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

2022-05-11 17:05:38.0 傲慢与偏见 读后感2000字 世界名读后感2000字 585 浏览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1


  《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一对般配的男女因为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傲慢和心底所滋生的偏见而相互厌恶着。但在经历许多事情,见证过许多失败的婚姻后,二人才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才是自己一生交付的人。

  在阅读这本书时,很多人会欣慰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美好结局。但这本书中,展现给我们的婚姻有很多,有幸福者,也有不幸者。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爱情的不同结果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美貌的奴隶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自己骨头外所包裹的皮囊耿耿于怀。书中也有两个人因为看重外在而使自己原本美丽的婚姻变得畸形扭曲。一个是贝内特先生,另一个是莉迪亚,前者的三女儿。贝内特太太是个除了皮囊和身份之外一无是处的人。不用说她不懂针线活家务活,也不用说她与外人交谈时所呈现出的愚蠢与粗鄙,单单是她那一心想给五个女儿找到有钱帅气的女婿这一想法,就令人咋舌。她仅仅因为长得标致而成为贝内特太太,但是,也仅仅是外表好而已。娶了一个拥有美貌却无趣的女人,你会拥有什么有趣的生活吗?

  莉迪亚,一个在她母亲贝内特太太熏陶下最成功的例子。十几岁就进出各样晚宴和排队,穿梭在许多军官或美男子间,看中的是人家的外表却仍说自己很爱他,他是自己的天使,甚至还挑衅了自己二姐真正幸福的婚姻。这样的女人,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到心酸。年仅16岁就抛弃大好年华和自己所谓的最爱的男人私奔,结婚,再带回家炫耀。这有什么意义吗?这有什么结果吗?这真的是美好的爱情,美好的婚姻该有的样子吗?

  不仅仅是外国,不仅仅是现在,在中国五千多年来的文化中,也少不了这样钟情于一张皮囊的名人。像“烽火戏诸侯”般,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再看看古时候的人,将白粉抹在脸上,胭脂涂在两颊,各种香料搓满全身,用着有害于身体的不知名的“化妆品”,甚至还有为博得皇上一笑而节食十个月的宫女、大臣。再反望现在,化妆品,整容技术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古人是为了博皇上一笑,为自己获得生存地位。那现在呢?我们是可以用这些容貌来买卖吗?或是用这些外貌得到什么?亦是用这些不属于自己的脸来获取不属于自己的爱情吗?是只有修改后的,美丽的,招人喜欢的容貌才能配得上好的,忠诚的,真挚的爱情吗?

  被爱的前提一定是漂亮吗?一定要白吗?一定要瘦吗?一定要巴掌脸,一定要筷子腿吗?有多少人因为外貌而丧失自我,有多少人沦为美貌的奴隶?看重外在的爱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外在,在哪里都是附加题,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

  金钱的走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哟,单身,一年四五千,我们几个女儿的福气来了。”这一段话出自贝内特太太之口。很难想象一位母亲会像评价买主一样评价这位先生。试着找一下贝内特太太对于宾利先生的评价:单身状况以及工资多少。她在乎的是什么?她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赶紧嫁给有钱人,这样,不光自己的女儿会被街坊邻居津津乐道,自己也能被说是“优秀的母亲”,一夜之间便可以成为飞上枝头的山鸡了。这样的人,让人难以置信,瞠目结舌。但这也确实很真实。虽然会有很多名人隐士“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有很多有才识的人,不会因为钱财而放弃自己的清高。但我们终究都是普通人。我们都是爱财的,都是世俗的,难道这年头想要攀高枝的人还少吗?人不就都是贪婪的吗?

  人都是喜欢索取的,人心都是贪得无厌的,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婚姻和那些金钱是可以画等号的。古往今来,多少皇帝爱江山不爱美人,爱权利忘记妻子,爱美人忘记朝政。但是也有许多人是正视爱情,正视婚姻的。像清朝的那个皇帝,顺治。他有着天子的至高权力,但是他抛弃了它,他为了自己的董妃,不再做皇帝;为了自己的董妃,抛弃坐拥天下的权利;为了自己的董妃,他甘愿背负着所有人的不理解与唾弃。但是他愿意。

  虽然有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并且,所有的爱情与婚姻都是应该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之上的,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但是如果单单物质和金钱,是无法与爱情和婚姻画等号的。以物质为基点的婚姻是成功的,但以物质为终点的婚姻是失败的。

  知识的随从

  书中有一段对于达西的描写:“……门第好,钱多,处处见长……”这一看就是个富家子弟的模样。但他之所以能获得伊丽莎白的芳心,最不可或缺的一点是——他有文化,有内涵,有艺术修养。

  古往今来有谁不是如此这般?

  先不说书香门第所讲究的门当户对,或者高门大户都抢着将女儿嫁给状元。且看《关雎》中的那位男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位男子也是以自己的艺术情操博取女子的芳心。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不仅有着一副英俊的外表,并且非常的有才华。王献之在文学上得到了王羲之的真传,不仅文章十分的有文采,并且写了一手好字,王献之的才华和相貌被君王的最小的女儿所看重,无奈之下,王献之只能和自己的发妻离婚另娶公主。再看看现今,关于牛津大学爱情故事:“你愿意和我一起建一座图书馆吗?”这无疑体现出了知识在爱情中的重要。
傲慢与偏见
  那么最纯粹,最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是怎么样的?只需要两点:一个是前面三点相加所结合起的基点,另一个是名为“相爱”的幸福的终点。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2


  爱情,在西方文学中,似乎总是浪漫、悲剧的美学。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是甜蜜而凄美的,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情是卑微而伟大的,而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爱情是复杂交错,失落又疯狂的。如果他们都是至死不渝的浪漫,那么,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里的爱情,就是浪漫中的现实,也是现实中的浪漫。

  傲慢与偏见,让浪漫沉溺于现实

  “A person may be proudwithout being vain.Pride relates more to our opinion of ourselves,vanity towhat we could have others think of us.”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傲慢,但不要虚荣;傲慢,更多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则是指我们想要对别人的看法。当我们对别人的傲慢下定义时,我们也带上了人与人交往之间更可怕的一宗罪——偏见。

  书中一开始,宾利先生刚刚搬来,便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都想娶一个美丽的太太。”这句话似乎透着一股子谚语的通俗。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当时金钱至上社会的反映吗?于是书中有些多嘴、愚钝的贝内特太太,便兴冲冲带着五个女儿去参加舞会。而主人公达西先生也正式出场了。在宾利先生“有礼貌,长相英俊,待人和蔼”的种种光环下,达西先生似乎只有“傲慢,自以为是,无礼,目中无人”。他高傲地拒绝了伊丽莎白跳舞的邀请。

  说来有趣,达西先生和我的英文名一样,我看书的时候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我。后来,达西先生逐渐被伊丽莎白所吸引,我这才发现,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否则宾利先生怎么会和他交朋友呢?当仆人懈怠时,不像当时的贵族一样训斥他们,而是带着关心,却给人故作高贵的样子。达西先生可能是“面冷心热”的一个代名词,他的傲慢是一层习惯,藏在心底的,是自责、懊悔,以及温柔,在等待爱的共鸣。

  可他的傲慢还在,伊丽莎白又怎会因为他的一见钟情就忽略了他曾经的不屑呢?加之威克汉姆的挑拨离间,达西傲慢地不辩解,以及达西觉得简不爱宾利先生,并劝宾利先生和简分手开始,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偏见便越来越深。于是达西先生第一次的求婚,以失败告终。一个高贵的、有钱的贵族,尤其是在那个以男权至上的欧洲,估计会恼羞成怒地、气急败坏地放弃伊丽莎白并且羞辱她。可达西先生没有。他柔软的心里不再是傲慢,而是羞愧,他改变了,傲慢不再是他的代名词。他临走前留下了一封长信,对他之前的所思所做一一解释。这封信不仅是对伊丽莎白克制、温柔的爱的体现,也是达西先生放下自己傲慢的一个象征。

  伊丽莎白并没有错,只是她的偏见让她和内心所爱之人渐行渐远。她是那么的率真可爱,她在所有人巴不得时时刻刻奉承达西先生的时候,她会一眼看穿他的缺点和优点。她是用心来看人,要找的是彼此相爱相知的恋人,而不是一个只有金钱的丈夫。

  读完信的她,放下了偏见,走向了更好的自我。

  爱与沟通,跨越现实,融化为浪漫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彭伯里,在管家的门口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尊敬,他并不是她之前所想象的那样。之后的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

  第二次求婚时,文中这样写道:“当达西迎着第一缕朝阳向伊莉莎白走来的时候,露珠还在草叶间沉睡,广袤的原野上雾霭尚未散尽,与流水一起缓缓流淌的音乐里,只有风不经意地来去,暖阳越过云层低低地洒向青春耀眼的年华。爱情的魔力惯会使沉静的人陷入疯狂,当达西忧郁傲慢的双眼因着内心情感的煎熬而显得慌乱时,当他无助甚或难以控制细微的情绪波动向伊莉莎白表白:‘你已掳获了我的灵魂和肉体,我爱,我爱,我爱你……’”他们最终拥抱了真心,以真诚的爱与沟通跨越了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没有说是否接受,只是默默地握起他的手,放到了自己手里,然后温柔地说了一句:“你的手好冷。”紧接着,在他的手背上深情一吻,答案了然于心。

  爱情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此了吧。伊丽莎白改变了对他的偏见,而达西也冲破重重压力,抛开身份与门户之见与她组成美满的家庭。

  傲慢和偏见,大概是人类弱点中最常见的一对双生花。在书中,它们是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爱情上的障碍,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在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事物的绊脚石。而爱的指引,爱的浸润,让人不断成全更好的自己。

  这大概就是“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这“山海”也许是傲慢,也许是偏见,也许,是人性所有的弱点。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

  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如果放到现实社会,可能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关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尔不懂礼节,调皮一点.却是这样迷住了达西.最重要的是善于和敢于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说“不”。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与偏见正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4


  这确实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塑造了达西和伊丽莎白、简和宾利、科林斯与卢卡斯、威克姆与莉迪亚多对情侣的故事。同时也向我们再一次证明,世界上少有,鲜花插在牛粪上这样的事情。如果有,多半只是表象罢了。知乎上曾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部分人会产生‘聪明智慧的姑娘都被憨憨的小伙子搞定了’的印象”?答曰:严肃的说,要么只是姑娘看起来聪明,要么只是小伙儿看起来憨…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便会碰上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伴侣,要先要锻造自己成为理想的人。以下就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作为讨论依据。

  一、美貌与智慧

  “男性更看重女性的身材、脸蛋,还是思想?”这样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有位网友是这样回答的:“脸蛋和身材决定了我是否想去了解她的思想,思想决定了我是否会一票否决他的脸蛋和身材。”可见外表和内涵一样重要,一个左右相遇,一个左右发展。始于颜值,终于才华。较好的面容和玲珑的外形使我们更愿意去发现一个人的内涵。

  唯有立足现实又能超越世俗的爱情,才能显出其的伟大和高贵。作为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他们两能够为人称道的优点比比皆是。伊丽莎白是美貌与智慧的结合体,但我不得不承认,因为她的个性鲜明,风趣聪明,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忽略了他的美貌,因为她的才华和灵动感十分卓著又天性自然,返璞归真。她不是女神,她也俗气,尤其是在面对自身的相对贫穷,以及母亲和三个妹妹的无理举动时,她的仙气总会荡然无从,而这些似乎都无法影响她的底气十足。我想这和她那懒怠、喜好阅读而又大智若愚的父亲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丰富的个性和智慧常常影响着我们对此人外貌的判定。

  是否像伊丽莎白这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人常常会情场得意,左右逢源呢?并不是的,伊丽莎白尽管举止得体,但她毕竟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人,她对自己的生活走向和价值选择有着明确的把握。除了真正了解她的简,和关爱他的舅妈,她常常是独来独往的。优秀的人,往往特立独行,因为更愿意与契合的灵魂沟通,擅长与自己相处。

  二、初遇威克姆

  睿智的伊丽莎白也受过威克姆的蒙蔽,甚至对他心生好感,但为什么没有酿成大错呢?原因在于伊丽莎白的自尊,自爱,自律。伊丽莎白不止一次的观察威克姆对自己的态度,并在事情未成定局之前,并未被爱慕之情蒙蔽心态,不肯往前走一步。在得知威克姆已有下家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怨怼,当然这也基于她对这份好感的忖度有度,没有给予过多的投入。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在爱情中,当然可以倒追,但不要倒贴。毕竟过多的投入也会影响对方的选择,如果对方心智不够坚定,保不齐会把“对我好”和“我爱你”混为一谈,这是相当可悲的。爱一个人一定要给他选择的权利。这与威克姆这个人配不配没有关系,我们不能因为某人的作为而放弃我们的美德。

  三、爱情中也有“知遇之恩”

  达西无疑是伊丽莎白的真命天子,因为只有他的学识和教养才可以识别伊丽莎白的奇货可居。对于达西,没有过多的言论,王子的人设,多金又傲慢,可是在我们看来是优点的这些东西,险些断送了他的爱情。偶像剧里常常掐去这里的桥段,穷女孩获得了富公子的青眼相加,这绝对是断章取义。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伊丽莎白的父亲是绅士,她们家也是可以请得起厨子并且拥有佣人和女管家。达西和伊丽莎白家的贫富差异绝非严重到来自于两个阶级。这才使得他们有可能相遇,相知,相许。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经典爱情能够被传送至今,绝不是仅限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小美好之中。不管是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傲慢,还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在小说的结尾都被冰释前嫌,但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而所有的发端都来自于两个年青人的浓浓爱意,尽管不曾发觉,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在爱你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好久。爱情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可以为了对方削足适履,还必须要对方觉得你那双残缺的脚是完美的。人大概是在想要爱的时候才迫切的希望改变自己,也大概是在看到对方对自己忍辱负重的时候,才会相信爱情的意义。

  在科威姆初次出场的时候,我也觉得他确实是一个值得垂青的男士。直到真相大白,我不得不明白一个道理。在知人论世的方面,自己似乎表现的过于自大,所谓细思极恐,读书对于我终于是产生了一种极好的影响。不然呢,我很难说在现实中不被狠骗一把,当然这里不仅仅指的是渣男,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很沮丧的向张老师倾诉这件事情,他将我嘲笑一番过后,镇定地告诉我,他每周将买一本书送给我,希望我可以历经天下情爱,以防患于未然。也许这也是一个良策,毕竟读书的人可以经历一千种不同的的人生,而不读书的人,只可以活一次。

  这也是我极力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的学生包括我的妹妹,在不久后的两三年将面临对爱侣的选择,他们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指示;我的朋友,那些经历过几桩情爱但还依旧单身的,将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还有那些同我一样,结婚生子焦灼于家庭生活的人,将在这本书中靠近自己。这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有人说《傲慢与偏见》无非写了两小青年的恋爱,这种结论是武断的,看过此书的朋友们都会发现,它几乎是我们90后这一代人所看过的青春偶像剧的鼻祖,但是,我只能说到,泡沫剧着实断章取义,仅仅迎合了某些低级趣味,至少对一代人的爱情观进行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我呼吁大家,回归原著,回归经典。(郭文)

1 2

书籍简介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名著 490人浏览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