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
2023-05-24 14:48:51.0 人间词话 读后感1000字 王国维作品读后感1000字 362 浏览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1
最初在水边,在山腰,信口一唱便是蒹葭苍苍;后来又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长篇叙事诗歌。直到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盛唐,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大宋,枯藤老树昏鸦的元朝古道,千年来光阴酿出了无数纷繁而瑰丽的笔底风雨,纸墨生涯。
好学当有词人咏,好词当有知音品。有这样一本书,以美学以文学以哲学的观点,去剖析那些古旧的,美好的,仍然带着属于他们时代气息的诗句,名叫《人间词话》。
总觉得古诗词的美,隔了岁月,断了时空,穿越流年,仍旧像水墨的画,空灵。每读一首诗,每读一首词,哪怕是小令,都能够将千年的春风秋雨,千年的嗔痴愁怨递到眼前。如东坡豪放,稼轩壮志,如后主愁悔,易安忧思,容若赤心。而《人间词话》像是一座桥,教我们如何走,才能走进诗词中的人,看他或喜或忧。
所有的文字,都是作者的外衣,被欣赏的,是衣下的傲骨,骨中的灵魂。初为检察干警,立志成为一名专业过硬、饱含温情的检察官就是书中提到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身着护目镜、防护服,往返200公里到看守所提审,35摄氏度的高温,6个小时,一直和嫌疑人斗智斗勇,最终成功突破口供,贴身的衣物湿了又湿。我们能看到检察官在案件中的运筹帷幄,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在背后的艰辛付出;我们能看到检察老将在短时间内就厘清犯罪脉络,但看不到他们超长工作12个小时,做得公正严明、天衣无缝。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我们也进入了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个阶段我们褪去了稚嫩,开始面向未来创新发展。我们积极参与检察现代化建设,打造“数字检察”新模式,我们引入VR技术进行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我们运用大数据监督“小切口”有力撬动“套路贷”虚假诉讼、骗取养老金、办理房证难等类案问题的普遍整改;我们通过办理职务侵占案发现企业管理漏洞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我们建成公开直播听证室,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发送诉前检察建议,以检察之为守护生命之源。在检察人员的努力推动下,检察机关助力社会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检察担当尤为突显。
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近,仁在其中。”今天经济全球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等等,可以说我们处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发展最好的时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承担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一身“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青年,正当韶华,定当掬一腔赤诚向红旗,献一生热血为中华。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2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初读之,感受到的是一种花非花、雾非雾的感觉,未能读出其中的意味;二读,似乎能够粗略地觉察到诗词中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想;再读之,其带给我的便是震撼。词话来自人间,是经由人所抒发,是人自身的生活感想蕴藏在词话里,字里行间里透露的是每个诗人内心的自我独白。
王国维先生将词话分为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当然,读完《人间词话》,我发现不仅词话分为这三境,我们的人生也需经历这三种境:“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说王国维先生是论词而作,但是《人间词话》不仅仅是对诗词进行评价批评,还富有艺术与美感。先生在评价屈原《九章·涉江》中写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看,先生评价诗词,好似将诗词看作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如何算作优雅,在于其气质的突显而不在于外貌的张扬;而先生又在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时,说道:“然此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言语间将情感融入,传达出的那种美的质感十分真挚强烈,并且显得十分朴实自然,极具亲切感。
先生评论大家之作,如苏东坡、辛弃疾,则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
即使没有读过《人间词话》,苏轼与辛弃疾的词都耳熟能详,他俩的诗词在我学习生涯中时常出现,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位大儒词创功力十分了得,后世也有“要嫁就嫁苏东坡”的呼声,只为其极高的文学造诣;而辛弃疾雄壮豪迈的写作风格也让我们感叹老将的雄心大志难酬。
当然,其二人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都具有宽广的胸襟、长远的目光以及渊博的学识,他们极高的思想境界并非轻易就能获得,也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去发现、去感受、去追求生活的新知,敢于挑战、敢于批判,付出总会有回报,不然只能是东施效颦了。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先生如是说。情语不能当面表达,那么景语成了最好的传情方式。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的《竹枝词》这样写道,到底是“晴”还是“情”呢,怕是只有当时的刘禹锡才能体会吧。
景中有许多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寻的新事物,它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情感,这点在诗词中体现挺多。一说及春夏,便感到生机活力;一提及秋冬,便好似融入凄冷肃杀之境,可见词是诗人内心的情感独白,景是他们情感独白的载体。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3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王国维老师的著作《人间词话》,感触颇深。尤其是于涟老师讲的那句“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当我看到这句的时候,文字里隐藏着一股直击我灵魂深处的力量,震撼我的心弦。每每合上书,“无娇柔妆束之态”这句话总是让我惭愧不已,我咀嚼着它的真性情,品尝着它的甘美,回味着它的无穷韵味。这句话也是于涟老师一生作品最真实的写照,它生动地诠释了王国维老师对待文学的真诚和率性。“无娇柔妆束之态”也是我们这些年轻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和领悟的朴素真理。
王国维老师说读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非指读书,因其还有一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如何解读这句话,我认为需要阅历,更需要年岁,此当意会,难言传。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大推境界,并以”国家不幸诗家幸”开释苦闷,为我们的人生开辟了新的方向,我们对于美好以及诗意的向往全然有了更好的寄托。这本书句句箴言,虽着力于词评,其美学观点却普适于文学艺术各门类。所言独到、犀利、通透,常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惭愧的是本人诗词积累过于有限,很多地方一知半解。不过此书值得多次品读,定有更大的收获。我认同书中对屈原、杜甫、陶渊明、李煜、苏轼、辛弃疾、纳兰容若的评价,我也很欣赏这几位诗人、词人。作者言必谈境界,这几位的诗词即胜在境界,而其境界非“感自己之所感”、“言自己之所言”而不能及。余虽不能词,但喜读词。诗品在神不在貌,在骨不在表。“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若无景无情无境只知一味仿效,写出的东西无异于东施效颦。
轻轻合上《人间词话》,情景交融,整个诗词长廊中辨析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之工,不在人力,而在此情此景此乐此哀也!读王国维先生的文字,受益匪浅,只是学识、阅历有限,不能细细品味,今日暂且浅尝辄止,他日再来细嚼慢咽。每位词人、诗人各有千秋,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之处,他们或内敛含蓄,或豪放旷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要读透此书,须得烂熟五代至清的各家词作,可惜吾不能为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皮毛尚未及也。但我坚信“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相信经过不断的仔细回味与思考,我对《人间词话》也能拥有更深的理解。新时代的我们,需得牢记祖先的文化传承,将古代文化与文学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递给子孙后辈。
上一篇: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
下一篇:蓝色的海豚岛读后感700字
书籍简介
-
人间词话
王国维文学 316人浏览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