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600字
2023-07-28 14:52:21.0 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后感1600字 教育读后感1600字 275 浏览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600字1
时光如水,光阴荏苒,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被人敬仰,不是因为家财万贯,而是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他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涵盖了教育的信念与理想,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伦理与精神,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及师生关系。这六个部分既可以分开成为独立的主题,满足老师们的不同需求,也可以合起来满足一个老师几乎所有的职业需求,它是值得教师读一辈子的书,它让我们明教之道,悟教之贵。
一、明教之道
陶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如何,教育就如何,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想有怎样的教育就应该有怎样的生活。他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他在《我们的信条》中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国家要富强、要复兴,教育就教给人们让国家富强、复兴的知识和能力;人生要幸福、要健康,教育就教给学生得到幸福健康的方法。”我们首先必须清楚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未来的生活。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不会故弄玄虚,不会故作高深,不会去搭建华美而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根据生活的需要确定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教学的内容,让教育为着生活服务。这样,教育才真正是“活”的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明教之道,其次是明教学之道。这本书有大量内容教会我们何为“教学之道”,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我认为这就是“教学之道”的核心。陶先生创办的学校的校训就是“教学合一”,并且强调“做”是“教”和“学”的中心,“做就是教”“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数,乃是真教:学生章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数国不成为数,学也不成为学"。这几句话揭示了“做”与“教”“学”的关系,强调在活动中教和学,让教和学都落在真实的生活之中。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就是教育,生活需要什么,教育的内容就是什么,他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也就是在“做”中去思考。去学得知说,这样的想识就是真知识,是活知识,就的运用于生活。他主张的“做”还包括一切需要从事的劳动,比如文读、会计,庶务,烧饭。种菜,凡生活所需,都列为正课,由学生的亲从事。我们虽然不必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学生,但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事务;成者特社会事务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处理,让学习能够与时供进。
二、悟教之贵
它让我们悟教之贵。一悟师有人格锤炼之责。教师教书育人,自然是要有锤炼学生品格
的责任的,这一点,没有哪个老师会有异议。在看第一篇《教育的信念与理想》的时候,常常感保于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热忧,这种热忱又源于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他之所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是因为他想要改变当时国家的现状。他的心里装着的是国家和人民!他的毕生志愿是“通过教育而非武力来创建一个民主国家”,从22岁开始寻求以教育救国的道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书中150篇选文,有不少是陶行知先生撰写的理论阐述,现象制析以及具体做法。他亲自拟定教育信念、教育纲要,提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创造宣言,为中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他明明是一个领袖,却坚持每一个政策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去示范:他明明是一个竭尽心智构造蓝图的劳心者,却四处宣传劳力者更值得称颂,用自己的言行去践行“做”的主张:他明明是寻求方法去陈创新的先驱,却四处求知,始终坚持学习,从各个阶层汲取教育所需的养料。他说“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说“凡改变我们的,都是先生:就是我们自己都是学生”。在他的眼里,没有阶层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只有一个个资质、性格不同的人。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需要充满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的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继续前行,奋斗,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做好行知先生的传承者。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600字2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文集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及“行知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有很多关于教育的理论很精辟,不仅在当时很先进,在现在看来,也很有实际意义。值得我们这些新教师学习学习。文集中的“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我之学校观”等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教学理念观点必须有所转变。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学生一些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些理想、道德、情操。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学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像一个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当今,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社会职能必须体现出“引导”这个特点来。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思索,经过不断反复推敲寻求最佳结果。对照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和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觉得自己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不能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四、以“生活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型人才
“生活即教育”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陶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正是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做事能力,教人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研究。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学习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木偶奇遇记读后感200字
下一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10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教育 334人浏览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