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左右
2023-07-10 14:36:23.0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3000字 小说读后感3000字 322 浏览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左右1
因为常常和人讨论我们普通人拼尽全力奋斗想要到达的终点其实是某些人的起点,于是总是怀疑奋斗和努力的意义。这本平凡的世界是太多人推荐我必读的一本书,早有耳闻说的是有关命运,而我在步入中年之前最不信的就是命运,我相信人的努力和奋斗可以改变命运。有一天我看学习资料看到半夜,准备熄灯睡觉又突发奇想思索了一下我这些年的变化,想要证明通过我自己的努力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但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至今,我的命运真正的有被改变吗?似乎有些微改变但是这些生活的改变又似乎更应该归功于中国开放后这二十年的飞速发展。。。。。。难道真的命运冥冥之中早已经设定好?不受个人的意志力和奋斗影响?
于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在再次跳入我的脑海,我想也许路遥先生能给我一些启发。
我想从书中的四个人来分别讲述一下我的读后感:
1、孙少平
2、孙少安
3、郝红梅
4、王满银
1.孙少平
孙少平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也是能让我从他身上看到最多自己的影子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一心向学,不甘心一生都在这个黄土山村里生活,通过阅读和学习一直在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探索生活的意义。他只身去到大城市做临时苦力,并且他为了能让包工头挑选他,刻意隐瞒了自己曾是一个教书先生只因为害怕包工头会因为刻板印象——教书先生体弱——而不雇佣他。贫穷的少平身体经受着体力劳动的折磨,也渐渐为了融入这些体力工人不刷牙不洗澡,故意把自己弄的脏兮兮。为了能留在城市里,即使做最脏最累的煤矿工也觉得非常值得。年轻时候的他即使做着最底层的工作,但总是会保持内心的滋养。阅读是他的精神粮食,也正因为他有如此富足的内心世界,所以从不会觉得自己和晓霞——省委书记的女儿——交往会不自信,他从来都是将自己看作和别人在同等的水平线上,不卑不亢。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想让他跨越阶层与晓霞结合,晓霞因为救一位洪水中的孩童不幸牺牲,少平的生活似乎再也不能摆脱掏碳工人的身份。煤矿班长的意外但是又意料之中的事故死亡,他渐渐开始照顾起班长的老婆和孩子,而内心也逐渐开始认同也许自己和这样的女子结合才是合理合情的,从一开始抗拒关于他和班长遗孀的流言蜚语,到渐渐不再辩解,甚至自然而然跑去给班长孩子开家长会。最后一次意外面部毁容,他连妹妹的男朋友可以给他调回城市的正式工作也不贪念了。经过10年的生活历练,少平显然已经失去了与命运抗争的斗志,他最终认命,该和什么样的人结合一起生活,该属于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冥冥中已经被安排好的。虽然书中并没有写他是否会与班长遗孀与孩子结为家庭,但是我相信,少平拒绝了调出煤矿去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煤矿那个黑白的世界去的时候,心里该是默默做了决定,他,一个从山村出来的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挖煤并且和属于煤矿的女人结婚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从一开始不甘命运安排的少年,最终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咧?大学毕业都怀揣着对生活无限期待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脸上刻划着野心与渴望,充满力量而不能理解职场中的某些中年人为什么活的那么窝囊:没有想法,思维僵化,就像行尸走肉,对这样的中年人嗤之以鼻。多年以后,开始慢慢理解这类人,有时候潜意识里开始也变成这样的行尸走肉,于是慢慢的脸上的野心与渴望消失了,逐渐呈现的也是一张麻木的没有表情的脸。有的人也像孙少平一样最终认命,而有些人认了命但仍然不认为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即使知道命运的终点已经提前设定好了,那也要走曲线到达彼岸,增加这条道路的多样性。
但愿我们理解孙少平,但是孙少平的10年,我希望我门能用80年来探索。
2.孙少安
孙少安,这个在路遥笔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成熟的代表,虽然我不尽苟同,我认为穷人的孩子在对事情的认知,面临选择上由于没有很好的引路人(父母没有这个能力,周围的人也都是穷苦的劳动者更加没有办法启发自己),往往在社会上要比家庭好点的孩子成熟的晚并且要在社会上跌跌撞撞吃过很多苦,认知才能得到提升并慢慢成熟起来。路遥笔下的孙少安,十三岁小学毕业后主动辍学帮助父母挑起家庭生计的重担,难以想象一个十三岁的儿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一些成年男子都做不到的劳动,小小的少安是怎么扛下来的。少安和少平不同,少安一开始就接受了命运,从他拒绝润叶——一个大学毕业在城市里做老师的女孩的求爱后,压抑住自己也爱润叶的心,只因为他知道润叶和他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他应该本本份份找一个农家的女子成家,于是他与一个农家女子成家,并像所有黄土高原上的大多数农民一样,过起了一个农民应该要过的日子。就这么一个在命运安排里面尽心尽力过好一个农民的生活,勤勤恳恳从不跳出命运这个框架的人,原本以为该是不会被命运玩弄的。但是命运往往总会在你认命的时候,又会无情的捉弄一下你。当他趟过艰苦的日子,通过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自己的砖厂办的有声有色的时候,那个与他同样出生农家,他认为与他般配的老婆突发肺癌去世。人生啊,你认命啊,总还是会偶尔被捉弄一下,你不认命啊它又让你痛苦到体无完肤,没有顺遂的人生,只有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站起来的生活态度。
3.郝红梅
同样出生黄土高原的农村的耗红梅,与孙少平高中同班。俩人相同贫穷,相同的对于命运的不甘而想改变命运。故事按照正常的脉络发展着,两位有着相同背景并同病相怜的年轻人,互相产生了暧昧的情愫,然而郝红梅对于命运的不甘多寄希望于寻找一位高阶层的伴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当她结识了班长顾养民——一位市级领导的儿子后,迅速与孙少平划清了界线。郝红梅与孙少平的不同在于,她对于自己的出生和处境是自卑的,内心不像孙少平那样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相处。她极度的自卑而又想和家庭出生好的同学比较:毕业时候的互赠礼物环节,自己没有钱购买礼物送给同学,但是又不想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窘迫,于是一念之差在商场偷拿手帕被抓住,以至于事情败露的时候,顾养民所受的教育虽然没有狭义上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但是又不能接受一个小偷成为自己的对象,于是分手结局。这似乎是一次意外,但又好像是不出所料似的。而郝红梅兜兜转转最后与孙少平同村的高中同学成家。郝红梅与命运的抗争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似乎她一开始的归宿就应该是与孙少平一样的农家少年。
很多女生常常以为婚姻能够让自己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跳跃,殊不知你能遇见什么样的人,会与什么人相爱到结婚呢?其实你会发现都是与你差不多的人。老一辈说的门当户对往往狭义上与广义上的理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现实生活里几乎没有看到灰姑娘嫁给王子,这样的故事也只是当成童话让人遐想一下罢了。
4.王满银
王满银这个人物在这本书中是叫人讨厌的,好吃懒做,投机倒把,对家庭毫无责任感。常年在外不着家,甚至可以将外面的女人带回家和自己的老婆三人同睡一张床,他是一个十足的毫无道德的流氓。他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一走,他的确也这么做了,以为外面的世界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城市里的外来工都陆续回家过年了,他才想起自己在黄土高原的村里还有一个老婆和两个孩子。于是拿出仅有的小钱买点小礼物返回家中,和村里人以及老婆吹嘘自己在外面过的有多风光,自我虚荣得到了满足,但村里人哪个又看不出来他在外面的光景仍旧是穷的叮当响咧?10年的流浪生活,当有一天照镜子看到自己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猛然醒悟,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那么好闯荡的,开始想念起那个即使他是一坨烂泥但是任然对他死心塌地的老婆,于是他卷起铺盖回到了老婆身边,从此勤于劳动,成了踏实过日子的一个男人。
把王满银放在最后一个来写,是因为我觉得有很多人,开始活的像孙少平和郝红梅,后来觉得和孙少安更加相似,但没想到的是,最终自己却活成了王满银。很无奈,成长啊,就是满心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无情的社会却让我们慢慢的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也不必纠结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你来到这个世界,过什么样的生活,以什么方式来过你的生活,其实你还是有选择权的,即使知道命运的终点是什么,知道我们谁也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但请相信在这个通往设定好的终点的路上,你尽可以走出弯弯曲曲的荡气回肠的线条。
如果是简单的从起点画一个圆回到起点将会毫无体验感,请相信走曲线不走直线即使这个圆圈回到起点,你也至少能将这个圆圈画大一点,甚至画成一个漩涡。把生活比作一场游戏,如果结局注定是输,也要增加玩这场游戏的体验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左右2
高中的时候读过一次路遥《平凡的世界》,已基本没啥印象。春节在家收拾,无意中翻到,再一次读来,完全不一样的滋味,更体会人生常态是苦难。只是结局太过悲怆,觉得是作者刻意制造苦难,如鲠在喉,尽管自己已是而立之年。难道这样反复无常的人生才是常态吗?生活不能多一点甜吗?感受颇多,先写一二吧!
读书有用论!读书,无论是出于功利(学历、工作),还是出于热爱,都很有用。就像三毛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整部书中,最喜欢少平、晓霞,因为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尤其是少平,如果不是书籍给他力量,他如何能从容应对那么多生活的苦难啊?而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书中人物数不胜数,我觉得最欣慰的是兰香吧,她逆袭了,成长了,她也足够幸运地变成了幸福的样子。
婚姻和爱情是相关却又无关。路遥的很多作品里,通过爱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在作者笔下,那个特殊年代的爱情只是作为其笔下青年男女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插曲而存在的,作者则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生奋斗的主题而写爱情。在路遥笔下的爱情故事中,对于男性主人公而言,爱情只不过是他们在由乡而城道路上的踏脚石。这是我最不赞成作者的地方,为何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却如此悲凉?也许一切只能归于时代。看这部书,很动容的一次是润叶去医院看望向前,如此“你坚决地爱我,我却顽固的不喜欢你”,最终却因为向前的意外而打破了!一直不能理解润叶,可能确实是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两个人,都过不好,却不离婚,也不折磨,用冷漠回应着别人的钟情,但在他变成一个彻底的弱者后回到他旁边,给他温暖!又回到“被需要感”、“圣母玛利亚”情结?很多的小说类,情爱的起因无外乎他(她)给我强烈的我被需要的感觉,这难道真的是爱情么。
当然,书中少安和少平的婚姻也是印证,少安跟秀莲结婚时,他内心可能还给润叶留了大部分位置,但无疑,秀莲是最适合他的人。我也想过少安跟润叶结婚了会怎样,润叶选择向前从物质条件和长远发展来说肯定是最对的选择,就是这么现实!而少平更甚,先有完美女友,后有痴情小迷妹,但最终却选择一个带娃的寡妇,原因是她们需要他,他也习惯她们的温暖和家庭的温馨。也许他还是有他的精神追求,还是爱看书,但是他的阳春白雪在慧英嫂子那里能得到尊重和呵护。而明明可能跟少平在一起比跟他生父在一起更能得到成长,因为他耳濡目染的是一个更爱学习的环境。只是难免唏嘘……
时代背景的洪流是每个人都无法阻挡的,每个人的命运跟时代息息相关。我一直在想,我现在看这本书,觉得多少能理解一些人物的选择,也对那个年代有一定的了解,毕竟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经常说起,父母亲也处在那个年代,也时常提及。但将来等我的子女再读这部书时,他们还会有同样的感觉吗?会不会觉得是矫揉造作?当然我读到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时,也有羡慕和悲叹,那个年代的男人大都有责任感,女人大都奉献自我。爱情真的就是爱情,而不是爱情包装下的激情。现在,爱情太速食了,选择太多相当于没有选择!婚姻太脆弱,男女都缺少奉献精神。其实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圣经》,婚姻都强调男女双方的契约精神和奉献精神,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了畏惧。当然,书中也有浪荡的人物如杜丽丽、王彩娥,虽然书中展现的结局算不得悲惨,但不知道最终人生如何。我想,主观的屡次不怀好意,人生归宿总不会好到哪里去。
晓霞、秀莲这样的完美女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她们的结局是死亡?这是我高中时候看书最不解的地方,不知道为啥作者非得这样安排,真是让人痛心,直到这次再读,明白得一些创作时代和作者背景才恍然大悟。可以说,路遥对田晓霞这个人物是有偏爱的,是他对自己知青生涯中青涩爱情的一种投射。路遥后期婚姻生活极其不幸,多年处于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焦灼状态,田晓霞是他精神上的一种安慰。被迫裁掉这个人物后,路遥打电话给他弟弟,哭得泣不成声,说:“晓霞死了……”路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中国文学共同的悲剧。在书中,是否她们其实只是少平、少安他们心中完美女友、完美妻子的形象,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她们死了。是啊!晓霞,那么勇敢、那么天真、那么纯粹、那么美好;秀莲,那么炽烈、那么奉献、那么勤劳、那么完美,世间所有美好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们身上!她们的纯粹、热情、善良实在让人动容,却是这样的结局,虽理解,但真是无法释怀!
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证,卑劣是卑劣者的墓志铭。人活于世,善良挺好的!看完这部书,心中不时涌起一股股热流,为书中的亲情、邻里互助、同学情谊、陌生人关心等等。尤其是少平,他真的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有无谓的牺牲精神。他善良,所以他在危急关头也总能遇到贵人。当然,那个大家都愿意热心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费孝通看来,冷淡是社会成熟进步的体现。我也许赞同,也许冷淡才能让求助者得到最专业的救援和帮助,但是我更喜欢那个有人情味的社会!
人生还是要有希望,万一实现了呢?整部书,作者最手下留情的人物就是郝红梅和慧英嫂子,她们都是寡妇带娃,却有一个比原先更好的结局!是啊,她们确实是婚恋市场最被歧视的对象,但是那又如何!她们可能自己都不抱希望,但那又如何!她们拥有让别人感受到温暖和温馨的能力,她们的弱势可能刚好满足了别人的被需要感,所以……虽然我不觉得这个结局可信,但是同样作为父亲,同样作为发生了命运重大转折的幸运儿,我也希望故事是这样的结局。人生还是要有希望的,万一实现了呢?而且自我实现效应告诉我们,只要一直坚信,且付诸善良和努力,那上天都会帮你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民承受苦难的能力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从大跃进到文革十年,生活那么艰苦,大家却选择相安无事。我想有机会的话多看看那个年代的书,多了解一些那个时代的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也许如余华的《活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通过面对极端的苦难如死亡,展现了一种人性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从人性看,这便是近代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人性以外来看,可能最大的原因是毛主席前无古人的个人魅力(人民自发形成的权威);绝对平均的贫困(让人没有不平等的感觉)和集体主义的浸泡(人民大众的从众心理)。当然,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也不会懂。
苦难和奋斗的意义。强调苦难是毫无意义的,苦难最大的用处必须是从苦难中得到成长。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人生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实际上,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如作者本身,自己作为家里的长子却因为父亲实在养不活了,在七岁时被过继给了伯父,养母靠着乞讨供养他上中学。后来作为延川当地回乡知青,在人生性格养成最关键的时候遇见了很多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作者本人就是在苦难中奋斗成长的,所以还和当时在梁家河插队的习近平主席成了可以彻夜长谈的朋友,一起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广泛,充满家国情怀。看完这部书,结合自己家庭的经历,我觉得苦难和奋斗的意义在于: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不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获得更大的成长;将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踩在更高的肩膀上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比如说:相较于爷爷奶奶家世贫农,父亲他们连衣服都穿不上,叔叔高考榜眼却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父亲通过读书和一直不放弃努力有了公职、叔叔更带领大家创造了读书和奋斗的家风,改变了整个大家庭的命运;相较于父母亲,物质上我和妹妹已经是衣食无忧,甚至在那个不小的山村里算得上是优越。思想来说虽然我在生活上比他们懒散多了,没有他们能吃下所有苦的韧劲和勤劳,但是我更能从人性本质,从理性、甚至从怎样才能触摸到人生幸福等方面考虑问题,家里家外现在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将来在孩子的教育中更能吸取教训;相较于我,我的子女就能摆脱我和妹妹小时候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的烦恼,可能从小就有获得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可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更能从吃饭穿衣买房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去追求个人喜爱、甚至可以想和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这些是我没有的,当然,也是我的局限。看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下一篇:摆渡人读书笔记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平凡的世界
路遥小说 1038人浏览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