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2000字

2023-07-28 14:31:29.0 长安三万里 观后感2000字 电影观后感2000字 535 浏览

  如果没有诗,这应该是一个壮志难酬的故事。

  如果没有诗,这或许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

  如果没有诗,那也只不过是在历史里淘洗了几个人物,编撰了故事而已。

  当长安遇上大唐,大唐开始流传诗歌,最重要的是,李白横空出世,这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看电影的前一天,我还给孩子补充了许多李白的知识,可没想到,电影的一开头,是高适,他用三个时辰讲李白。就像李白的身世之谜,电影在一开始就布下了谜团。我们且用三个钟看一场大唐之史诗。

  美学之诗

  电影的动漫画面有一种无限延展的辽阔美,比如刚开始高适和李白的相遇,在芦苇丛中,在苍茫的天地之下,夕阳染红天际,无不让人神往。朝露是那么新,落日是如此圆,月光是分外地清。偶尔人物凸显,时而又把大自然的景色无限放大。尤其是李白在船上舞剑的画面,举手投足间,早已刻画出无数首诗的意境。我想,编剧一定是爱极了李白的诗,因为这样清新率真的画面,正是李白诗的底色。

  梁园是第二个尤物,高适不断出走,不断回来,这里有几亩薄田,有一池泥塘,映衬着蓝天白云,还有高适的失落。梁园是暖暖的黄色,本该是温柔乡,长安是男人的仕途之地,总让人向往。所以,李白信里的“速来长安,速速速”让高适立即策马前来。那路途中白马奔驰的俊逸,风吹草动的潇洒,山涧河流的灵动,无不是高适离开家乡渴求仕途的兴奋。

  “一日看尽长安花”是整部电影里最具美感的画面了。46岁的孟郊终于考中进士,告别以往的不如意,骑上骏马飞驰在长安街,可以任意地到花园里采摘花朵,若是赠予路人,还能传递好运。“长安花”或许也有“女儿花”之意,高适看到酒肆里纵情歌舞的女子,他还遇到手捧道明寺花束的少女,甚至还有李白斥千金买来的一场胡姬跳舞,恍惚间,真的让人如临其境,走进了大唐盛世的诗画中。
长安三万里
  美,一定是导演倔强追求的结果,美,当然也是盛唐诗人们追求的诗歌底色。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九徽灯可能会一直亮到天明,长安花也会一直盛放吗?

  我们不懂诗人

  诗人应该是什么样?电影中的李白和高适都可以列入美男子行列,尤其是王维的客串,完全符合我的想象,年轻时的杜甫更是一个才俊形象。有趣的是,高适和李白赤身相扑的画面出现了不下三次,原本我担心过分暴露,直到中年高李在黄河边再扑一场时,年岁无情刻画在两人的身上,李白的小肚子可爱地展现了一切。孩子们大笑,中年人默然,我们看到的,大概就是青春的仓促,正因为仓促,所以还来不及功成名就,已到中年。

  高适对杜甫说,自己的祖父42岁时已为国家建功立业,而自己此时已43岁,却一事无成。没有时机驰骋沙场,或许是盛世的美好,但对于一个壮志凌云的人而言,空有一身枪法无处施展的落寞,只有他自己懂得。于是,高适开始写诗。

  于是,电影正式地讲了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从小读写困难,到最后自己写诗,从无名小卒到高官厚禄,高适,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报效国家。仔细一想,高适的勤奋和坚持多么值得我们的青少年学习。最重要的是,他始终在寻找自己,始终在找适合自己的路。李白千金买一笑,他愤然离去。李白入赘许家,他写下一个“否”,不辞而别。李白为永王写了十二首诗,他彻底怒了。电影里纵有高适背后相助,史实上是郭子仪自己施救于李白,才免死流放。

  不管是高适的高官得做,还是李白的壮志难酬,这个故事都有精彩的看点,因为它有诗相伴。

  那些背过的诗

  《别董大》最耳熟能详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看完电影,我仿佛读到了高适的谦卑,后面两句“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才是高适的真实境况。最出彩的,莫过于边塞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战场的无情和将领的腐败。

  高适的诗优于边塞诗,李白的诗却广泛地洒落在天地日月间。一首《将进酒》将电影推向高潮。视觉的盛宴不仅诠释了这首诗的境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放。他那不受拘束的,天真纯净的心,就是一种气魄,是为豪!

  镜头下,高适总用一种仰望的眼神看着李白,我们都做不到李白的豪迈,就像我们无法站在黄河边想象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同频的人聚在一起,将进酒,请喝酒,请尽情地喝吧!就连从不喝酒的高适也禁不住拿起酒坛,将进酒,杯莫停!大家一起跟着李白走进诗酒的世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悲喜参半,为何不在一杯杯酒中释怀!

  释怀,就是要潇洒!当李白的诗境里出现了鹏鸟,带着朋友们飞时,诗人恣意洒脱的想象,古来圣贤,陈王酒宴,在那金色的梦幻中一一浮现,我突然想到,原来这就是诗歌的意境,这就是李白诗的浪漫主义。

  一首诗的意境有多辽阔,是我们无法抵达的诗人的心境。一个人得有多么天真爽朗,才能看透人世而又沉浸在人世间,保持着内心的热爱。

  我们都做不到李白的浪漫,他为美而活着,他为真而活着,他为诗而活着。

  正因为诗人心中,永远孜孜追寻着明君美政,所以他的壮志是难酬的。他一边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接着又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心太热,哪怕年过半百,依然希望建功立业。这一热,直接被关入狱,为叛贼写诗,绝对是杀身之罪,所幸有朋友相助,才幸免一死。

  电影的最后,陈公公坐在马上,把剑放平,打着节拍,轻声唱《早发白帝城》。高适突然调转马头,心里的喜,或许还有欣慰,是我们的精神偶像不倒的欣喜,和信仰坚定的激励。

  轻舟已过万重山

  谜团最终揭晓,高适用李白教给他的相扑之术——以虚御实,打了一场胜仗。功劳归于严武,他和书童的“轻骑已过万重山”画面给电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王维,王昌龄,孟浩然……一个个熟悉的诗人,一句句熟悉的诗句,回荡在高山流水间,同样响彻大唐。

  电影结束了,孩子不愿离场,彩蛋中还在背诗。

  长安有大唐,大唐有诗歌,三万里春风,繁花似锦,值得你策马奔腾,赴一场诗的盛宴。

1 2

书籍简介

  • 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

    A动画 771人浏览

      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