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读后感900字

2023-06-19 14:37:46.0 读后感900字 世界名著读后感900字 353 浏览

飘读后感900字1


  初读《飘》这部小说时,总是读不懂它到底在写什么。是写在美国南北战争下南方种植园主的跌宕一生,抑或是年轻寡母带娃勇闯美利坚,还是在被丈夫抛弃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深爱的是我丈夫这类俗到不能再俗的白月光替身?

  本书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似乎在用这种浮夸的写作方式,去掩盖不被当时男权社会所认知同意的内核思想,“女人同男人一样,是大树而绝非小草;是大海而绝非雨滴;是土地而绝非尘埃”。书中嬷嬷的一句看似荒谬却又无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刻板要求:“哦,我的郝小姐,在舞会上你应该吃得比小鸟还少,而且我不希望下次你再看见老鼠时没有被吓晕过去。我的意思是,要知道不会有先生会娶像你这么大胆的姑娘,哦!我的小羊羔,你应该再娇弱点,先生们都喜欢这样的小姐。”甚至在郝思嘉偷听到其他姑娘在背后议论、羞辱她时,因生气而苍白的脸也会被一向胆小腼腆的查理解读成“女人真是又脆弱又娇嫩,只要一提到战争和艰难情况,就会使他们晕过去”。这看似无厘头的话,却又深刻地揭露出当时社会普遍认知,“女人是脆弱的、是感性的、是依附于男人的”。

  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作者玛格丽特并没有随波逐流去肯定当时的社会观点,反而创造出了郝思嘉这一违背了大众心理预期、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她活泼,她奔放,她畅所欲言,她敢爱敢恨,她不是谁的附属品,她也不是风一吹就能飘走的尘埃,她不娇弱,她不腼腆,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在战争爆发时,她为了心中一切所爱之人而努力奋斗,她褪去了少女的青涩,用自己的双手带领家人和朋友在塔拉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

  杨绛先生曾说“读《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它永远是经典,撇开关于其中黑奴的争议,《飘》还是相对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嬗变,特别是其中关于土地所呈现出来的深情,着实珍贵,值得细细品,细细读”。是的,土地是郝思嘉在“飘亡”时唯一的依靠,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土地都给了她极大的安慰,正因为小说一直贯穿着郝思嘉对那片红土地的热爱,小说的立意变得高远深邃且又永恒。如果读《飘》时,仅仅只读到爱情肯定是不全面的,爱情不是物质的,那是精神层面的感受,并不随着物质的转移而转移,然而土地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它与日月同在。
飘
  《飘》值得一读!

飘读后感900字2


  “战火中的玫瑰”美丽而又高傲,她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对家乡有着无尽的爱。

  “呜呜”的号角声拉开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被压迫的黑奴们翻身了!在美国这片大陆上死亡,战争到处上演着,鲜血染红了土地,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思嘉这位貌美的年轻贵族女人也从云端落下,成了难民。

  在战争与困难面前,思嘉骨子里坚强的本性体现出来了,她带着一群老弱病残回到了辞别已久的故乡——塔拉。在途中,她经历了黑暗、无助,等待着黎明的曙光,她可以轻易丢下一堆累赘远走高飞,过上她曾经大小姐的日子,但是她没有,她记着曾许下的诺言——保护好媚兰,这一信念是她战斗起来行动起来的精神支柱。

  塔拉被黑暗恐惧与蓝色的悲伤笼罩着,思嘉挚爱的父母离去了,战争将这儿踏成一片废墟,没了高大父亲的保护,也没了慈爱母亲的爱抚。面临着乱世的威胁,还有一帮老小“嗷嗷待哺”她伤心过,痛苦过,崩溃过,在重重抉择中,她选择留在塔拉。因为,她可以背叛亲人,她可以陷害朋友,她可以不顾母亲的教导,但是她离不开塔拉,因为这是她深爱的故乡,这儿有她童年的欢声笑语,有她美好的青春回忆。在冥冥之中,命运已将她的血脉与这片圣洁的土地紧紧相连,这朵战火中的玫瑰,根早已深深扎在这块叫“塔拉”的土地中了。

  当她看到眼前备受战争折磨的故乡时,她是悲痛的,不甘的,在她记忆深处的塔拉是美丽的,幸福的。她渴望做些什么来改变塔拉,她心中燃着一团火,那是对战争的痛恨,那是对改变塔拉现状的坚定信念。她就是战火中的玫瑰。

  在战争不断的塔拉,千金小姐思嘉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火中的玫瑰思嘉。从前的她无忧无虑,生活在梦幻般的温柔乡中,而现在她带领众人一起干活,女人的活她做,男人的活她也干,艰难的事情她抢着干,危急关头她更是最先站出来。很快她的手不再纤细,变得粗糙,手上沟沟壑壑,覆满老茧和伤口,尽管她的手变得丑陋了,但我内心对她却更敬重,也更觉得她才是战火中的玫瑰。

  我钦佩这个女人,虽然她有时不择手段,还有强烈的嫉妒心,但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仍深爱着她的故乡,深爱着这南方小城,她没有忘记初心。

  她是当之无愧的“战火中的玫瑰”。娇艳却又坚忍,在乱世中奋勇拼搏。

飘读后感900字3


  真正的英雄,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依旧勇往直前。一一题记

  疲惫的目光抽离书本,缓缓合眸,思绪不知飘向何方,只觉得不知何味的感叹。

  初看这本书时,它的名字令我好奇,如此厚重的一本书怎能仅用一字概括?但当我在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看到主人公斯嘉丽那如飘絮般随风而逝的坎坷历程,才知这一字背后的酸楚与希望。

  起初我对斯嘉丽实在喜欢不起来。在斯嘉丽身上,我看到了人性自私贪婪,吝啬可鄙的一面,比如她为了钱不择手段,而去选择婚姻。面对所爱与被爱时的愚蠢固执,着实令人讨厌。但她的勇敢与坚毅,对土地的执着又让人叹服。

  再读时,突然间感觉,斯嘉丽那种对金钱和土地的狂热追求是可以理解的。战争夺走了斯嘉丽的一切,她从绝望,到后来开始自强,骨子里的傲气终于发挥的淋漓尽致。母亲的去世,父亲的颓然,没有催垮她。她撑起了自己空荡荡的内心,也撑起了整个家。

  最后的最后,即使梅兰死去,瑞德离开,斯嘉丽还是决心回到塔拉庄园重新生活。因为她坚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像风一样捉摸不定的命运使斯嘉丽为之追求的爱情随风而逝,飘得无影无踪,但一路的艰辛也让她成长,让她内心坚定。读完之后,又想起余华的《活着》,那些顽强的生命力总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斗志和力量。

  就像在青春的赛场上,我们会遇见未知的困难与挫折,也会经历无数的迷茫与无助,那些生命中无所适从的日子,那些生命中带给我们的漩涡与急流,我们要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它,战胜它。

  还记得考试失利后,我看着惨不忍睹的成绩单,看着试卷上一个个鲜艳的叉号,它们像是化身张牙舞爪的妖怪嘲笑我。笑我什么呢,我真的尽力了,却不曾想会是这样的结果。在那段低沉的日子里,是斯嘉丽给了我神奇的力量。从此,卧室里深夜的墙壁上有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清晨的阳台上多了一个大声朗读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多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多少个青灯黄卷的日日夜夜里,我背着行囊执着前行。当我有一丝疲倦,些许颓唐,我便停下来,休整片刻,然后告诉自己:向阳面对。阳光透过明亮的格子窗照在书本的右下角,那是我写的“加油”。

  生命中,我们可以短暂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过去的就让它随风而去,但也要笑的方式去面对明天。生命没有结束,我们的脚步便不能停歇。

1 2

书籍简介

  •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 535人浏览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