,值得崇敬,凡人不必也无法效仿。与此同时,他也理解了世人的欲望和冲动,他不会再嘲笑世人的虚荣和荒谬,他爱这个世界,并从中看到生命与生机。
文中的“河流”是极具象征意味的意象,这条河用幻象,而非现实,隔开少年悉达多、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达多。河水奔流,但却总是在那里,总跟原来一模一样,然而又每时每刻都是新的!在眼前的河流中,在人生的河流中,悉达多也悟出,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你所看见的世界,并非不圆满。不,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一切罪孽都承载宽赦,所有孩童身上都栖息老人,一切都如河流,此刻就是永恒,永恒既是此刻。
悉达多的脸,带着平静、轻柔的微笑,变换融化为一切存在者和过往者的面容,万千幻象退去,他的微笑,或慈悲,或嘲讽,那里有爱、宝贵和神圣的一切。
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2
说黑塞的《悉达多》是一首诗,它似乎太长,我觉得它更像一篇散文,行文流水一般,潺潺不息,优美清新。
悉达多是一个高种姓、英俊挺拔、家境富足、受过良好教育的婆罗门之子。内心纯粹、聪慧的悉达多对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他认为内心正真的幸福和平静,是需要自己去探寻,只有找到完全的“我”,才能实现表里一致的圆融。
悉达多抛弃父母,带着他的小迷弟乔文达踏入了沙门的队列,在长时间的艰苦跋涉中,他俩学会了忍耐、斋戒、思考,似乎已经实现苦行僧的最高境界,乔达摩的出现,让他俩欢欣雀跃,他俩不辞辛苦追随乔达摩(佛陀),听法义、观法相,乔文达深陷其中、深信不疑,而悉达多却陷入了矛盾与纠结中。他与乔达摩的一段对话中,阐述了悉达多高于乔文达的智慧和悟性。
悉达多告诉乔达摩:您的教义清晰无暇,证据确凿,聆听您的法义,看到这个完满融通的世界,必定心潮澎湃。但在您的法义里有一个断裂之处,那就是您通过探索、求道、深观、禅修,通过认知、彻悟而非通过法义修成正果!可您却从未以言辞或法义宣讲您在正觉成道之际所发生的事!通俗的说悉达多认为乔达摩自己是通过长久的践行才有了今天的境界,而他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就皈依于乔达摩,那他只能是咀嚼乔达摩的残羹冷炙,就算能寻求到安宁,但也是虚假的、表面的、暂时的。佛陀当时的回答也是绝对具有深意的:那你认为,让这些皈依于我的沙门们都回到极尽声色的世俗生活对他们是否更有益处?我认为乔达摩缺少因材施教的理念,就如当今教育,有些孩子就适合乔达摩式的遵循教义,一步一步通过老师传授学到老师的知识,但有些孩子就不适合,他们必须像悉达多一样,有教义还必须有践行,通过自己不断地碰壁、思考才能悟出门道。
悉达多告别乔达摩,和小迷弟乔文达分手,步入凡尘,一头扎入犬马声色的享乐中,他在财色中沉沦,达到享乐的巅峰,但他发现他丧失了思考、忍耐和斋戒的能力,也慢慢没有内心片刻的宁静,完全找不到“我”,他开始厌恶自己,当这种厌恶到极致时,他选择了轻生,他打算放弃自我,然而当他发现他可以放弃生命的时候,他觉醒了,他听到了万物的声音,悉达多决定和一位河工一起在河边渡船为生,他们都已年迈,一起渡需要过河的众生,观世间百态、听万物的声音,他们无欲无求,笑容都带着幸福的光芒。
有一日他又遇见来渡河的乔文达,乔文达满眼的疲惫,求而不得的圆融让他心力憔悴,他不明白自己长久遵循着佛陀教义,循规蹈矩,却为何总是不得其法,得不到如乔达摩、悉达多那样安宁与平和。他向悉达多求教,悉达多告诉他: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自己去悟,无法通过言辞与教义传授。太在意寻道的目的,而忽略了寻道途中应该感受到的爱,陌生人的爱、同门的爱、大自然的爱,万事万物都在循回往复,没有一尘不变,用博爱的心看待一块石头,也许这块石头的过去是一个人,或者未来它会演变成一个人,无论是石头是人都只是它存在这个世界的一种外在形式,只要你爱它,它就是梵天。
其实我不认为《悉达多》是一个纯粹的宗教书籍,它像是一本蕴含人生哲学思想的优美散文,你未必能明白书中某些专有名词的确切含义,故事情节也不是跌荡起伏,但你读它的时候,你内心会莫名的轻松,嘴角会不知不觉的上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读完它,有些段落你会不自觉的回看,细思量,与现实生活比对,也许这正是赫尔曼.黑塞的伟大之处吧!
上一篇: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600字
书籍简介
-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文学 352人浏览
《悉达多》并非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万千个人会经历的一生。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语言充满诗性和智慧,细细品读,会有深刻感悟,让你发现、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