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后感1600字

2022-09-23 15:27:05.0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读后感1600字 教育读后感160字 499 浏览

  暑假是教师自我充电的好时机,而我认为读书是最简单的一条路。《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也是我暑假拜读的第一本书。

  当第一眼看到“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这个题目时,我是半信半疑,教育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要说教育可以创造无限可能未免太过夸张,可是翻开书后,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一个又一个学校教育的奇迹、一个又一个教师教育的奇迹、一个又一个家庭教育的奇迹让我刻骨铭心、感动良久,案例中的主人公令我佩服之至,也于润物细无声之中让我确信:教育,的确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这本书主要围绕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家庭教育三方面,结合典型的教育案例,阐明了:教育重要的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育者、每一个教育主体、参与者等都具有无限的可能,具有无穷的潜能。发现这些可能和潜能,并用爱与责任去激发它们,就能成就精彩的教育。

  下面我将自己的感悟与反思总结如下:

  教师要做学生的伯乐,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为千里马。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专门盯着学生的缺点,并不断放大。但是在专门研究“差生”问题刘京海老师案例中,我明白了与失败相比,成功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成功反复遭遇失败从而丧失自信心,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反复成功,唤起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实施成功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从心底里对学生有所期待,然后要给与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反馈鼓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与表扬,因为表扬是在传递成功的信号,使学生越来越自信,行为越来越自律。投身诗意教育的苏静老师,仅仅任教两年,但是班级里的学生却个个能写诗,正是因为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坚持让学生每日背诗,抓住教育契机赞扬学生用诗,创造机会让学生赛诗,通过背诗、赏诗、作诗等过程践行自己的教育。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教师如果以伯乐的身份来对待学生,何愁找不到千里马呢?教师要保持求知热情与能力,教学相长。“绝不把自己不明白的东西留给学生,也绝不能让孩子读你没有读过的书。”书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想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不可能成为全能全知者,但是要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与能力,首先自己的知识储备过关,我们才能有底气去教育学生。“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孙维刚老师,能够给初中学生辅导大学数学,能凭借“俄文功底”为学生翻译最新的数学竞赛题,真可谓是“别人家的万能老师”。

  还有上文提到的苏静老师,如果不是自己有着足够的文学素养,怎能把诗意教育进行的如此成功呢。这也鞭策着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无视前任积累的教育财富,要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才可以。当然作为教育者,让学生爱上读书也是我们当今的重中之重,尤其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颁布,提出了任务群的概念,强调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的要求,也对学生的知识拓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还想说,在教学中也不能无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因为学生的问题也是倒逼教师成长的关键。正如央视百家讲坛中的纪连海老师,当被别人问及为什么知道的那么多时,他坦言“学生逼的”,正是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迫使他不得不钻进图书馆查各种资料。

  我想在学生与教师的这种追问、探索、回答的互动也是促使师生主动学习、共同进步的关键。家校共育,做撬动地球的推手。“推动摇篮的手能撬动地球”这句话写出了家庭教育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不能代替家庭,老师不能代替家长。张海迪的父母,为她创造读书氛围和环境,让文字为张海迪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母亲南希保护并鼓励他的每一次好奇心,才有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以“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为“教子经”的王淑珍把13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了博士……

  这些鲜活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天才是教育的结果。现在的教育现状的太多的家长缺席孩子的教育。或当起了甩手掌柜,或简单粗暴求成绩,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家校共育的桥梁,做撬动地球的推手,要帮助家长清楚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的问题,而是动力问题、习惯问题,这不是靠打骂可以解决的,要积极发动起家长参与到成功教育的实践中来。

  “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爱读书,读好书,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