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1500字

2023-06-28 14:55:58.0 史记 读后感1500字 历史书籍读后感1500字 411 浏览

史记读后感1500字1


  《史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每一页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古代帝王将相、风云人物的峥嵘岁月。那些英雄豪杰们的传奇故事,既让人欣喜,又让人唏嘘。在《史记》中,你将遇见刘邦、项羽、曹操、刘备等历史上的巨人,你将亲眼目睹他们的兴衰荣辱,感受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

  然而,司马迁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记录者,他更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他用故事的形式将历史人物赋予了生命和灵魂,让他们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将那些久远的历史场景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以中国历史为主线,从夏朝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总计纪传了130多位历史人物。这部巨著主要包含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其中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司马迁在书中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了解历史,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司马迁的史学观点在《史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坚持史实至上的原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避免历史被篡改和歪曲。同时,他也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通过详细描写他们的事迹、性格和思想,展示了他们的伟大和不足之处。

  阅读《史记》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从中获得的三点深刻感悟:

  首先,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通过《史记》中的故事,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轮回和变迁,并且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规律。历史中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帮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其次,人物塑造的艺术是《史记》的一大亮点。司马迁通过详实的描写,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同时也具有普遍性的人性弱点。这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引发了我对自身品格修养的思考。
史记
  最后,阅读《史记》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历史中的艰辛和苦难,我深深感受到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定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作为当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史记》中的故事和思想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是我举出的三个实例: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政治家。在《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政治家的形象,如荀子、司马迁等。他们具有高尚的政治理想和卓越的智慧,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政治家,他们也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军事战略。《史记》中有许多战争的描写,如韩信、白起等将领的事迹。他们善于制定战略,运用兵法,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也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合适的战略和策略,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人性和道德。《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道德观念。例如,曹操的智谋过人,但却有时显露出残忍和无情的一面;而刘备则以仁爱和宽厚闻名。这让我反思自己的人性和道德观念,更加重视道德的培养和修养,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仁爱之心的人。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阅读《史记》让我从中获得了关于历史、人性和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和人性道德等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对《史记》的理解和应用。总之,读完《史记》让我受益匪浅,对历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史记读后感1500字2


  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去世后他继承父志,要完成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生原本可谓顺风顺水,但是一场李陵之祸,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为兵败投降的李陵仗义执言,触怒了当时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被判为死刑。当时,可用50万钱赎身,或换以宫刑。司马迁没那么多钱,为完成志向,他选择了宫刑。这个刑罚将人的尊严践踏在地,更何况是一个有骨气的士大夫。

  因此,司马迁在受刑之后,继续完成《史记》时内心充满悲愤。他选择人物时,更喜欢那些人格臻于完美的人物。比如,《列传一》为伯夷列传,伯夷与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弑君,不仁,因此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直至饿死。司马迁认为他们“此义人也”。《列传二》管晏列传,重点介绍齐国两任明相的为政智慧,他认为管仲可以“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晏婴“节俭力行重于齐”,认为他们是世之贤臣,在本篇结束时表达了对他们仰慕之情: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司马迁在选择这些人物时已经将自己的情感投注其中,显现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在写作过程能够中也时时刻刻不忘表达自己的悲愤,“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列传三》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在论述韩非子的《说难》,让我们明白了说服别人的难处,尤其是在说服君主时的不易,“甚者为戮,薄者见疑”,“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这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悲屈鸣不平?

  自古成者王败者寇,但你是个例外。尽管你最终败在刘邦手下,但你依旧是一个英雄,是司马迁钟情的那一类悲情英雄。

  你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两军对垒,你不发一言,嗔目而视,对方将领已魂飞魄散,避而不出。你征战八载,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真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当之无愧的西楚霸王。

  但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失败,你却为何不能原谅自己?你自刎乌江之时可曾想过自己缘何失败?我相信你至死不明自己输给刘邦的原因,这就是你。

  你心直口快,毫无心机。观秦始皇游会稽,你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此话霸气无比,但却丝毫没有考虑是否会带来杀身甚至灭族之祸。鸿门宴会刘邦,你轻信刘邦卖了曹无伤,错过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你不好读书,刚愎自用。你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你学兵法略知其意,不能竟学。不信其道又如何会用其道?所以你错过谋士陈平,助长刘邦气焰。你怀疑范增,又灭了自己威风。

  这样的你,输是早晚的事。但是,你输了天下,却没输了气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输了,但很壮烈。

  一直以来,都替项羽不值,输给谁也不能输给一个总是耍奸使滑的人。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去读,发现那个印象中总是耍奸使滑的人其实充满了大智慧。

  项羽恃才傲物,刘邦却能屈能伸。刘邦据守关中,想要称王,项羽得知后,欲攻打他。当时两方力量悬殊。项伯为了就有恩于自己的张良,就将己方的军事机密透露给了敌方。张良告诉刘邦这个机密后,刘邦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意思是让张良将项伯请进来,我要向侍奉兄长一样侍奉项伯。刘邦委屈自己,换来的是项伯的庇护。而这个人对他成功从鸿门宴中成功逃脱至关重要。

  项羽烧杀掳掠,刘邦却约法三章。项羽每次攻破一座城后,一般会焚烧其城郭,尽虏其子女。而贪财好色的刘邦攻入咸阳后,却与民不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民心,咸阳城中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却从谏如流。项羽听不进谋士的建议,经常根据个人的好恶行事,没有大局观。但是,刘邦呢?从《史记》中几乎很少看到刘邦自己做决定的文字,几乎都是他身边的谋士张良、萧何、陈平等等给他提建议,而他通常都是采纳,且结果都证明谋士的建议是正确的。

  当然,刘邦和项羽各有千秋,有时我会偷偷地想,如果把刘邦的优点都给项羽就完美了。当然,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邦有缺点,但他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赢家,也是一个颇有贡献的帝王。

  英雄,无需完美。

1 2

书籍简介

  • 史记

    史记

    司马迁历史 216人浏览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为史家之绝唱,空前之杰作。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划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该书记载了自远古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史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等。  岳麓书社“全本全注全译”《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