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儿童的思维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2023-05-28 读懂儿童的思维 读书心得2000字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784 浏览
每月读书都是一场精神大餐,本月阅读《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示探索》,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游戏故事集,可以启发我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观察,读懂儿童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儿童自主游戏中的重复性行为(图式)蕴含着巨大的发展价值,可以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社会交往、数学技能、艺术探索、假想游戏和长期探究等。只有基于儿童的视角进行观察,才能发现这一切,继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支持,成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有力倾听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霞教授在推荐本书时说: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观察时,不仅要“观”,更为关键的是要“察”。“看懂”儿童的行为既需要教师具备比较丰富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又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看”儿童的视角,发现儿童探索世界的独特方式,了解他们解释世界的独特观点,将他们视为创造者、发明者和发现者,与他们共享探究的乐趣。唯有如此,幼儿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行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幼儿教育的真谛。
一、认识图示,沉下心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秘密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图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人理解世界的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它是一个人思维中的一部分,打一个比喻,它像是一个乐高积木,可以放到任何的认知构造中,而不是像拼图,只能放到某一个地方。因此,一个孩子的图式探索会借助不同场景下的多种物件来完成,会在一长段时间里体现出来。书中用了大量的案例结合反思问题一一阐述了13种图式。
搬运:把东西拿起来,移动它们,然后把它们放下或扔掉。
变换:利用材料来探索形状、颜色、一致性等方面的变化。
轨迹:探索物体或者自己得水平、垂直和对角线运动,让物体在空中的飞行或者移动自己。
旋转和循环:用可以旋转的东西做实验,例如自己、轮子、球;探索曲线和圆圈。
围合和包裹:用其他东西把物体围起来,自己进入一个限定的区域,如用积木搭的区域或盒子里。把自己或者其他东西完全藏起来、覆盖起来或包裹起来。
连接和拆分:把东西连接到一起或绑起来,把东西分开。用胳膊或腿把东西分散开,把所有的玩具或玩具从一个平面上扫落下来。
定位和排序:把小汽车玩具排成一排,让动物玩具一个挨一个地站成一排,按照适当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摆放。
定向和视角:往所有东西上攀爬,悬挂在栏杆上,透过洞和透明的物体看东西,站在玩具上,在桌子下爬行。
通过案例不断了解这些图示这些图示,我发现其实它们并不少见,甚至是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但是我并没有真正去了解,甚至对他们抱有疑惑仍然觉得无聊而没有深度思考。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开始尝试了解并欣赏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开始真正沉下心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秘密这就是本书带给我的其实与进步。
二、探究图式,跳出来思考我所看到的儿童行为
在以外带班的过程中,我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里都观察都过这一现象,那就是:玩彩泥、超轻粘土时,常常有孩子将不同颜色的彩泥混合在一起,放在手里揉啊揉,搓啊搓,甚至有些孩子的彩泥颜色变得特别丑,也还是很着迷的混色。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会去阻止他们,而且只制止混出丑丑颜色的孩子,不止一次。因为那个当下我主观的认为他们似乎在“乱玩”,很多颜色放一起影响不仅后期彩泥作品的呈现效果,还使其他小朋友能使用的量少了很多。我也蹭不止一次看到过,孩子会把掉在地上的,或者遗漏在角落里的很小的彩泥收集起来,继续混合,而且很宝贝地去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犹如醍醐灌顶式的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在我眼里随便混合橡皮泥,把颜色变成丑丑的是一种浪费的行为。但是这些孩子其实和混出漂亮颜色的孩子是同一种行为,他们也在感受变化颜色带给他们的视觉效果,这让他们快乐。他们惊喜于发现两种或者几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可以得到一种新的橡皮泥,即使颜色不漂亮。他们也正在进行“变换”图式探索活动,他们也是在享受“变换”图式带给他们的惊喜。
抛开那些“我以为”、“他好像”的主观意识,我们才能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观察,发现孩子游戏中的图示秘密,并且借助图示,跳出来思考我所看到的儿童行为。
教育者需要换个角度去看儿童、解读儿童、理解儿童,在不断追随中去发现儿童探索世界的图式。在对幼儿图式的研究和解读中,可以让我做到透过表象看本质,了解当下幼儿在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情况,更好地助力于下一步游戏活动的开展,更为有力互动和有效支持提供了方向。
上一篇: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命若琴弦读后感800字
书籍简介
-
读懂儿童的思维
纳特布朗教育 267人浏览
《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第3版)》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幼儿的思维是有价值的、珍贵的,幼儿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