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
2022-05-19 19:04:26.0 我与地坛 读后感1500字 文学读后感1500字 992 浏览
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1
人生来就是通往向死而生的路上。
三月的雨,很多,三月的天,很暗。不知出于什么的召唤,我再次拜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重获了于此之前不一样的感受。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史铁生用他坎坷的一生向我们诉说了一个比普通人更难的一生。在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时,这个青春少年忽地废了双腿,在十间病房间来回流转,几番挣扎,最后他被抬着出了医院。是的,在最狂妄的年纪,他没有死,只是再不能行走,这一年他刚满二十二岁。一九八零年秋天,北京的第一片落叶随风飘落,他的“肾衰”初发,他问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他没有死,只是身体每况愈下,这一年他才三十岁。在坐轮椅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他被确诊为“尿毒症”,靠每周三次透析续命,他依旧没有死,他只是一位一生都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普通人。
麦家认为“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要敢于在生活的潮落之后,鼓起勇气去拥抱生命,迎接下一个潮起。人生海海,不惧沉浮,活着才需要勇气。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有时一个转身,就是一世,一次分别,就是一生。“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读着短短几个字,潸然泪下。生本来就艰难,直面惨淡的人生,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余华在《活着》中这样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你以为你过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可你不知道有些人连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奢侈。你以为你的人生是不幸的,可有些人最大的梦想只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个人都知道自已最后的结局,依旧努力的活着,这世间有太多苦难,而人类却有非凡的勇气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大概这就是人类之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无数人前仆后继奔赴在探究“活着的意义”的旅途中。
几年后,在地坛里,他找寻到了生与死的秘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他饱尝过人生苦难后重构的生的意义:向死而生。人,生来就是在一场通往向死而生的旅途中。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人类,这个伟大的群体是值得歌颂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意义上的英雄,父母是孩子的英雄,老师是学生的英雄。英雄也好,平凡人也罢,他们都在这场向死而生的旅程中找到自已的价值。他的授奖辞上写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先生说:“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憋红了脸,只因为他想将他仅剩的残破的身躯中完好的器官捐献,去造福另一个素未谋面的普通人。
“我希望,我把这个梦写出来,我的黑夜从此也有了皈依了。”我也希望,我把这些话写出来,我的旅途从此有了明路。
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2
“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你才不得不写作,"这是史铁生《我与地坛》里的原话。
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正是青春年华之时,因意外而双腿瘫痪,而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田径,其二是足球,第三是文学。上帝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失去了奔跑的自由,给了他极大的打击。这使得他的脾气变得异常暴怒,常常一个人躲到地坛里去,不想见任何人,包括爱他的母亲。
看似荒芜废弃,但能够抚慰他伤痕累累的内心的地坛,是史铁生写作的地方,是寄托史铁生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是思考人生的佳境。“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入,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他与地坛像是相见恨晚的老朋友,在地坛里寻找写作灵感,完成了他的作品,这或许是他与外界隔绝,一个人静静地写作,做着他所喜爱的事,这或许是是上帝给他关上了自由奔跑的窗,而却打开了通往写作之门,让他在生活中寻找到乐趣。正是因为史铁生与地坛这奇妙的缘分才有了这本书的由来吧。作者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在史铁生的头一篇小说发表时,他多么希望他母亲还活着,他多么想让母亲为他骄激,这是他最大的遗憾。在他双腿瘫痪后,母亲总是默默地关心他,而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不幸中,殊不知母亲患癌症却无时无刻不照顾孩子的情绪,夜里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但母亲从未和孩子提起过,生怕孩子担心,而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无私的爱在临终前还想念着儿女而不是自己,史铁生悔恨自己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母爱的伟大。“怨恨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我听到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史铁生遇到了一个懂他的好妈妈,一直站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好妈妈!所幸的是,他最终理解了这种无私而无声的母爱,此刻,史铁生能做到的就是,用感恩的心、用细腻多情的文字,去追溯回忆与母亲生活的一点一滴!而这,感动了万千读者。
看到这些文字,泪珠悄然划过了我的脸颊,心里很不是滋味。让我想起每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都憋在心里,把气撒在母亲身上,但母亲总能察觉到我的小脾气,问道:“怎么啦,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她愿意当我的倾诉者,来开导我安慰我,而我却和史铁生一样没有站在母亲的立场想想,只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苦闷中,一味嫌母亲唠叨烦人。现在回想起来让我很愧疚,但我很感谢《我与地坛》才让我懂得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好好珍惜与母亲相处的美好时光,好好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日子。
在平凡的生活中,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也正是史铁生不平凡的一生,造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帝给他关上了他自由奔跑之窗却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旅。这是他不幸的命运中最幸运的事。他在遭遇苦难之时,不屈服命运的安排,这是我所敬佩也是我所值得学习他那不言放弃,不服输的劲。
读《我与地坛》,我最大的感触是:在人短暂的一生,应该在经历磨难之时不言放弃,要有不服输越挫越勇的劲,与此同时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家人永远是最爱自己的人,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伤害自己最亲的人。
最后,愿所有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冲破重重阻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这条道路上发光发热,变得强大无比!
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3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地坛是他的心灵园林,是他的精神悟道场,让我们走进地坛,走近史铁生,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一起感悟人生,体会理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思考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结缘地坛,是因他在人生最狂妄的年纪双腿瘫痪。那时的他失魂落魄,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什么都找不到的他用轮椅摇进了离家很近的地坛。这个安静并非无声,荒芜并不衰败的园子接纳了他,从此他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在这里他思考生与死,悟道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是从健康到瘫痪的,其过程之痛苦绝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他苦闷、彷徨,他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他常常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关于为什么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向死而生,向阳而活。
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是母亲的爱与鼓励,最终让他走出死亡的阴影,并对生命有了深度的思考,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
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母亲为此付出了全部的爱,甚至生命,她痛苦着儿子的痛苦,欢喜着儿子的欢喜,她用她的母爱使死神屈服。
他的母亲不单单只会疼爱儿子,更懂得理解儿子,她懂儿子心中的苦,正因为母亲理解儿子,明白有些事不宜问,便常常在儿子面前犹犹豫豫地想问而不敢问。每次去地坛,母亲都无言地帮他准备,帮他上轮椅,看着他摇车拐出小院。直到有一回,因想起一件事又回来,看到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自己临走时的姿势。母亲每天把他送出,默默地注视着他的背影,视力不好的她常常在这个大园子里寻找自己的儿子,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我知道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母亲的脚印。她多么希望能分担儿子的痛苦,希望儿子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母亲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作为年轻的儿子当时还不能理解,文中这样写到:“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我却从未替她想过,是的,她心里太苦了。”
当母亲发现儿子写小说,于是说:“那就好好写吧”。为此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对于我的写作,母亲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母爱之心无尽头啊。
终于我的小说发表了,还得了奖,但这一切母亲却看不到了,活得最苦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母亲去世后才深深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不易,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然而这都已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内心充满了愧疚、不安、自责,可已经来不及了,生活中常常就是这样,失去才懂得珍惜。
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境,不能悲观消沉。人生就是一场精神的旅程,思想的过程,让我们与思考相伴,正所谓我思故我在。直面人生的一切困苦,学会面对,即使内心哭泣,也要含泪微笑,即使跌倒,也要再次爬起来笑着奔跑,没有痛苦和磨难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凤凰涅槃浴火中才能重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愿生活中的我们常怀感恩,心中有情,用爱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你就会发现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组成的是一幅幅人间的大爱与美好的画面。爱源于心再流入心,美施于心由于心。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地坛,能与心灵相遇的地坛,静下心来思考,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不断检查自己的过失,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布,健康自由地创造生命的完美,实现人生的梦想。
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4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地坛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个建筑,然而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个能治愈千疮百孔心灵的圣地。一篇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就存在的文章,再过十几年重读,不同时期的人生阅历造成读同一篇文章的感触也不一样,读文章让我也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其实我和大家都一样,也想不清楚弄不明白为什么人要活着?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鉴于我已经度过了生命三分之一,下面就简单讲讲我自己的感触。
我们没法决定自己出生环境的好与差,出生不过是父母的选择,所以既来之则安之。有的人出生含着金汤匙,有的人却截然相反,但本质上公平的,大家都带着亲人的期盼出生在这平凡的世界上。
人这一生,不仅会有一定的运气,也会有一定的苦难,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却因自己的努力而会改变人生的轨迹,。我没有作者的经历,所以初读《我与地坛》时,只是单一地觉得作者身上对生活没有失去希望并坚强地活着很励志。当我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曾是一个职场的小白,同时,有时候又很天真地认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并没有理解为什么一就是“一”,有时候一又不是“一”了,眼睛看到的事情不一定是原本别人想表达的意识,如果我没有用心去思考看见的事物,那人跟扫描仪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想了解一个人,不能靠光从眼睛里看到的事物来产生自己的观点,我们要看到作者因为双腿瘫痪而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我们要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想法,换位思考后,便能理解作者对于为什么活着和生与死有这样的感触。
人最后一定是会死亡的,既然早早知道这样的结果,那人为什么要选择活着呢?老天是公平的,给了每个人来到这世上的权利,剩下来的话就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努力去走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为什么人在这一生中会遇到苦难呢?也许是人生修行中的必经之路,有的人受不了欠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而选择跳楼自杀;也有的人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而选择封闭自己;又有的人受不了亲人的离世而选择一起奔赴黄泉。但是依然还有人趟过苦难,有的人因为总结教训经验整装待发;有的人因思考而明白人生的真谛而付出努力;还有的人因启发而重获新生。世上的人千千万万,选择也是因人而异。
我有时候抱怨自己的处境乃至抱怨一切的时候,我的父亲跟我说我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让我想想很多人起早贪黑,为了解决生存的问题而到处奔波劳碌,你这个少年所谓的烦心事根本不足以挂齿。选择死亡真的很容易,选择活着的人们大多数都很努力地奋斗着,也许是为了自己,也许是为了家庭。我想到最近本地很多孩子因为一些小的问题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不禁感叹,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又该如何是好,一个家庭原本的希望就这么破碎了,孩子的亲人又将如何难过,想到他们曾经的经历,一定有着一些遗憾,只是想明白的时候,孩子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了。
在宇宙间,人只不过是沧海一栗,既然活着,并选择了自己奋斗的路,不管遇到什么样困难或挫折,也要想想自己应该如何积极面对这些苦难,如果想用力地证明自己活着,那就留下一些“证据”吧。这个世界什么都在改变,但总有一些是亘古不变的。例如为什么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名人轶事能让我们所知?为什么有些事迹流传千古让人惊叹?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但他却被人们永远记在心中?我想那一定是一种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精神情感,所以,他们存在的痕迹根本不会被岁月掩埋,不会被人们所遗忘,更不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流中。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比如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奉献出自己青春的张桂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品质;又比如那些无数英勇烈士为中国的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决心,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红色信仰。
生命是场无尽的修行,出生和死亡,既然是注定发生的,那就接受它,并自我折腾式地豁出去,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带来这个时代只属于你的人生烙印吧。
我与地坛读后感1500字5
《我与地坛》让我感动。
爸爸曾说,感动不是觉得这个人太惨了,我想帮助他;而是,这个人原来和我一样啊!我或许还不能说自己和史铁生很像,既没有像他一样双腿瘫痪,也没有写出他那样的惊世篇章,但我确实曾和他一样想离开。
曾经,我被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各种压力逼迫得身心俱疲,几近崩溃。我不止一次盯着天花板上一块块掉落的墙皮问自己:“我一辈子都要像这样熬不出头吗?”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句玩笑话。没有目标和生之愿望的日子是最艰难的黑暗之日。在某个想就此了断的夜晚,突然从半睡半醒中惊醒,反应过来自己在想什么,突然就泣不成声。
几百个夜晚,天幕转暗,我就戴上耳机,去附近的公园,听着很吵的音乐,发疯般地走上十几圈。其实我很明白史铁生为什么不愿待在家里,而想去地坛。家里太安静了,在一个内心已无希望的人耳中,寂静时刻会如针扎般刺进心脏。地坛有着自然又不聒噪的虫鸣,起码有些生气,“园子荒芜并不衰败”。
对一个抑郁的人来说:“人生很美好”,就好像冲一个窒息将死的人说:“周围空气很清新”。痛苦不发生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去想明白。对这样的事,我妈妈和史铁生的母亲选择了一样的做法:小心翼翼的叮嘱与沉默。
我一直以为妈妈不知道我当时那么多消极的想法,而一年以后,妈妈说起当时她看见我写的一些东西,很害怕我晚上出去走路时会出事,我顿时回想起自己最后能走出来的原因。
在一个天色苍白的午后,我终于站上了窗台。当我伸出手,颤抖着握住把手时,却迟迟不敢拉开。窗外,雪花飘飘。我明白,如果我真的拉开窗户,我的自尊心和倔强就绝不会允许我回头了。我已经记不太清当时的心情,或许当时自己已经麻木了。
我想起了妈妈,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走了,他们怎么办?亲情有时是一种累赘,我只想让自己的离开轻如鸿毛。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些画面,在小公园的草地上,我穿着一件明黄色的小裙子,手里还攥着一朵未开的蒲公英,我们都笑得特别开心。有些往事就像一瓶汽水,我很久不敢想起它们了,害怕它们会整瓶炸掉。而现在,我才发现,这些汽水早已被我喝光,往事存在心中,至今隐隐回甘。我从未放下这世间的一切,我不能死,我想活下去,为那些美好的事物。
人生并不全然是痛苦,被逼到极点时,才会回忆起曾经那些如雪花般缥缈又美好的往事。我顿悟,之前的我总爱远望天边绯红的云彩。
看吧,人们总是喜欢遥望,好像望得越远就越能够忘记曾经的脆弱与天真。最后却发现,望而忘,不如不望,永不淡忘。
这之后,我才终于开始回想妈妈在我的不眠之夜里到底经历了什么。她说,每次我出去的时候,她就把家里其它地方的灯都关了,只留一盏客厅的灯,然后坐在沙发上,什么也不做,时不时看一眼挂钟。其它时间就翻看我写的文章,一遍遍地担心。她和我说的时候,我哽咽了,泪水蒙住了双眼。
她其实比我痛苦。那段时间我都不怎么愿意和她说话,一直很冷漠。她和爸爸说过,爸爸只是不断安慰她,没事的。她不敢和姥姥姥爷说,但她觉得他们看出来了,因为姥姥云淡风轻地对她说:“我已经给佛祖上过香了”。
我第一次觉得我的家很坚固。
我也觉得我们家很幸运,我和妈妈都熬过来了。
但史铁生的母亲没有,他比我悲哀。
从那以后,我一直非常乐观,不再把所有的顺逆看得非常重,我很愿意这样活下去。我曾把生活当做一个任务,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然而现在,对我而言,生活是一个机会。而且正因为我经历过真正的低谷,所以我知道自己要努力。我不能再掉进那个我拼尽全力才逃出来的漩涡中去,我要奋斗,用奋斗改变那些我不想接受的命运。
每个人的梦和苦只有自己懂,我没有体验过史铁生的苦,但最后的释然都是一样的。
有人觉得,生而为人,他(她)很抱歉。但更重要的,或许是,生而为人,结果已定,不必抱歉,尽力而为。
上一篇:我与地坛读后感400字
下一篇: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我与地坛
史铁生散文 582人浏览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