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读后感2000字

2023-04-20 15:18:21.0 高绩效教练 读后感2000字 管理书籍读后感2000字 718 浏览

  “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如果教练能帮助选手消除内心的障碍,他的学习与表现将释放出惊人的潜能,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这是作者在本书中表达的核心观点,也是最打动我的一段话。

  联想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窃以为:如果说,教育的真谛是唤醒与点燃;那么,教师的作用则是给予和辅导。这,是我阅读约翰·惠特默先生以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撰写的《高绩效教练》一书后,获得的深刻感悟。

  “教练”的概念来自体育界。本书的作者约翰·惠特默,以其在教练领域的杰出工作获得了国际教练联合会授予的总裁奖。约翰先生的职业生涯始于职业赛车手,属于法国勒芒非常成功的福特车队,并在20世纪60年代赢得了英国和欧洲Saloon Car冠军。他著有关于运动、领导力和教练的五本著作,其中《高绩效教练》最为著名,销量超过50万册,并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

  本书开篇关于高绩效教练的案例——“为什么滑雪教练可以培养出网球高手?”就引发了我的浓厚兴趣:作者发现滑雪教练在给网球选手指导时,往往可以更加快速地提高选手的水平。因为他们并不会打网球,所以并没有任何指导和介入。相反,他们会询问选手的感觉,让选手自己体会自己的现状,然后做出调整。滑雪教练的询问,帮助网球选手找到了自我的状态,并且自己去承担成长的责任。

  这,不禁又让我联想到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是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的协同探究的学习氛围,打造真实、安全、安心学习的温润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可能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才可能解放学生,促使他们与知识直接对话、与同伴互助协作;才可能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课堂,捍卫学生的学习权利。
高绩效教练
  再例如,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有人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你只要给他建议,对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找“不能实现”的理由和借口。然后说你不了解情况,不能和他感同身受,甚至认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正如身为教师的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对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训和指点,但收效并不大。因为很多学生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并非智力问题,而是自身缺乏学习动力的态度问题,意识不到学习,该是他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所以,作者提出高绩效教练的真相,或者说,高绩效的教练真正需要的是对人的“领导力”,而非专业领域的实力。

  首先,教练必须具备“相信人的潜能”的确信力。因为教练存在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觉察感,目标和自信。而不是替对方解决问题、羞辱他、给他压力。我们应该看到他人的潜力,而不是他过去的表现。例如很多人在某些领域有独特之处,这说明他有极强的创造力,只要调动他的潜能,他就能成功。换句话说,能否给对方足够的自信,将决定着教练的辅导是否成功。

  其次,领导者的核心要义是“领”而不是“导”。所谓“领”,是以身示范的引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他梳理清楚目前的状况,并自己找到行动计划。而不是告知行动计划。而“导”,往往意味着“指教”“告知”,很容易让对方感觉是指责,而指责会引起防卫,防卫会降低自我觉察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有很大问题,可他自己就是没感觉的原因。因为他的自我防卫不允许自己感觉到自己的错误。那么,辅导的目标难以达成,对方也感受不到挑战自我的乐趣和成就感。

  因此,作者又提出了一个令人醍醐灌顶的观点:放弃指导比学习教练更难。正如当下积极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一再强调:只有当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变为“倾听者”,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润泽的课堂学习氛围才可能形成,学生思考与倾听、对话与协同的自主意愿才可能激活,从而实现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学教翻转。

  如樊登所言: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更趋向具可操作性的实操方案。所以,作者约翰·惠特默专门开发出了一个高绩效教练模型——GROW的教练逻辑。G,即goal目标;R,即reality现状;O,即option选择;W,即will意愿,清晰阐述了教练的理念和技巧。同时告诉我们,好教练有三个基本特征:1)不要轻易评判对方的目标,不介入不引导;2)教练自身要放松;3)真诚很重要。

  最绝的是,作者给出的一个特别简便易行的实操方案:把随口给对方的建议变成随口就提问的人,就是一个合格的教练了。

  例如: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最想实现的是什么?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变成什么样?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的标志是什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

  那么现状是什么?哪些事让你特别心烦?你都做过哪些努力?效果如何?都有谁与此相关?跟这事儿相关的这些人,他们分别持什么样的态度?你曾经做过什么努力来改变这些东西?跟你有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那么你都有哪些选择?你有哪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你听过或者见过别人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这样做的话,后果是什么?如果你试着做下去了,那么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何时是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时机?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你还需要谁对你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哪些资源是必须的?

  这种教练模型底层逻辑是:绩效=潜能-干扰。首先是潜能的激活,重在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觉察和责任担当的意识与行为;其次需要降低干扰,最大限度地营造“一份尊敬与彼此的安全感”氛围。人是环境的产物,多给予信任和肯定,相信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是教师的身份,真的不妨换一种思路,就按照约翰先生的GROW高绩效教练模型刻意练习一下,或许,我们的教育生活会更具意义,也更有意思呢!

1 2

书籍简介

  • 高绩效教练

    高绩效教练

    约翰•惠特默管理 239人浏览

      “教练”的概念来自体育界。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兼网球专家蒂莫西·高威(Timothy Callwey)在《网球的内心游戏》一书中提出,“内心”是指选手的内心状态,对于选手来说,“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如果教练能帮助选手消除内心的障碍,他的学习与表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