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200字
2023-04-11 教育的细节 读后感1200字 教育读后感1200字 433 浏览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200字1
网上曾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同样的,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不该止步于眼前的苟且,更应该追求诗和远方。为了诗和远方,我们不得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在教育场上尽情绽放。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喊着“细节決定成败”、“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然而,真正能做到精细教育的,却少之又少。教育与细节,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深陷琐事的泥潭,不能自拔,不断丧失教育的本心;二是,教育脱离生活的琐细,成为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如当头棒喝般敲打众人,让我们醍醐灌顶,在教育这块“硬骨头”上不敢半点松懈。
教育处处在,处处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把小事做到每个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这让我想到朱教授曾讲到的一个真实的教学故事,它讲道: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某次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
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千千净净,然后告诉他的学生们,知识只有留在心中的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见识了这位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一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教育的高明之处是,于无声处让“危险”无处遁形。
学校是讲爱的地方,因此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安全感和爱的示范,教师要学会在严厉与关爱之间寻找平衡点。对于迟到这种在学校司空见惯的行为,一般的老师会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在班级内当义工,为班级做贡献,以此“将功补过”:而河南的艾瑞德学校,迟到的学生会悄悄进入班级,一声不响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而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其他学生也只是报以微笑,给迟到的学生留有充分的爱和尊尊严。这样的效果远远要好于个别极端教师的处理方式:那位因学生军训迟到而不得不体罚学生的、被开除的老师,我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也难免感叹当下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所瑕疵,但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这名老师能从爱出发,以爱化解学生迟到后的不安,效果会不会更好?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保证这名学生改掉迟到的习惯,而且还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如果此前的学校对这名学生的教育有所成效的话,学生的迟到问题压根不会出现,正是之前教育的纰漏,使这位教师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罚,显得爱不够,难免遭人重议;不罚,则责任心不足,同样会被诟病。这名教师的“不幸”就在于,在严和爱之间错失了分寸。无论我们的教育方式如何转变,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心一-爱。
也许我们一个关爱的眼神,就能唤醒孩子求知的本能和欲望;也许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抚慰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灵;也许我们一个真心的示意,就能让孩子们彼此“一笑泯恩仇”;这就是教育的细节,这就是细节里的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200字2
简洁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的漫画,枯树下,落叶飘零,一只鸟蹲在笼上沉思。它在想什么呢?封面上的两句话深深吸引了我:“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
如果说教育是一种相遇,那么和《教育的细节》相遇,于我就是一种教育。本书作者朱永通先生是一位有心人,无论是到学校采访,出席论坛和活动,还是女儿的上学经历和反应,他都能从中发现生动的细节,进行深入地思考。书中的“观念”、“细节”和“一厘米”的概念令我印象颇深。一行行朴实的文字,一个个无声的细节,一段段鲜活的场景,让我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育细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细节虽小,却能穿透心灵,体现育人之智。
书中写到:“在我们肉体的躯壳里,住着一个名叫观念的‘幽灵’。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时刻扑闪着她的身影......”观念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说观念决定方向,那么,细节则体现了观念。
人是观念的作品,也是情感的动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急着跟他讲道理,而是反过来,先从情感上打动他,让他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松动,正如孟子所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许多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可能事实上并非如此;哪怕真的是好的东西,它不被接受,其背后可能有微妙而复杂的因素,我们首先应反躬自省的是,自己传递的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
朱永通老师以她女儿学校的舞蹈课老师在教学上的一些做法,作为“教人”观念的鲜活注脚: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观念形塑下的不同处理方式,所激发的情感回应截然相反,可见,情感是教育中不容小觑的人性成分。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总存在着差异性,学习广播操对于协调性、方位感、节奏感等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需要再逐一地进行分解教学。在一次课堂中,我顺理成章地将这部分孩子请出准备单独进行再辅导,便开始一个一个动作耐心地带着他们练习起来,然而其中一位孩子矗立在那里纹丝不动,我开始心怀一丝气愤。靠近后看见他脸庞流露出来的害怕、着急、懊恼,那是害怕被批评的眼神,觉察到自己落后的焦虑......我调整了一下心情,遂温和地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他开始跟随着一拍拍比划起来。针对他的动作情况我再进行了细致地指导,大到动作的方向,小到一个弓步迈脚再如何用力收回。当然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他,对他吼叫:“教了这么多遍还不会,现在还不跟着做......”但这样,兴许未来他就再也无法提起动力去努力了,甚至对于体育课也会心生畏惧,更别说运动能力的提高了。所以,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用心对待,也许在他内心之路上只有微微的一厘米成长,如朱永通老师所提倡的,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坚持,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阅读朱永通老师的文字,感受细节里所藏之卓见:教育的细节含笑在师生的问候里;教育的细节绽放在缕缕的发丝里;教育的细节躲藏在教室的座位里......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播撒,我们的体育课堂虽是“身的锻炼”,但也该有“心的养育”,教师当永葆教育之慧,于无声处润心,于细微处育人。
上一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200字
下一篇: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教育的细节
陈宝泉教育 378人浏览
《教育的细节:陈宝泉教育评论集》是2012年1月1日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