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3000字

2023-07-29 15:20:56.0 美的历程 读后感3000字 文学读后感3000字 537 浏览

美的历程读后感3000字1


  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这本书带给我许多对于美的体验与感动。何为感动?能引起共鸣,令人感到内心触动的地方便是感动。在我眼里,人类对美的感受与欣赏,理解与共情,便是对美的感动。尤其是越古老的历史——那是美的起点。

  美的起点在哪里?而这,大抵得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

  这遥远得几乎要上溯到从神州大地衍生人类生命的时代开始说起,那个时代被称为“史前文明时代”,原始初民在苍茫辽阔的大地上求以存活,与大自然从陌生走向熟悉,在劳动生活与物质生产中,渐渐地开始有了对美的认知。

  从陌生到熟悉,对形体的感受有了朦胧的美的理解,懵懂而悸动,纯粹而憧憬。而后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中,不断探索求知与创造,“龙飞凤舞”就这样一点一点诞生于对自然的探索与这种朦胧的初识美的交融里。

  远古之美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是美的积淀的初始,是最坚实有力的地基,是美的历程的最初的一段路程。无论是远古图腾还是巫术歌舞,无论是现实还是想象,一点点交融,或演变前进,美的实质都一点点通过“有意味的形式”狂热地展现出来。通过那些图腾符号,那些巫术歌舞艺术的记载,我听见了,那是很清晰洪亮的声音,是原始初民的对生命的呐喊,因其蕴含着原始先民最初的心声,他们把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寄予于那符号线条中,把对强大生命力的崇拜都融入了原始图腾和巫术仪式里。而这里面,总是带着多多少少的神性光辉,是崇高的,寄寓着人性最初的心愿,承载着人性对强大力量的崇拜与敬仰,带着先民们对理想生活无限的渴望与向往,原始的,狂热的,理想的,强烈的,一点一点演变,遂而形成了最初最真的美的艺术文化,而最古朴纯粹的美正是孕育在其中。

  “它们浓缩着,沉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也是美的积淀的开始,这也是人性共同的强烈的愿望和情感,引起无数读者深深的共鸣与共情,我想,这便是美最初的历程带给我最大的感动。

  青铜饕餮所展现的狞厉的美,带给我最大的震撼,不仅仅是那先人寄托于巫史神性的美好心愿,所带有着的神秘浪漫色彩,更在于它承载着人类历史文明前进的悲壮与沉重,二者是深深交融在一起而并行的。前者是巫术歌舞仪式中,寄托着强大的原始力量,带着先民向神灵强烈的倾诉,是理想,是渴望,是向往。而后者,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的。”美的发展,也往往在这悲歌里汲取力量,一点点演变,负重前行。如青铜之上的饕餮纹理一样,往往带着战争暴力的色彩,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以这种野蛮暴力的符号化为保护的神祇,这是深沉、复杂且矛盾的历史力量,也是令人感受到心灵震撼的力量。

  甚至到了春秋战国,以及往后动荡不平的乱世,这种美的历程也充满着这矛盾与悲壮的色彩。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威名之下,哪一个霸王与霸国不是践踏着千万人的血肉尸首而前进的?它们充满着暴力,但在另外一面又以这种野蛮的战争作为保护自己壮大自己的象征。对强大力量的向往与渴求是对美最初追求,而残暴野蛮行为又是它们主要的形式,美的历程在这种悲歌之下发展演变。

  且看那用于战争的武器,为了展示王权的一切“宝物”,求霸权王权的一切青铜器物,正淋漓尽致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美,是历史前进悲歌的美的符号,悲壮深沉且震撼人心。

  美的历程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而发展,而这,同样也是人性与文明的演进历程。

  先秦的理性精神,是中国古典美学与中华民族美德精神之“美”发展的一大源头,这一时段思想极度活跃,诸子百家各自有提倡的学说,情理结合地表达对生命的意兴与哲思,但这一切的主旨无疑都是一个:如何让人的一生过得更加“美好”,更多的是在于内在精神上的去追求“美”,去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一种“在我与在物”的哲思精神内核渐渐在诸子百家的争论中孕育萌芽。而这种充满哲思的思考和探讨,所彰显出来的理性精神则是诸子百家的共同倾向。孔孟之儒,老庄之道,相反相成地塑造了中国古典的理性哲学与审美艺术观。《诗经》和《楚辞》共同构成了古代南北两方的文学系统源头。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活跃至极,哲学风潮狂热,理性主义高涨,文学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推动了先秦理性精神中美的发展历程。
美的历程
  魏晋时代,社会结构的流动变迁,思辨哲学得到空前发展,人的意识开始觉醒,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七子、竹林八贤,无数文人开始用文字、诗歌、书法、画作抒发人生无常的感叹,以至于每一首作品,都饱含着对乱世对人生的感慨喟叹。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的风调,成为那个时代吟咏哀叹的主流。但这种看似“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所表现的恰恰是与之相反的情感,那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这是整本书,整个美的历程令我最感动,也是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魏晋乱世带给人民的苦难与不幸,是定在了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宿命之中的,也正因为这种无法逃脱的宿命,唤醒了人们生命的自觉意识。苦难给人生命的,不止是哀婉叹息,更是叹息过后的理性哲思,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自我把握,更多的是面对苦难之后依旧不屈不饶的坚韧意志,更多的是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既然改变不了天命,那就自己改变自己。

  它实质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既然苦难与悲剧无法改变,那就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去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内在的有力的反抗,是一种最昂扬最正向最坚强的人的自我觉醒,是一种痛定思痛的清醒与觉悟,是个人思想的一种升华,也是整个魏晋时代潇洒豁然的风度,更是整个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中“坚韧不拔”崇高品质的剧烈发展。

  那慷慨激昂的悲歌中吟咏的不仅仅是苦难带给人们的觉悟,更是歌颂着中国美学中永远昂扬向上的精神意气,是美好向往,是他们内在精神世界的人生追求,对理想生活的铿锵有力的呐喊与呼求。魏晋风度的美在于,它发出了来自人们内心深处最有力最强烈最震撼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历史进程里,清晰嘹亮,如此震撼人心,也在美的历程中留下来最强有力的一笔。

  魏晋风度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境界,我想,是最能引起任何时代的人的共鸣的,歌颂苦难的表面,实际是歌颂人民顽强不息坚韧刚毅的生命力。每个时代每个人,都会遭遇到许多苦难与不幸的事情,但愈是不幸,我们就愈加要长歌吟咏,大声地倾诉我们最真实的情感与心声,无论是对苦难的痛诉还是对美好的渴求憧憬,无论是强烈的指责还是轻声的低诉,无论是悲壮的豪言还是哀婉的叹息,都一一化作“有意味的形式”,或用缠绵缱绻的诗歌去抒发,或用洒墨勾染的画作去倾诉,用翩若游龙的书法去表达。因此,我们能在魏晋的文墨诗作里一一品读出那时候人民最柔软的心声,能在飘逸潇洒的书法中品出那时候文人的风骨意气,这是对美的感受与欣赏,是对美的历程的沉浸体验,闭上眼仿佛已经踏入了历史的长河,没有了距离,仿佛亲眼见证了魏晋时代人民的悲欢离合与苦难的一生,这是对人生苦难的共情,更是对生命的共鸣。仿佛轻轻闭上眼,就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得到无限自由,人类的对人生命运的追求与把握都是都是共通的,美是共鸣,美是理解,美是感受,美更是感动。

  美能带给人太多的体验与感动,在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里,我邂逅了太多不期而遇的对美的共鸣与共情,而这些往往激起我内心的感动,因此,我也坚信,美是具有共时性的,是恒久不变、且生生不息的。美的历程将历史中的美如画卷般轻轻展现出来,缓缓展开,娓娓道来,令人感动。

  俱往矣,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美仍在不断发展,美的感动还在继续。

美的历程读后感3000字2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十余万字薄薄的一册,却让无数青年夜不能寐,当年的许多青年学生奉李泽厚为“精神导师”。的确,李先生用短短十余万字,将数千年的中国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读来确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令人“怦然心动”。它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典文艺做一次匆匆的“美的巡礼”,能在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通过时间顺序的变化从远古社会介绍到近代中国的审美意识的流变,他建立这样一种时间的线索,用概括的方式去寻找在艺术与政治经济和艺术内部的各种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艺术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文艺发展的共通性的普遍性的规律。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按照时代的发展,以一种主流的审美意识的流变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按此,《美的历程》共分为十章。

  “佛陀世容”这章讲述了佛教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的演变流进。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是在战乱频繁的南北朝。北魏和南梁先后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地位的法律标志。它历经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产生出中国化的禅宗教派后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接受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是一堂迟上了很多年的美育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在我脑内掀起巨浪。

  第一层波浪,来自于书本内容本身。

  李泽厚先生此书,从龙飞凤舞的缘故图腾谈起,一里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内容汪洋捭阖,波澜壮阔,文辞华丽绚烂,观点更是独树一帜。从读到第一章开始,就让我一叹再叹。可谓是拨开了我对远古艺术产生认识的重雾。

  李泽厚先生在第一章第三节叫“有意味的形式”,其中讲到“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以陶器纹饰的演化为例,从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物形象演化成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这是总的趋势和规律。正因为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意义)已积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也正由于对它的感觉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在对远古图腾的论述中,李泽厚先生说到,”对实用工具的和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我想这一章的相关论述足以证明一个问题——“审美意识”并不是跟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李泽厚先生认为,原始“工具“和”装饰品“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练的物质生产工具,是真正的物化的活动。而“装饰”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审美或艺术并未独立分化,他们潜藏在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因此,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美的。在我的理解里,远古的人们在这些巫术礼仪活动中,注入了观念、想象的成分,因此变成了积淀了社会内容、人的意志的形式,即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审美感情”就是来源于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确实是一个精辟的议论,人的审美意识确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美的历程》在开篇就解答了一个艰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产生的问题。

  不但文辞的精美,《美的历程》一书还配有多有便于读者理解书本内容的图画。印象最深的一张在第五章”魏晋风度“,那有一张布满整页的插图,在页面的右下角,有一个缩成小小一团的人像泥塑。“小人”右手抱头坐在一块圆石上,头枕着左手,深埋到膝间,只见其耸起的双肩和一头乱蓬蓬的卷发。地上拉了一条长长的影子,显得十分孤独、落寞。不得不说我在看到这个泥塑的时候整个人彻底震撼了!我不断在想,这真的是2000年前的雕塑吗?就算是现今荒诞的现代主义画家也不一定能创作出这样的艺术品啊!魏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我想它的艺术价值和所表现的艺术情感是一点不亚于罗丹的雕塑的。每个人看到它都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吧。看着它我想到了弗朗西斯培根的画,一样的扭曲,一样的孤独,一样的绝望,看了不由让人心中一惊,就像鬼魅,使你无法忘记和摆脱。李泽厚先生说,魏晋风度表面上看上去潇洒不群飘逸自得,但它却产生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潜藏在它的骨子里。皇权的更迭,社会上层的争夺砍杀,政治斗争的残酷。门阀士族的名士无法独善其身,一批一批的人被送上了刑场。何晏、嵇康、二陆、潘岳、郭璞、刘琨……“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多么残酷,多么可悲。小小的泥塑,浓缩着的却是一个时代深刻的矛盾。这也许就是我第一眼的无法摆脱的震惊的原因吧!这本书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带来震撼。

  阅读是发现的过程,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杂乱的感动与联想,因不成体系,也就不多说了。

  第二层波浪,是我对中国现今历史和审美教育的反思。

  我不知道,如果用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专著作为高中艺术史教材会如何。但我相信,中国大学之下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只是德育、应试教育。至少在高中的历史书里,你找不到朱光潜、宗白华、朱良志这样的名字,你也读不到”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概念,有的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论述。历史教材所给你的答案是唯一的,僵硬的,甚至不给你一个反驳的机会,学生的一点天真的奇思妙想一旦提出就很容易被扼杀,对错的标准在老师手里。就像阐释“意境”这个概念,教材往往只会印几张宋元山水画上去,告诉你几幅画很有意境,老师也只会附和到这几幅画的确美的确有意境,而到底“美”在哪里,我想老师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这不禁让我想起在上个世纪,蔡元培先生一直高举的”以美育代宗教“旗帜,他认为美育就应该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这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怎样的波澜啊!反观现在,宗教的土壤不存在了,但学校审美教育依旧是教材化的,一切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僵化得让人生厌。这样的教育是被动的,容易让我们看不清自己。“审美的自由和追求”变得遥不可及。

  李泽厚先生说,“时代精神的火花凝练,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留连不已。”可惜的是,我们是否从来仔细地审视过这些?在我读过的有限的美学家里,有一位我非常佩服的是台湾的蒋勋先生,他就是一个不遗余力地提倡“审美自由”的人。他说,“一个人必须得到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教育原该是帮助我们去寻找这种独立和完整生命境界,去实现这种审美的自由的。但当今的教育却往往令我们陷入泥沼,种种与审美毫无关联的附加价值反而成为主体,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受尽了阻挠和折磨。

  我相信,生命的丰饶与厚度,是奠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审美教育,是春风化雨的存在,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很幸运能读到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书,感谢他带给我的这次匆匆却收获不菲的“美的巡礼”。正如先生所说,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美的历程还在继续。用心去感受美,用生命去体悟这个有意味的世界,就从这本书,从现在开始吧!(申玉)

1 2

书籍简介

  •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

    李泽厚文学 380人浏览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