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感1500字

2023-08-07 14:28:40.0 幼儿教育的原点 读后感1500字 教育读后感1500字 379 浏览

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感1500字1


  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什么是儿童,无知;什么是儿童,需要教训。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儿童是年幼无知的,所以需要成人进行管教。其实,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成人应该敬畏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解放儿童。

  阅读《幼儿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自由和快乐的。孩子置身在教育的春天里自由自在地游戏,让作为幼儿教师的我非常动容,也激励着我去思考和探索。我读到了幼儿的主体性、游戏、家园社协同育人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场,它应该是幼儿能自主开展属于自己生活活动的场所,能让幼儿在其中发挥自我充实的能力,更是能通过生活、面向生活的过程中,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成为生活的创造者与承担者。正如文中所说:教师应激发幼儿的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幼儿体验到自主经营生活的快乐,为此,教师要正向引导幼儿认真对待日常游戏与生活,并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支持与指导。举一个书中让我感受较深的案例:教师根据孩子的活动状况来考虑活动设施设备的安置,在不断地改变保育室布置的过程中开展着保育活动。老师说话时,小朋友们离开桌椅,围在老师的周围。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设置活动区,随机挪动桌椅,以方便幼儿的活动为出发点来考虑环境设置及游具配置,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游戏。《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规定,保育—教育应该以通过游戏进行指导为核心。幼儿的学习生活都是以游戏为主,幼儿园里的游戏也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往往缺乏鉴别什么是“真游戏”、“假游戏”,游戏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物与人、空间、时间等因素,还要考虑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于孩子的观察与指导。说到底幼儿的游戏是自主、自发的行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这就让我想起了班级游戏中,几个女孩子在大厅里奔跑、尖叫。在我们看来她们是在没有遵守所谓的规则,但是这就是孩子们的自发自主的行为,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是真的体验到快乐。所以不能用我们常规的理解去解释孩子的游戏。
幼儿教育的原点
  家园社协同育人。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共同协同。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教育是幼儿生活成长的第一教育,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对幼儿的教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和思维,并直接影响到幼儿最初所接受教育的状态和水平。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外一个主体场所,相对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更加专业化、规范化,能够更贴近幼儿成长的科学渠道,从而也更能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相对深入的指引。与家庭和幼儿园相比,社区则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资源,能够有效弥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资源匮乏,给予幼儿更多的实践场地和锻炼机会,并能扩大幼儿的成长视野,有利于幼儿融入社会,实现个体成长和群体互动。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职业幸福感。我理解的是:我在这里心情愉悦。在这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在这个环境中都收获欢乐、存在感、自豪感。在班级中我们把管理的权力交给了孩子们,人人都是管理者,对于班级的参与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成人应该敬畏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与解放儿童,我们教师更应该相信幼儿具有自我生长、蓬勃奋发的力量,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与信任,怀抱“以幼儿为原点”的初衷,回归“教育的原点”。

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感1500字2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一本书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阅读《幼儿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诗意和快乐的。孩子置身在教育的春天里自由自在地游戏,让作为幼儿教师的我非常动容,也激励着我去思考和探索。

  我提炼出书中的四个关键词:孩子的立场、游戏、同频共振和幸福感。将这四个词进行关联和重建,即: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是主体,家长和教师要能以孩子的立场给予回应和支持,自然会与孩子同频共振。如此,孩子无论在哪个环境里,都会产生良好的连接关系,幸福感也就会围绕在他们的身边。

  一、孩子的立场

  在翻阅文献中,对“孩子的立场”有这样的定义:成人在做一些可能涉及儿童的思考、决定、行动时,能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儿童的想法,从保护儿童权利的角度,尊重儿童。简单来说,就是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书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并不是生硬的发出指令说:快点收拾!而是体会到幼儿的感受,换了一种说法:还想一直玩下去吧?可是已经到了回家的时间了。只是简单地换了一种说法,幼儿反而十分迅速地收拾好玩具。这就是站在孩子立场思考问题。

  二、游戏

  书中有很多关于游戏定义、作用、价值的阐述。比如高杉老师引用法国社会学者罗格·凯洛斯所说的:游戏应该被定义为是自由自发的活动,是喜悦与快乐的源泉。当游戏参与者感觉到是被强迫参与时就已经不是在玩游戏了等等。那么,游戏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这让我想到了在之前幼儿园发生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冬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意外从土里挖出来一只“死”虫子,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孩子们把虫子带到班里的自然角。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某一天,虫子居然“复活”了。于是,孩子们与老师共同探索虫子“复活”的原因,以及虫子生存的各种小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全程主动参与、情绪愉悦、自主思考、自由探索,开心地完成自己的游戏探索。我想,这也许就是高杉老师所倡导的游戏状态,充满了自主、自由、愉悦和创造。

  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让幼儿完全放松自己,专注投入到游戏当中。游戏中的幼儿无不都是欣喜若狂,户外的奔跑、跳跃等,展现他们好动的天性,宣泄他们无穷的力量......

  三、同频共振

  我一直关注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公众号,胡华园长每学期初都会召开一次全园会,她称之为“调频”会。会上,不谈具体的事,而是为心灵寻找到一个方向。在心灵的指引下,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创造。我想,确定这个心灵的方向,就是为了让老师们能够到同一频率上,之后才好在教育探索中共振、共进退。

  他们园所大厅的玻璃墙定期会展示放大后的幼儿作品,充分地尊重和肯定幼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秘密宝盒,可以藏她喜欢的任何宝贝;图书区的分类方法全部依照幼儿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的依照颜色、有的依照年龄、有的依照制作厚度等。这些事情细小、浪漫,但都体现了胡华园长说到的尊重,体现了从园长到老师到孩子的同频共振,让教育更有温度。

  四、幸福感

  百度百科里对幸福感的解释是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卢俊卿把幸福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方面的幸福感、情感方面的幸福感、精神方面的幸福感。这呼应着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我想人类一直以来的需求,从物质、情感再到精神,其实始终都是幸福感。

  在幼儿园,孩子只有感觉到社会关系友好,感觉安全,才能有强大的驱动力去发掘好奇心,发现世界的美好。长大之后,才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创造美好。而这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为孩子将来做的准备。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主体,家长和教师在过程里要能以孩子的立场给予回应和支持,那么我们自然会与孩子同频共振。这样,不论孩子在哪个环境和场域里,是家庭、幼儿园,都会产生良好的连接关系,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友好相处,幸福感也就会围绕在他们的身边。

1 2

书籍简介

  • 幼儿教育的原点

    幼儿教育的原点

    高杉自子教育 367人浏览

      高杉自子的保育理论是在对幼儿、对保育的不解与困惑中,在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迷恋中,在与教师们(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对话交流中,逐渐奠定而成的。  高杉自子主张: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孩子的立场创造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同悲同喜。  我蹲在沙坑边,幼儿的表现尽入视野。可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