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1000字

2023-06-20 14:41:08.0 孔乙己 读书笔记1000字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1000字 399 浏览

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1000字1


  今天,我拜读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深有感触,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个迂腐愚昧、可悲可叹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虽然热衷于读书和功名,但是并没有受到科举考试的垂青。而在他的思想里却深深地打上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烙印。他不屑于劳动阶层,却也进不了达官贵人的圈子,因此“他是站着喝酒,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着长衫是因为他不愿放下读书人的面子,却又被长衫客视为乞丐,既没能挣来清高的本钱,也没在短衣帮里找到优越感和尊重。他是生活在两种阶级的夹缝和断层里的异类,被人取乐,可笑又违和。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是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见他已是穷困潦倒,只此一件长衫,却又非常懒惰,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如果他能放下读书人的体面,勤劳务实一点,或许他的命运也会得到改变,可惜封建礼教已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终究他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孔乙己虽被所有人看不起,但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孩子们围着他,他便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茴香豆分给他们。他会热心地教年少的伙计写“茴”字,即便伙计很不耐烦,他依旧欣欣然地一板一眼的教着。

  孔乙己在鲁镇的酒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能还清”。由此可见孔乙己其实是诚实守信的。即便这样,但是人们记住的是他至死都没能还的十九个钱。人们哄笑他偷了何家人的书还要狡辩为“窃书”,哄笑他“读一辈子书,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他被丁举人家打折了腿,依旧是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孔乙己的一生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得不到同情,得不到帮助,相反只有哄笑取乐,那时的社会是何等的凉薄!他,世界一个匆匆过客,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一生悲惨,留下的只是人们对他的嘲笑。
孔乙己
  由此,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现在身边的生活,我们现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已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捐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奉献爱心,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学以致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已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目标。这样的社会环境与那时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1000字2


  孔乙己是封建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缩影,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是时代的牺牲品,他的一生是个悲剧,却成了他人眼中的喜剧,这是时代的悲哀,是社会的不幸,也更体现了世人的麻木不仁。

  文中掌柜的见他被打断了腿依旧像往常一样笑他,可见他是多么的冷漠无情,是多么的没有人性,自私卑劣;短衣帮笑他没有中过秀才,他们通过揭他人伤疤来让自己快活,这是多么的可耻,可旁观者却跟随着笑,这让店里充满了“快活“的滋味,这不正是麻木不仁之人吗?文中多次写“笑”,可是发自内心,合乎时宜的笑却只有一次:孔乙己给孩子们发茴香豆时孩子们笑他迂腐,这才是天真无邪的笑,可是令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也随着抛出:在这样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社会中,这些孩子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令我最震惊的是小伙计的笑,在孔乙己想教小伙计习字是,小伙计却觉得好笑:“一个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在我十二岁甚至现在我对乞者也只怀怜悯之心,无鄙夷之意。但小伙计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却对孔乙己的善意感到不屑。这是在社会的浸染之下才会出现的结果。可见社会的腐败,令一个孩子,一个少年,心中都没有了悲悯之心,就像一朵洁净的百合花装在墨汁瓶里,久而久之,白色的花也会被染成黑色。

  文中最让人感慨的无疑是孔乙己被打断腿爬着来喝酒,又用手慢慢走出去的这一片段了。孔乙己在此刻面对人们的取笑已不再反驳,他用钱买了酒喝,在人们的哄笑中爬出。哄笑,又是笑,人们已经麻木到连最基本的恻隐之心都没有了。掌柜的在孔乙己死后,依旧心心念念着十九个大钱,这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人命不如金钱重要,可悲可叹!

  孔乙己最后的悲惨结局与他自身原因也息息相关。“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不难看出,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劳动人民,自认为高人一等;他明明有劳动能力却偷书可见他懒惰;将九文大钱一一排开,他是虚荣的,是嗜酒的。但是他却给孩子们分茴香豆,教小伙计习字,他又是善良的。他是一个矛盾的人,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社会的冷漠,人民的麻木,自身的懒惰迫使孔乙己走向深渊,也迫使中国走向深渊,这正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不能做麻木不仁的旁观者,也不能当懒惰,颓废的当事人,要成为积极的领路人,明是非的跟随者,这样才不会像孔乙己那样一步步迈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1000字3


  鲁迅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文学界的泰斗。弃医从文的他,用一支笔,唤醒了无数中国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令我思绪万千。

  孔乙己,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人,满口“之乎者也”,因为读过书而自豪,不屑于和短衣帮的人为伍。好喝懒做却又自命清高。“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当段一帮取笑他时,他为自己辩解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手之累”……文章通过精准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孔乙己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穷酸十足的性格,也写出了他深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

  文章中写“便排出九文大钱”到“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从“排”的大气阔绰到“摸”的贫穷穷酸,无不显出孔乙己的变化。小说深刻地揭示了顾客之间的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等级的森严,这正是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鲁迅也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的一生描写,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从而更深意义上地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咸亨酒店里发生的事情其实就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缩影。那时的人们只会嘲笑比自己更穷的,从而找到一些心理平衡,而不是伸出援手。合上书,我想到了现在的新中国。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自1921年建党以来,先辈经过了一百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美丽中国。在这一百年里,有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的专家,为了中国的技术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刻,有无数个战士义无反顾地保卫国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无论是医学上,还是科技上,我们的成绩都在突飞猛进。还记得爆发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很好地控制了疫情,并研究出了疫苗。科技上,探究火星的“祝融号”也早已登上火星,还有“和谐号”的面世无不彰显着大国风范。这都是我们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我们也不再像旧时那样冷漠麻木了,中国人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寻求帮助,而人们也会立刻就伸出援助之手,不再冷漠旁观,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像鲁迅先生一样的革命先辈啊,你们看到如今的太平盛世了么?现在的样子,你们一定很欣慰吧!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中国,你们的精神我们会牢记心上。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一定会传承你们的衣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1 2

书籍简介

  • 孔乙己

    孔乙己

    鲁迅文学 379人浏览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