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
2022-04-23 15:49:37.0 天宫课堂 观后感600字 电视观后感600字 1149 浏览
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1
随着时光推移,科技发展,科学史上,我们国家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在航天方面,我们也有了新的开拓。
在3月23日,我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屏幕中,由神舟13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讲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直播授课。
三位宇航员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同学们也在地球上进行了实验,第一个就是冰雪实验。
实验的开始,王亚平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将要用的材料——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见王亚平左手捏住管子,右手捏着袋子挤压就有一个像球一样的水球,又拿出了一个带有结晶核的管子,像有魔法的似的,管子点了一下水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液体球结晶了,外观看起来不再呈透明状,像一个冰球似的悬在半空中。你一定以为它是个冰冷无比的冰球吧,那你就被迷惑住了。其实当用手指去碰到它时,会感觉到热,没错,它是一个热球。
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实验----液桥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液桥板,又在液桥板上挤上了水。接下来,很神奇的事发生了,将两个液桥板靠近,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地球上的同学们也同样做这个实验,但是却失败了,水没能将两个塑料板结合。原来这是因为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容忽视。
看了这节天宫课堂,我不禁感慨:在太空中有许多与地球上不同的反应,而我们能够自由进入太空进行探索,靠的是无数航天人的不懈付出与努力。我们祖国的航天工作者太伟大了。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为祖国的强大与富强作出贡献!
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2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天下午,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网课---天宫课堂第二课。在官方发出的课表中,我看到了一些前所未闻的实验。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次天宫课堂仍使用“天地对话”的方式授课。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实验就是太空抛物实验。
此实验运用到了我们近期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和叶光富两位宇航员各自站在一边。只见王亚平宇航员把冰墩敦平行一抛,神奇的一幕便出现了:冰墩墩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往下坠,而是匀速朝叶光富宇航员“飞去”。最终,冰墩墩稳稳地落在了叶光富宇航员的手里。这一现象,让我对“牛顿第一定律”恍然大悟。我不禁感慨,原来这些实验定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啊!这也让我对物理这门学科更加感兴趣了。
中国航天在1992年才开始探索,起步晚。我国为此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奋起直追,发展迅速。到现在,我国航空技术已经非常强大了。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这些科技成果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也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的顶梁柱,从现在,我们就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能吃苦、不怕累,坚守信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3
时隔3个月多,随着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句熟悉的开场白,“天宫课堂”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再度开讲。3月23日,在约45分钟的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化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又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在四季如春的空间站“点水成冰”,变出会发热的“冰球”;冰墩墩在王亚平和叶光富之间翻滚着“走”直线;叶光富变身“人工离心机”,在太空硬是甩出了“水油分离”......一幕幕神奇现象让孩子们睁大了眼睛。
一开场,王亚平阿姨用一颗“冰球”吸引全场目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球体悬淫在空间站中,被毛杆触碰后瞬间形成结晶,她告诉同学们,“它长得像冰球,其实是热球。”
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阿姨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球一样掉落,而是没着直线“飞”了出去。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生动演示了天地抛物之间的区别。
在地面,水和油会自然分层,油在上水在下,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这一现象却大不相同。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阿姨手持装有水和油的透明瓶子,摇晃后,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而是混在一起。如何才能将水油分离开来?叶光富叔叔揭晓了答案,他快速旋转瓶子,充当“人工离心机”,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瓶子里的水、油成功实现分层。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宫、“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4
虽然在线上,但也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学习科学的脚步,在下午的自习课班级统一播放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里面说:之前咱们有一些物理的实验,只能让同学在头脑中想象,因为在地表找不到没有引力的地方做这个实验。但是现在,在这个来自外太空实验室,做的物理实验将被高中的物理老师重复播放。
在这节天宫课堂有比之前更多的实验,比如下面这个关于万有引力的实验。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创意十足,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5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已拉开了帷幕。天宫课堂的创建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迈进了一步。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离地球三百多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我们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印象。
在本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见证了在太空中与地球上的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在本次的课程中有很多项目。有神奇的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还有空间科学设施介绍展示和天地互动环节的部分,回答了来自北京、西藏、新疆同学的问题,过程十分精彩,真的很赞!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他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的中国天翻地覆,慨当以慷。毛泽东用这首七律诗写出了新中国的气派,唱出了新中国的气象,这是新时代的蓄势华章。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正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上一篇:天宫课堂观后感500字
下一篇:天宫课堂观后感200字
书籍简介
-
天宫课堂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科普 409人浏览
“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