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1500字

2023-11-20 15:32:30.0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读后感1500字 哲学书籍读后感1500字 295 浏览

  喜欢这个书名,即使叔本华是一名悲观主义哲学家,人们还是能从他的笔下,感知到对于这个世界积极温暖的思考。我想,悲观主义和悲伤、悲情并不是同一件事。在本书中,持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并不否认快乐、健康、愉悦、宁静等品质的重要性。全书用五大部分:“人生总论”“处己之道”“处人之道”“命运与世道”和“阶段人生”,阐述了属于叔本华的“幸福论”。

  简而言之,叔本华教你如何“幸福”,但是这第一步,就是承认“不幸福”的存在。正如文中所说,“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因为生活的本质并不是追求幸福,而更在于避免痛苦,“明智人士所致力的是免于痛苦,而不是寻求欢乐”,这便是积极悲观主义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秘诀。

  悲观主义者并没有什么不好,它不意味着与这个世界决裂,只是更清晰地看透了一些事情,更早地接受了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你无法拥有绝对的幸福,亦无法对外界的事物做到绝对的掌控。明晰了这两点,思维或许会有新的不同。

  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核心,另一个核心就是意志。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提到,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意志,它是人类痛苦的根源。虽然本书并没有直接探讨叔本华的意志论,但也侧面提及了人的意志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幸福的。之所以用“决定”这个词,是因为叔本华用了一种较为绝对的言辞来肯定意志的重要影响力。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叔本华认为,影响幸福的本源,不在于外界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如何看待外界、如何对待变化。“所谓人生的幸福和艰辛,并不取决于我们的遭际,而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它,在于我们感受它的性质和程度”,“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它”,“人的心灵对于自己的感性、欲望和思想所获得的总效果是否觉得满足,跟他的本质具有直接关系,外界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罢了”。简而言之,人的性格和品质才是唯一直接、本质影响到我们快乐和幸福的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间接而非立即的。

  然而遗憾的是,人的意志又往往以追求满足甚至贪求欲望作为最普遍、最终极的呈现。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本性在本质上是无法休止的”,“人生快乐的两大仇敌是痛苦和烦闷”。要么是满足后的厌倦和沉闷,要么是未满足的痛苦和不甘。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的过程似乎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剧烈摆动”。

  与意志相对的,便是表象。叔本华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表象。在谈论幸福时,叔本华也借用了这一观点:“世界的真相便是所有的幸福在性质上都是梦幻的,只有痛苦是真实的”,“所谓幸福和欢乐都不过是海市蜃楼,从远处可以见到,一旦接近就消失了。另一方面,折磨和痛苦却是千真万确的,其现实性没有缓冲余地,不容许妄想或虚假的希望置身其间。”这是悲观主义者叔本华提出的观点。

  就普通人而言,也并非没有借鉴意义,避免做出叔本华笔下的愚蠢之举:“为外我而牺牲内我,也就是为了光辉、官职、排场、头衔和荣誉而放弃个人全部或部分的安闲和自主”。因为“这些人的重心不在自己,愿望和幻想每有变动,他们的重心也会变动”,“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丧失或令人失望,他们的幸福基础就被毁了”。

  “命运总是不客气地老早教训我们,我们并不能真正拥有什么。”这是叔本华给予我们最真实、最本质,然而也带着痛楚的答案。

  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家糖果店,货物应有尽有,形形色色——全都是用同样的糖浆做出的。成功和失败、农舍和皇宫,不管人的命运呈现出多么不同的形式,一些相同的成分总是在那里。

  你看这世间的不平等,像万花筒的组合一般,每转一下,一幅新景象呈现眼前,但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以前看过的同样东西。所以,叔本华告诫我们,在顺境中想到不幸,在情投意合时想到敌对,在天气晴和时想到密云满布,在热爱中想到恨,在信任时刻想象他人的不义,在逆境中更要保持欣喜与轻快。

  无论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他们都将在时间的长河中,应对着此岸之“变”与彼岸之永恒的课题,都在那副名为人生的华美刺绣上,看到了反面略有不堪却愈加真实的纹理。

1 2

书籍简介

  •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叔本华哲学 196人浏览

      《“我读”系列: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取自叔本华一生中最后一部巨著《附录与补遗》,是他对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名声沉寂六十多年不获承认的叔本华一夜成名。正如他所说,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我读”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