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2022-04-27 15:49:15.0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1000字 小说读后感1000字 659 浏览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1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在《追风筝的人》中,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主仆,说是主仆,又更是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可性格截然相反,阿米尔懦弱自私,而哈桑则是勇敢善良,他会用弹弓逼退欺辱阿米尔的恶霸,为阿米尔伸张正义。阿富汗有每年都会“斗风筝”的习俗,阿米尔奋力地用自己的风筝线割断他人的线,上百只风筝在空中飞舞,回旋、躲避、厮杀,不断有风筝坠落。阿米尔赢了,他赢回了父亲的心。哈桑一直是替阿米尔追逐风筝的人,他一看到蓝风筝飘落,带着灿烂而又如此真诚的笑容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之后,哈桑迅速穿梭在拥挤曲折的街道间,一会儿就消失了。小镇中的恶霸阿塞夫早就预料到,哈桑会替阿米尔捡风筝。他一路尾随,最终把哈桑堵在小巷中,性侵了他。这一幕,被前来找哈桑的阿米尔亲眼目睹,他看到了一切,他懦弱胆怯的性格使他没有站出来的勇气,从此他对哈桑心存愧疚,不愿见到他,于是诬赖哈桑偷窃,哈桑即便知道他被谁构陷,仍然在老爷面前承认“罪行”,哈桑被赶了出去。
成年后,阿米尔随父亲移居美国,父亲死后。阿米尔接到父亲好友拉辛汗的电话,说,哈桑已死,并且他的儿子索拉博现在身处困境,需要阿米尔救援。要想救出索拉博,他要与恶霸拉塞夫决斗,这次,阿米尔没有退缩,他想起年少时的种种往事,想起这心的自责与愧疚带给自己深深的痛苦,他站了出来,即使他被拉些年来拉塞夫几拳打得折断肋骨,牙齿被打掉,满嘴鲜血,在地上挣扎。关键时刻,索拉博用弹弓打瞎了拉塞夫的眼睛,两人得以逃出生天。事后,阿米尔带索拉博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两人像他少时一样斗风筝,索拉博的风筝断了线,阿米尔又问出哈桑曾经对他说过无数遍的话,“需要我去追回那只风筝吗”。索拉博点点头,阿米尔听见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所以,这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不,放飞的可能是阿米尔心中对于过往的释怀;可能是阿米尔对当初没有站出来救下哈桑的愧疚;可能是这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心中,正在生根发芽的错误的种子;可能是对自己的救赎。追风筝,追的可以是友情的执着,纯粹和勇敢;可以是亲情的渴望,忠诚和依恋;也可以是人性的正直,善良和诚实。
我想在人生的苍穹下,也一定翱翔着这样一只风筝,等着我们将他守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
这样的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2
“我仍然喜爱这本书,我爱它,就像你们爱自己捣蛋调皮、叛逆不羁,但终归还是可爱善良的孩子。”——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故事以时间顺序向前推进,如潺潺流水,点滴之中,却可以体会到人性和情感的真实,洞悉到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曲折。友情、亲情、爱情、历史、战争、人性……无数的瞬间触碰到内心的柔软,涌淌自灵魂深处的酸楚与甘甜,让人泪流满面。主人翁阿米尔与哈桑的故事震撼心灵、发人深思,那湛蓝色天空上飞舞的蓝、绿、红、黄的各色风筝,和那倔强地追逐风筝的金发碧眼男孩,始终萦绕脑海,久久不忘……
风筝的寓意,在我看来,不仅是阿米尔童年的象征,是美好的记忆,是兄弟间的友情,是修复父子关系的重要纽带,更是最后解脱的工具,是灵魂得到救赎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希望,它的出现,让一切变得美好……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究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巷子。”作品中那个荒芜的巷子藏着阿米尔内心关于人性的恐惧和愧疚。为了赢得父亲的赞赏,他操纵着手中的线,借助哈桑的帮助赢得了比赛,却丢失了自己童年最珍贵的心性。当他目睹哈桑被阿塞夫等人强暴、侮辱时,却怯懦地躲在角落里。面对阿米尔的冷漠无情,哈桑却用温情原谅了阿米尔,就像他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中,阿米尔陷害了哈桑,迫使哈桑跟爸爸阿里搬离。作者为情节发展涂抹上的昏暗色彩,赚足了读者忧伤的情愫。俄国开始对阿富汗发动战争,阿米尔随父亲辗转到美国。再回阿富汗时,已经是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哈桑被屠杀,以前他们乐以生存的小城,被一片废墟取代。空气里充满了血腥味,杀戮、虐待、抢掠无处不在……此时的阿米尔,已经知道哈桑其实是自己的弟弟,带着恕罪的愧疚,他寻找到哈桑的儿子。阿米尔将这个经历了父母双亡,被抛弃、被虐待、被猥亵,心灵脆弱,精神崩溃到企图自杀的孩子,带回美国。然而,他与孩子之间是陌生、冷淡、充满隔阂的。直到有一天,他为孩子追风筝,倾吐出那句压在心灵深处的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切恩怨过往,在奔跑中释然。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作品刻在阅者脑海中挥不去的铭记。为的是一个人?一种信仰?我们或许不能完全揣摩到哈桑的内心世界的境界,但仍然可以透过他的言行感受到极其纯粹的人性闪光点。那份美好,隐匿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那份正直善良和平友好,是我们灵魂中完美与善的一面。或许,成长中,我们会因为懵懂无知,少不更事,内向胆怯,自私狂妄犯下许多错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教会我们面对人性的阴暗之时,坚持自我救赎的勇气和行动。
勇敢地面对自己,永远铭记生命里“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3
风筝是自由的,是真诚与爱的象征,每当抬起头,望见高空中飞翔的风筝,阿米尔都会回忆起年少的那个他。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故事的开篇,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句话,那些以为可以随风逝去的往事,渐渐涌上心头,曾经那个年少胆小自私的自己犯下的过错终是要偿还。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回忆中的故事美好却又苦涩,阿米尔的一句“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而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究竟又有何蕴意,这一层看似关系早已在二人出生时便有了结论,主人的儿子与仆人的儿子之间,终究还是逃脱不掉的主仆关系,一场畸形的友谊。
曾经对哈桑做出的种种伤害萦绕在阿米尔心中久久不散,二十六年过去,他还好嘛?
回想曾经的自己,内心终是无法解脱,一幕幕的场景像毒蛇一样不断侵蚀自己,最终,阿米尔还是选择了那条再次让他成为好人的路。
但当他回到了故国,却发现自己就像一名旅客。是战争摧毁了他记忆中的家,摧毁了自己的救赎。以为自己将会伴着遗憾入土,突然得知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消息,本想放弃的他在知道他与索拉博之间的关系之后,毅然决然地决定带着索拉博离开这个充满硝烟与绝望的地方。
勇敢坚强像一位打不倒的圣斗士,那一刻的阿米尔好似曾经的哈桑附体,拼尽全力带索拉博逃出牢笼。
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曾经那个愿意为阿米尔捡风筝,千千万万遍的少年早已不在,最后,无论是为了他与索拉博的那一层关系,还是为了让自己从索拉博的身上得到救赎,当他看到索拉博的那一抹微笑之后,他都愿意:为他追风筝,千千万万遍。
高翔的风筝兀自游荡,没有方向,因而自由。人群欢呼沸腾,因为人群永远不能如风筝一样,无所牵挂,洒脱的奔向远方。仍是记得,多年前,有一个歌者说过: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纵然孑然一身,也许正是背负了一身的情感罪行。而前呼后拥者则正是情感的体验者。每个人都在世间爬山涉水,希望体验生活情感,觅得幸福真谛。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4
引言中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愿你们的风筝飞得又远又高”。对于这个“风筝”,它是作者的一个隐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筝”,对不同人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是一直渴望拥有的某种情感;可以是不愿放弃的某种冲动;可以是坚持多年的某种梦想……但对于本书主人公阿米尔来说,风筝代表的是父亲的认同、是人格的缺失部分,当他追到了风筝,他才足以成为自认为健全的人。我也在认真思索我的“风筝”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尚没有答案,不过我坚信面对强敌不退缩,面对挑战不畏惧,我心中的“风筝”会越飞越高。
这本书,没有绝对的男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质朴,忠心,善良坚韧的哈桑。心细胆小,缺乏爱与安全感,在情感上不够坚定的阿米尔。在他们不平等的友谊背后赫然隐藏着他们是亲兄弟的真相。
全书将当时的阿富汗现实与阿富汗的种姓制度展示的淋漓尽致,表面上如此平静祥和的民主国家,背后却是不平等与滥捕滥杀之风盛行,社会动荡不安,贫富差距明显。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这一个小家展示了整个阿富汗的社会状况,角色安排恰到好处,层层递进,人物的不断增加使文章充满趣味的同时又有极强的紧张感。由于阿米尔童年时的敏感与缺爱,让他选择用低劣的手段赶走哈桑,他用诬陷和欺骗换来了不仅哈桑的离开,也带来了内心无限的愧疚和不安。正是他内心的愧疚与不安,带了他与哈桑未来的生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命运的因果轮回终究没有放过这个曾经做出坏事的男孩。后来的他,为了带走哈桑的儿子,被阿塞夫打成了兔唇;当他目睹哈桑的儿子自杀被救活后眼神闪着光。他终究是变成了他,勇敢坚强,充满力量,面对感情不再迷茫彷徨。
阿米尔明白了哈桑经常对他说的那句话。因为他在追逐的风筝正在向他逐渐靠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如今又成了阿米尔经常对哈桑的儿子说的话。这种冥冥中的罪孽与救赎,让我感慨作者匠心独运。故事最后,阿米尔得到了他追逐一生的风筝。但是回到现实,我们穷极一生思索风筝是什么,可能这个问题也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反观阿米尔那受万人敬仰的父亲,对外刚强有力,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好的丈夫,但他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父亲,不管是对于大家认可知道的阿米尔,还是丑闻下诞生的哈桑,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和义务,最后潦草收尾,表面上他一直掌握着自己追逐的风筝,实际上他从未得到过那个风筝。
看完这本书,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追求,我们也应该追逐心中的“风筝”,最后“愿你们的风筝飞得又远又高”。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5
自上次风筝放飞后,站在娑婆人海里,突然发现,我不是那个放风筝的人,倒是在三两风筝缠绕时,追赶那烈日清风里摩擦发热的丝线,或许这是本能反应,当注定你视那放风筝的人为你最尊贵的人时,一切剧本的发展都已经写好——风筝注定在放和追的人眼中无法逆改的意义与价值,生怕它折断,风筝飘摇里,那些转瞬即逝的心境与憧憬随风而去,所以就成了那追风筝的人。
记得曾经读过《追风筝的人》,开头毫不吸人眼球,所以没能读下去。而今重读一遍,又仔细带着很多写的很好的书评,去读才知道这追风筝的人,有如此深意。
这本书以俄军占领阿富汗为背景,以一富裕人家少爷的视角写起,从风筝开始,至风筝结束,以祥和开始,至祥和结束,其间波澜起伏,反衬人性的自私和善良的对立。
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孩子,也因此不被父亲看好。他有一个特别好的小伙伴哈桑,他们在一起放风筝去跟别的孩子们比赛,哈桑总是会冲过去,把掉下来的风筝捡回来。由于哈桑的奴隶身份,别的富家孩子们总欺负他,而阿米尔却总蜷缩在角落,从来不敢上前阻拦。哈桑的卑贱也因此让阿米尔心生憎恶,在他13岁生日晚上陷害哈桑偷了他的礼物,成功地将哈桑赶出了家门。直到最后,阿米尔才知道哈桑是他爸爸的私生子。他想起小时候的场景,心生愧疚,不顾阿富汗的战争,开始去寻找哈桑,走上了自己的救赎之路。然而哈桑已经去世,他救回哈桑的经历了心理伤痛而失去感情的儿子索拉博,只有在说起哈桑和阿米尔的风筝的时候,才会不知不觉地笑起来。阿米尔的结局是幸福的,他追到了他心里飘走地风筝,振作起来,也终于明白了因此而付出的代价是生命。
与其他外国小说的表达形式不同,作者没有用更多地笔墨去渲染场景,而是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的将故事线慢慢勾勒出来,却可以打动读者,让读者似乎在面对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而因为哈桑潸然泪下。而在我们生活中,似乎也曾扮演着这两个角色,一个放飞风筝,一个成为追风筝的人。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像阿米尔那样最终忏悔,去追寻曾经丢失的风筝;且又有多少向哈桑那样默默为阿米尔付出,却仍然饱受创伤而含泪离开的人,最终默默地消失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给阿米尔们救赎的机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需求充斥着人们,情感和道德的缺失,让如今的人们丢失了很多精神世界。华夏五千年,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是道的信仰,儒的纲常,我们应该捡起它们。
最近几年我们的国家多灾难,如总理所说“多难兴邦”,灾难带给我们伤痛,也唤醒了我们“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团结。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在灾难中饱含泪水,又因为大爱而润湿眼眶。愿这世上人人相互尊重,别到最后失去才懂得珍惜,为那些如哈桑那样忠诚的朋友,也可以说一次——“为你,千千万万遍”。
上一篇:柳林风声读后感400字
下一篇:致教师读书心得6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小说 797人浏览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