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1500字
2023-03-26 19:12:53.0 我的团长我的团 读后感1500字 小说读后感1500字 382 浏览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1500字1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讲述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电视剧,其原型取自于中国远征军。
这部于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被称为中国抗战剧扛鼎之作,其原著作家是兰晓龙,导演是康洪雷,他们也是经典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导演与原著作家。
为什么称这部剧为中国抗战剧扛鼎之作?因为尽管它的故事线索并不复杂,但是传递出的能量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2007年,作家兰晓龙和导演康洪雷来到了云南省龙陵县的松山。松山在历史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历时95天在松山血战中取得了胜利,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在松山上,兰晓龙发现了一块两平方米的墓碑,心中好奇到底是埋了谁,上前一看,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这座墓碑没有名字,可下面却埋葬了八千多人——这里就是中国远征军在松山战役的遗址。
“当时已经都傻了,当时一下我们脑袋轰一下,从这里全部炸在那块。”兰晓龙在采访时说道,后来他找到一个树丛躺下,紧闭双眼,感受寂静的周遭。就在那一刻,《我的团长我的团》诞生了,兰晓龙说他希望写出来的剧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他当下的情绪。
兰晓龙所描述的这种“复杂的、震撼的、悲壮的”情绪贯穿了这部电视剧的始末,而这种情绪的最佳注解,就是这部戏的戏眼——龙文章。
龙文章是一个神秘且复杂的人物,他出生在热河和察哈尔交界处,家里靠“招魂”为生,他“一岁在河北,两岁在河南,四岁时到了山西,六岁时去了绥远……”,一生颠沛流离,曲折不堪。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磨光他的心志,反而将他磨砺成了一把银光闪闪的尖刀。
他明明只是个军需官,却敢在团长战死后冒领其身份,带着几千溃兵和流民从缅甸的野人山一路摸回了禅达,一路上与英国人讨价还价要物资要装备,躲避日军的偷袭攻击,还得做一群溃兵游勇的主心骨,带他们冲锋陷阵,他那一句:“走啊,我带你们回家!”在众人枯萎的心田上洒下希望的种子。
他凭着一腔热血,率领众人爬油桶过怒江,不声不响杀到日本军官竹内连山的眼前,占领固若金汤的树堡,又在断粮短物资,前有日军围攻,后无虞师救援的极端情况下,带着众人苦守三十八天,迎来珍贵的胜利果实。
无可否认,龙文章是一个英雄,一个非典型性的英雄。他的行事逻辑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上敬战死的英灵,下敬涂炭的生灵,中间的敬人世间的良心。”他阅尽人世,阅尽生死,颠沛流离中却永不熄灭那博爱众生的情怀,在那一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带着“炮灰团”打一场生死仗,把自己变成一发绝不回头的炮弹,炸出一幅灰蒙蒙血淋淋的,用刀枪剑戟勾勒出的和平愿景。
在全剧最精彩的庭审戏中,龙文章说:“我只是想让事情是他本来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带给我们的思考。纵观现今的社会,人心浮躁,夸张的、低俗的、浅薄的东西却能带来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阅览量,大部分人仿佛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们真是如此不堪吗?不是的,我认为不是。
那什么是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坚强不屈,永不言弃,这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赤子之心,热忱往前,这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独立自主,心怀希望,这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在剧中,有一幕非常经典的歌唱片段,是一直唯唯诺诺的林译在面对涣散的军心时,忽然高声唱起了《知识青年从军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势扫倭奴不顾身!”他的歌声唤起了身边人的勇气,于是大家一同唱了起来,扫除畏惧,勇往直前。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们将带着这些思考、这些震撼,如同英勇的中国远征军,一往无前。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1500字2
我的团长我的团终于看完了,看了好几天,昨天正好休息一天,临睡前看完大结局。
有太多要说的话,有太多让我感慨的东西,真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讨论一下这个小说。见到每个人,我都会问一句"你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吗"?
小说的结尾,虞啸卿一百岁了,坐着豪华的汽车,好像还挺有地位的,旁边跟着很多陪同的人。一边走一边急切的问“真找不到一个人了吗?找不到一个我认识的人了吗?”
当时我就在想,他身边的不都是他认识的吗?只是认识的时间比较短罢了。其实,虞啸卿并不是在找人,他只是在找年轻时候的记忆,一个和他有过共同记忆的人,一起回想当初的经历。
年轻时候认识的人,一个个离去,好像连自己的过去也一起埋葬。
《我的团长我的团》,团长死了,川军团也瓦解了,一个接一个死去,要麻、康丫、郝兽医、豆饼、迷龙、死啦死啦、克虏伯、阿驿...最后只剩下了孟烦了一个。也许是剧情需要,他是故事的讲述,所以不能死,需要活一个大年纪,记录别人的生活。
前边的那些人都是战死的,后面的却是自杀而死,孟烦了是幸运的,自杀好多人次都被人救下了,他没有把牛腾云从车上踹下车去,是救了他自己,换一个人可能要让他死掉了。
我不想看他死,如果主角也死了,那也太可悲了。作者还是比较仁慈的,让他活了一个大年纪,而且儿孙满堂,90多岁还上街买菜,讨价还价,一个死瘸子,90多还不用拐杖,站在桥上还能笑得出来,真好。
其实整个故事读起来,感觉是特别沉闷的,虽然也有逗人乐得地方,整个基调确实一种哀伤。
有也在想,能不能不要写得这么凄惨,那么一个让我崇拜的龙文章,为啥偏偏要在领奖的时候说出那些话呢,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偷偷跑到北方不行吗?为啥一定要大喊大叫说出啦呢?
去北方去打内战时,直接带兵集体投降,或者请个病假什么的,都好过那样傻傻的去死掉要好吧?
像他那样聪明的人,如果说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原文就是这么写的,我想龙文章一定是在内心没有了活下去的念头的,他的心随着他被打散的炮灰团,一起被打散了。
他们曾经说,他们那一批人,是一个整体,自己只是其中一个躯体。整个身子已经被打烂了,他们想念死去的战友,就像躯体想念身体一样。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他们都死了,也带走了他们活下去的意义。
迷龙在攻打南天门前训练钻汽油桶时抱怨到:“回去的告我儿子别当兵。没理讲的。”
我也觉得有时候,他们真的是没得选择,虞山卿师长够大的官了吧,跪着请来战术,拍着胸脯保证的4个小时救援,硬是拖了28天。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活下的人,真的变的和普通人不一样了。
我总是希望他们吃了那样的苦,受了那样的罪,应该有一个好的回报才对,可是结果却异常的悲哀。他们刚刚活下来时,可能觉得自己是幸运,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他们是最不幸的,活下来慢慢忍受内心的煎熬。
我们普通人,那怕家人生个病,要好朋友远行离别都会感觉难过,他们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眼看着最亲近的人,一个个死去,却逼着自己不能哀伤,不敢去想,不敢去看。
甚至他们会用着粗俗的话语,用嘲笑或者欺骗的手段对待死去的兄弟,以掩盖内心的伤痛。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火,压抑久了就会爆发,破坏力惊人。同样道理,面对战友离去的哀伤呢,打仗的时候不能有,不能哭泣,不能软弱,压抑在心理久了,一定会对内心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当我看到虞啸卿在唐基的蛊惑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进攻时间,我内心的愤怒满满的,不仅对虞啸卿,更对唐基和他们那不知名的上峰。
看到迷龙被杀,龙文章天天跑去迷龙老婆那里喝老鼠药,我内心郁闷憋屈。
可是换作是我,我会如何呢,可能一样会和孟烦了一样在土皮墙上扣土坷垃,蚂蚁堆山玩儿木棍吧。
看到孟烦了带着新组建的川军团去打内战,我觉得他不地道,好像是做了叛徒一样的感觉。他的团被打散,自己被披上破棉袄,我终于感觉轻松了,这才是正途嘛。
他们很多人死了,自己内心的却随着战友一个一个的离去,把自己的一部分灵魂也带走了,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可是,人真的只有在人群里才能找得到自己吗?
把某个人当成自己信仰,是必定要失败的,就像在南天门里再也不喊着"虞师座万岁"的何书光。
把一群里当做自己的信仰,也是不能坚持长久的,就像是龙文章带领的炮灰团,挨个自杀的克虏伯、阿驿这类人。
信念一定要自己去寻找,就像那自己一个人过了江的小书虫和把日本人当做宝贝的不辣。
愿我们每个人都没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好好活着的勇气。有人为了信仰那怕去死也是幸福的,有的人丢了信仰那怕活着也想要去死亡。
信仰,信念,意义,一定要自己去寻找,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就是团长。
我相信并看见,我们正走在幸福、喜悦、和平、智慧、富足的道路上!
上一篇: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
下一篇: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2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我的团长我的团
康洪雷电视剧 203人浏览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康洪雷执导,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等领衔主演。 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