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2023-08-05 15:22:21.0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 读书心得1500字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295 浏览

  假期,我读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全国百优教师、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委员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一书,感受颇深:语用教学,展现师者魅力;情感熏陶,彰显师者情怀。师者应且行且思考,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所传达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有聚焦文字,关注表达,课堂才能更具魅力,才能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下面就“语用”在阅读教学中的展开,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一、朗读丰富语感,培养学生语用基础。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会积累丰富优美的语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用能力随之提升,由此可见朗读在语用实践中的重要性。朗读是展开语用教学的基础环节,学生通过持续反复的朗读学习,不仅形成良好的语用基础,还能累积大量的语言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开展语用教学,使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海洋,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优美语言,为以后的语言的迁移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语用教学,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
  在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精美的园林建筑,并配上动听的古典音乐,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并随即问到:倘若你漫步在圆明园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再说一说。有的学生说:“走着走着,我仿佛来到了西湖边,看到了亭台楼阁、平湖秋月,亭中不知哪位女子在弹奏古筝,优美的旋律加上这良辰美景,怎不让人陶醉?”有的学生说:“走着走着,我好像来到了桃源仙境,粉色的桃花灿若云霞。一阵微风吹来,桃花纷纷落下,伸开手掌,落入掌心,轻轻一吹,又飘散空中……不知不觉,我也随着纷飞的桃花一起跳起舞来……”听着孩子们神奇的想象,我欣慰地笑了,总结道:“这美轮美奂、如梦似幻的世外桃源般的建筑就是圆明园。”真是给学生一次语言训练的机会,学生就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语用教学,让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而写出了名诗《登金陵凤凰台》。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语文打功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带领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之美,朗读背诵课文段落,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然后给学生留下了课外作业,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描写自己曾经生活中时间怎样一点一滴的溜走的情形,很多学生通过模仿,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不错的散文。

  四、语用教学,让积累更有意义。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积累语言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运用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运用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积累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积累的语言,更要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进行语言实践,当学体会到积累语言是有用的、有价值时,再一次的积累才会充满动力。如:当学生出去旅游时,看到一片碧绿的荷塘时,他会随口脱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落日的余晖中,湖边的几只水鸟从天边飞过,他会立刻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到瀑布从山上飞泻而下,他会情不自禁地的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如果此时恰巧得到别人的赞赏,那么他积累古诗的热情就会高涨,甚至从此爱上古诗词。于是,在孩子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古诗词的种子,随着积累的逐步增加和深入,孩子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作为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需学习新理念,钻研教材,博学善思。让同学们爱上语文,学到语文真本事,能用语言文字高效解决问题,让语文增值,令生命伸展。

  龙应台说:“文字是一粒种子,应当落在广袤的大地里。”语文是一隅方塘,应当映照出万千世界的丰富。不辜负语文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在教学中秉承信念,才会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长!我们将连续跋涉语文之路,追寻语文教学的幻想!

1 2

书籍简介

  •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

    王林波教育 185人浏览

      本书是王林波老师语用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结集,全书紧扣小语教学的本质——语用,以正反案例片段比照的方式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虚、闹、杂及、得“意”忘“言”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以14个教学实录为例,示范如何进行语用教学,指导学生把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书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