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3000字

2023-08-19 18:12:43.0 给教师的36条建议 读后感3000字 教育读后感3000字 216 浏览

  前期在各位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读秀书香”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一直井然有序。从2022年11月15日开营以来,大家每天都会抽空用心阅读。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专著《给教师的36条建议》。李镇西老师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先后在多所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在这本书中,李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广大教师展开了一系列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经验,每一条建议都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

  《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朱永新老师的序言;第二部分是李镇西老师的序言;第三部分李老师的39条建议;第四部分是博客问答。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的博学与智慧,以及其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和无私奉献。正如李老师在序二《教育家的品质与土壤》中所说,教育家首先是教育者但又不是一般的教育者,除了拥有爱心、理想、激情、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等一般教育者起码的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所特有的一些品质——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有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有长期的第一线教育实践。无疑,这四大品质李镇西老师都具备了,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教育家。

  在我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时常在心里为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建议点赞。我觉得李老师在书中写到的每个建议都具有针对性,所以在阅读打卡中,我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关于“排座位”

  说起排座位,真的可以作为一个微型课题来研究。原来不当班主任时,就听到很多关于老师排座位引起的小矛盾,我听了不以为然,总觉得有些家长过于纠结孩子的座位。我认为他们是不相信孩子,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服务。真正会学习的孩子,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都会认真听讲的。后来也听到有关信息,就是一些有点权势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享受老师的额外照顾,老师在座位上没有关照就是对领导的不尊重。我不知道怎么来理解,好像也有点道理。反正我一直觉得家长没必要把孩子照顾得太周全,以后孩子会到更光大的天地去,我们没有关系网的时候,他还是要自己去应付困难和挫折。

  去年,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学后我和科任老师也给孩子们排座位,当时科任程老师和我的原则都是身高和性别,没有任何偏心照顾的因素。我们想着家长应该没有什么话说的,没想到的仍然有问题存在。一个个头较高的男生对我说,“刘老师,我妈妈让我坐第三排。”我到教室看了,他现在坐在第五排,而且是中间的组里。我们的教室比较小,总共是六排。就像李老师的教室一样,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般来说,下面是八列小纵队,其中每两列靠得比较紧密,于是形成四列大纵队;同时,又是六横排(刚好四十八个学生)。我想着,“好家伙,你妈妈真能挑座位,中间第三排就是教室的C位啊!”凭什么?开学时见到他妈妈的好感全没了,现在眼里只有她那“自私自利”的样子。
给教师的36条建议
  李镇西老师排座位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有利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看到这16个字时,我就想着我的排座位原则和李老师的原则相似。“尊重学生”,就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甚至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确定座位,当然也不是任意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比如,有的孩子提出想和谁同桌,只要有利于交往和学习,我都会满足他。“利于学习”,就是排座位要考虑成绩搭配,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坐在一起。这一条我都是征求语文数学两位老师的建议,形成同桌结对,互帮互助。“小组固定”,意思是前后四人或六人就是一个整体,小组内部可以互相调整。这条和李老师稍有不同,因为我们的孩子小,身高问题还是占据首位,不过整个组内人员尽量固定。“每周轮换”,是说每个星期全班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变化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在一学期之内几乎都能把教室的每个方位坐遍。我们教室是第一大组和第三大组互换,二和四互换,这样让孩子们在教室边上和中间轮流坐,避免形成视线固定。

  总之,这样每周循环的好处是,第一,保持了小组的整体性,有利于课堂学习的交流讨论和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第二,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坐教室里任何一个位置,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显得十分公平。这样一来,所有照顾都不存在了——我对凡是需要照顾的同学说:“不要紧,你只是暂时坐这里,下周就会交换座位的!”学生能够接受,家长也无话可说。尽管当班主任才一年多但是家长们都服我。因为我这样安排座位的,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绝对公平公正的,没有任何偏心。

  关于“教师成长”

  读了《如何看待浮躁》这一章感触很多,身处浮躁的社会,就会有浮躁的校园,浮躁的教室,浮躁的教师,浮躁的家长,肯定就有浮躁的学生。但是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浮躁。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就要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

  现在的问题不光是对学生的成长着急,还有教师的成长。很多人希望通过一次课赛就出人头地,怎么可能?就算拿了个一等奖又能怎么样?你还是那个你!总记得王维审老师在书中说,李镇西老师和王君老师一同去参加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两人都获得了二等奖。后来他们再次相聚时,都是全国顶尖级名师了,带领全国各地的老师成长学习。然后他们问,“当年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老师哪去了?”不知道,都默默无闻了。

  我个人也参加过课赛,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是我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放弃音乐教学,而是在活动中反思自身的不足,再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自己的弱项,坚持学习,努力钻研,争取进步。参加音乐基本功比赛后回家就学习了二胡,坚持了三年,也能拉出五,六级的二胡曲来。所以,对于我来说,比赛就像一面镜子,总是能照出自己的不足。这样我就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

  前段时间参加“教坛新星”遴选比赛,练琴唱歌钻教材,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感觉还是自己平时的功夫用得不够,所以比赛前就紧张了。所以我总是和青年教师说,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这样到比赛来临的时候就能沉着淡定,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事是浮躁急躁着就能做好的,何况人的成长?希望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

  关于“学生随笔”

  在李老师的班级里,孩子们那一篇篇精彩的随笔,能够将一个人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发现,把一个人的感动变成集体的感动,把一个人的思考变成集体的思考,把一个人的表扬变成集体的表扬。真的好羡慕这样班集体!李老师不仅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另外李老师的学生是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更喜欢这种书面沟通。这是中学班主任的优势。

  不过,在我的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等孩子们到中高年级,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我们也用文字来进行交流。李老师说,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就是他生命的体现方式;而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与事业同行。我越来越感到,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上写出心灵的诗篇!而与学生通过随笔进行文字交流,就是在和学生一起用生命写诗,很美!我好期待“小本”时代的到来。

  关于“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这个话题,相信老师们都有很多话要说。谁的教育教学中没有遇到过“后进生”?接手新班时,老师们都会祈祷这个班少一点后进生。但是“后进生”是相对的,在一群阅读量较大的班级中,读书相对少点的可能就是“后进生”。我们现实中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据我多年的观察,感觉小学里“后进生”的进步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很多“后进生”存在于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也就是家庭教育中“爱”的缺失和父母本身就有各种问题,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有很多不足。这种“后进”可能和智商无关,与很多非智力因素相关,如,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校配合等。

  对于我这个教音乐学科的老师,可能对于教“后进生”的体会不是很深刻。记得有一次,在办公室看到一个孩子,站在老师旁边被数落。只听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在讲,“全班不及格的只有两个,你就是其中一个。”孩子低垂着头,好像在抹眼泪,可怜巴巴地拿着一张没及格的数学试卷不知所措。老师让他订正,而且很生气,但是没有教他怎么订正。他不知道怎么订正,只是站在那里难过。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总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正好有空,我就把他喊到我的桌旁,看了他的试卷后,我知道这张试卷是认识“人民币”的内容,其中的“元、角、分”三者他还没弄清楚,最大的困难是给他一些钞票去购买东西,怎么付款?还要用多种方式付款。

  我就指着他的错题,让他再认真读题,然后引导他去比较大小,他竟然都改对了。我就不停地夸他,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后面的实际应用题也慢慢做出来了,而且字也写得更好了。我就这样不停地表扬他,他的兴趣很高,把整张试卷都订正完成后很有成就感。我又把桌子上的零食奖给他吃,他拿着零食高高兴兴地回教室了。

  课间,他的老师回到办公室,说“都是你教的吧?”我说只是引导,这个孩子不孬。老师也说他不孬,说家长太nong了,也不给力。如果是扎干的妈妈,孩子跟得上班。我想着差不多,这样的孩子仅仅靠老师肯定不行,毕竟老师们的时间也很有限。

  不过,对于这件事,我觉得老师的态度很重要,就是李老师说的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转化——实际上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在这里,所谓“转变心态”就是换一种眼光。换什么样的眼光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也就是儿童的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

  在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从教育局长到校长、教师都受到很多束缚,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考来做教育,所以李老师说,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有它黑暗的一面,引导他们在正视眼前假丑恶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1 2

书籍简介

  • 给教师的36条建议

    给教师的36条建议

    李镇西教育 266人浏览

      本书为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三十年教育经验的集大成之作。针对教师来信中的36个最典型的问题,作者一一解答,提出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并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这些建议涵括了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方方面面,包括课堂教学、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学生的互动、与家长的交往、与学校领导、同事等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也探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