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1000字

2023-04-25 15:46:19.0 恶意 读后感1000字 小说读后感1000字 372 浏览

恶意读后感1000字1


  善与恶是哲学史上永恒不变的两个主题,而恶意的出现形式往往多种多样。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野野口对于恩人日高竟然有这样的恶意,而这仅仅源自于他的嫉妒和自卑,“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野野口是一个自我意识过剩的人,自小便沉浸在怀才不遇的情绪里。而日高则是一个善良的存在。他骄傲,有着强烈的自尊,并且为人友善。在孩提时代,日高会每日陪着厌学的野野口上学,在遭受校园暴力的时候仍然不妥协。成年后,日高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畅销作家,并且帮助野野口成为儿童作家。可是野野口的生活却是截然相反。他非但没有实现成为职业作家的梦想,而且患上了癌症且命不久矣。于是,对梦想的不甘心以及对日高的嫉妒逐渐转化为内心深处深深的恶意。这份恶意充斥在野野口的脑海里,不断膨胀,最后,谋杀日高并且为了诋毁他的人格而捏造了各种谎言。野野口之所以仇恨日高,是因为日高具备着他所艳羡的一切美好品质和优越人生。他恨日高心地善良、优秀上进、时运亨通。他恨自己心胸狭隘、自甘堕落、时运不济。日高已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而野野口只能在泥土里仰望他。所以野野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日高从高台上拉下,让日高哪怕死后也被世人唾弃。
恶意
  拉伯雷说过:“人与人之间,最使人痛心的,莫过于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得到的却是恶意和伤害。”正如书中的日高邦彦,他将野野口修视为好友,不仅童年期间帮助他,在成名后更是介绍他为儿童小说家。可换来的却是被野野口残忍地杀害,以及想得到日高问世作品之真正作者的美誉,这是怎样的一种恶意啊!最后究其心态,却只是简单的“我就是看他不爽”。毫无由来的讨厌,突如其来的厌恶。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情绪。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境下,就没来由的对一个人抱有恶意。人性果然不能深究,我们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丑陋吗?连借口都找不到的情绪发泄的确需要我们省思深不见底的人心。

  《恶意》让我们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拨开迷雾,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凶案背后的是自卑,是无能,是嫉妒引起的深深的恶意,深不见底,是让人脊背发凉的人性之恶。当这股恨意无限膨胀,所诱发的便是一场人性悲剧。东野圭吾笔下的野野口修代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内心阴暗,灵魂肮脏,自卑心的作祟让他们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每个人都会有不可避免的阴暗面,细小的恶意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当原罪被放大,总有一角能照出自己。在这个暴戾冷漠的社会中,我希望我们可以少一点逃避和否定,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卑劣,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自己被这样的邪恶裹挟,内心会有多么寒凉。多一点温暖,多点关怀,相信吧,爱会蔓延至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实会不断地放大我们不如意的地方,但,请一定小心守护好自己的内心,不要让细小的恶意长大,变成无边的野兽,将一切都拖入黑不见底的深渊。世界上有太多恶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恶意读后感1000字2


  当试图冲破欲望的枷锁时,我们将会被拖入无尽的堕落深渊。——题记

  提起东野圭吾,我们通常都会想起他的四大杰作:《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以及《恶意》。他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人,但在他天马行空的创造中从不缺乏精妙的细节。经过层层递进、不断反转之后,所有的内容指的都是同一点,《恶意》很好的体现了这个风格——属于东野圭吾的风格。

  一开始时,我认为这部书的布局是很潦草的,甚至是无厘头的。但是当我不断深入时,一种恍然大悟、惊讶的感觉不断在我心头涌现。一切的一笔带过不是失误,而是有预谋的。一件件小事,不断让我走入思维误区,但是随着细节的不断展露,这种反转让我不禁为之赞叹。我想,之所以这种情节能让我不断的“浸入式”思考,是因为那一个个精巧的布局吧,而这也让我不断被“引入”思维误区。这些精巧的布置,正是全书最吸引我的亮点了。

  全书极少提到恶意,但一打开却又都是满目疮痍,让人毛骨悚然。这种恶意,不单单只体现在这个犯罪,更体现在人性的劣根性,那不知所起的恨。“野野口修”想杀死的不只是“日高”的生命,还有他纯净的灵魂。而这杀意的起因,却仅是因为所谓的嫉妒。是的,很难想象,只是嫉妒,催使“野野口修”杀死了对他有恩的“日高”。这种情绪让“野野口修”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甚至让他不惜搭上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他的最后一“舞”。在这疯狂中,他却始终保持着“理智”,将自己营造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他是迫起反击或是被逼无奈的,这是多么可怖的人啊。这疯狂下的理智,也导致了一种局面——死亡仅仅才是开始。

  这种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只是窥探了一眼,便让人如置冰窖,寒彻透骨。这种感觉如同鲁迅在《狂人日记》所描写的“翻开这一页,满满写的都是吃人”。尽管《恶意》只是一本小说,但他反映的却是真是的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这种恶意不仅存在于小说情节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试图将束缚住我们内心野兽的枷锁打开,应对其永远保持敬畏之心。

  虽然这本小说表达的大多数是人性中最残酷的一面,但他无时无刻在表达着一种积极的理念: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无论你将你的犯罪设计得多么完美,总有人能通过其中的蛛丝马迹找到真相,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审判,在这种恶意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虽然我们身处于这复杂的世界中,可是总有一道光会指引你,走上那康庄大道。而在这抹光下,一切黑暗、污浊终将会被冲刷殆尽。

1 2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恶意

    恶意

    东野圭吾小说 239人浏览

      《恶意》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96年首次出版。  《恶意》讲述的是作家在出国前一晚被杀,警方很快锁定了凶手,但事情的真相绝非如此。其主体部分表现为第一人称不定内聚焦型叙述,并充分体现了内聚焦叙述的特点。故事在结尾戛然而止,使得读者不能迅速从叙事语篇的指示中心中抽离出来,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