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对数学课读后感1000字

2023-10-10 14:26:15.0 如何上对数学课 读后感1000字 教育读后感1000字 322 浏览

  暑假里听了俞正强老师《如何上对数学课?》的讲座,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俞老师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痛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分、分数应用题、不喜欢用方程解决问题,不喜欢简便运算等等。接着他质疑:为什么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的东西反而变得困难了,原因何在呢?俞老师以简便运算为例进行了分析。

  作为小升初考试的必考题——简便运算,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练习了无数次,简便运算的题型就那么几类,而且考试中的题型都很典型,难度也不大,但正确率却总是达不到预期。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管怎么练总是会出错,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听了俞正强老师的这堂讲座,我找到了答案。

如何上对数学课  一、不要把运算定律当作规律来学习

  俞老师以烙饼问题和加法交换律为例进行对比讲解。一般的规律的呈现为:分析发现特点——找到关系——总结得出规律——利用规解决问题。烙饼问题是一种规律,同类型的还有打电话问题,握手问题等等。接着,俞老师以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为例进行对比讲解。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运算定律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到优化计算的方法,而我们却把这些方法当做规律来教。以12+7+8这道题为例,在学习简便运算之前,老师教的方法是在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往右计算,先算12+7,再用两者的和加8等于27,但是运用交换律时就推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和解题习惯,背叛了之前的方法,学生学了之后内心会纠结,所以把交换律当做规律来教是有问题的。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律,灵活使用算法

  在讲座中,俞老师对算理、算律和算法及三者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算理包括数和运算的意义,我们用数和运算的意义来构建算理,用算理去理解算法,用算法作为算律的基础。算律来自算法,算法来自算理,算理来自对数和运算意义的理解。算法是解决计算对的问题,算律是解决计算快的问题。所以在讲算理时一定从算法开始,它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比如12+7+8这题,一定有孩子想走捷径,先算12+8再+7,孩子心里会思考:老师会肯定这样的做法吗?接着老师应该让学生去讨论:可不可以这样呢?可以!三个数相加就是合成一个数。在这个过程中重在依据算理讲透算法。再比如4×5+4×4这题,一般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根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4×5+4×4表示5个4相加的和与4个4相加的和相加的结果,就是9个4相加的和,因此可以写成(5+4)×4。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算理,运用算法会有新的体验——算律。因此算律不是一种规律,是基于计算的一次变化,是在计算中发现的算法改变引起计算方便的结果。

  学生通过对运算定律的学习,不仅强化了计算技能,更让他们明白:只要符合算理就可以变,可以变得更简便。这种体验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为基准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1 2

书籍简介

  • 如何上对数学课

    如何上对数学课

    A教育 196人浏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建议使得“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